吴晓兵
[摘 要] 高校在依规实施招投标工作时,还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显性的会计成本范畴。具体的做法为: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关键词] 招投标;高校;经济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18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36- 03
0 引 言
随着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训练,使得各校近年来的实训室建设招投标工作显得频繁。尽管实训室招投标项目属于财政拨款,专款专用,但作为高校层面仍需要注重其中的经济效益问题。这里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这里的“理想”主要是从学生参与实训的频率,以及相关专业因共享实训设施而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中来得到体现。可见,高校在依规实施招投标工作时,还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显性的会计成本范畴。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内涵的认识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三个阶段,这里分别对此进行内涵认识:
1.1 供应商搜索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供应商的诚信度和供货能力在本文存而不论,而供应商对本校实训项目需求的理解程度则是本文所关心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高频率的合作将能增强供应商服务的匹配程度,这种基于学习效应所释放出的红利,将能提高实训室建设与本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进而由于降低了事后调整和整改来产生了经济效益(节约效应)。特别对于高校实训室建设项目而言,针对特定教学设备的引进事宜,往往需要对现有教室进行优化改造,若存在着供应商无法充分理解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的情形,则将为高校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1.2 招投标实施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有关围标、串标的失范行为在本文存而不论,本文关注的则是招投标在合规基础上的实施问题。从现有程序来看,主要以竞价、建设方案为考察客体来进行供应商选择。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学习效应”,通过强调建设方案和售后服务方式,便能在规避出现系统性风险而降低日后使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经济效益得到了体现。这里也暗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即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发挥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职能,所以在招投标中还应关注社会效益目标。
1.3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经济效益内涵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的师资培训和试运行等环节,仍属于招投标的工作范畴。通过供应商提供师资培训服务,首先节约了本校的师资培养费用,同时在“以点带面”的传帮带机制下又能提高本校实训师资的人力资本存量。从经济学原理中可知,上述机制本质上实现了知识外溢效应,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提升价格变得便宜。从这一点来看,其存在着经济效益。
2 提升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的路径思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路径思考:
2.1 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
在防止供应商采取寻租行为而获得项目建设资格的同时,还应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供应商学习效应的获得,主要建立在与高校合作次数和沟通频率的基础之上。为此,高校可以分专业、分学科筛选出优质供应商资源,进而在招投标前积极与之进行联系。这里还需回答一个问题,即供应商为何有意愿主动获取学习效应呢。从厂商理论中可以知晓,供应商追求稳定的利润预期,进而在稳定的利润预期激励下则能够使他们有意愿主动“学习”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我方强调供应商学习效应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供应商在合作时稳定的预期。
2.2 优化招投标的考察客体
事实上,在招投标中高校所关注的供应商指标,将对供应商产生相应的激励。如,高校更为关注造价指标,那么供应商在方案设计中便会突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但却可能会技术弱化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从长远考虑,高校应聚焦于实训设施的方案与本校教学、专业共享之间的契合度。那么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上,还需要针对专业共享、系室共建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标中将高校的教学意图向供应商表达清楚,进而降低在项目施工中的信息沟通成本。
2.3 提高实训师资培训绩效
借助供应商的教育资源来培训本校实训师资,这本身就节约了高校额外的培训支出,若是在传帮带机制下形成规模效应,则能使得高校获得类似于“经济租”的额外收入。因此,需要提高供应商对于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对于培训绩效的考核,不但需要从供应商的培训表现来展开,还需要对受训师资的现场操作中来考察,同时根据实训师资操作情况来综合评价培训绩效。
3 实施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1 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
高校招标团队应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即不能仅仅限于对会计成本的核算,还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沉淀成本、交易成本中来。若是实训室建设方案在设计中未能考虑到专业共享问题,则将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沉淀成本,进而可能导致高校在未来会额外再次投资建设新的实训室。交易成本主要发生在对供应商的搜索、谈判、事后协商等环节,这将严重影响实训室的建设进度。而且,由于高校招投标需要纳入到公开采购环节,这就势必会在高校科层结构下延长审批时间,这种情况不仅增大了招投标实施的时间成本,也与供应商所处的市场规则不相适应。
3.2 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
高校在实训室或其他职业教育场地建设中,需要重视建立优势供应商资源档案。通过发挥这些供应商的学习效应,来降低高校在招投标中的交易成本,并能在充分领会专业使用要求下,增强实训项目与实训要求之间的契合度。当然,在这里需要注意规避供应商的寻租和高校方的设租问题。对于高校重大招投标工作,还需要对意向供应商进行实地考核与调研,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考察这样几点:第一,供应商的安装能力;第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
3.3 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
高校在招投标中应重视投标方案的技术性指标,这样就能激励供应商将主要精力用于解决高校实训室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能相应思考日后的技术支持和耗材供应问题。从长远来看,高校通过降低故障维修率,以及将实训室快速、稳定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有这些都将显著优越于因重视造价控制而可能导致的日后维修成本过高,或者实训室使用突然中断所带来的不足。但这里也需要指出,高校在实训室建设上应本着技术指标达标和够用的原则,若是按照“企业级”来进行技术指标设计,这不仅将增大造价成本还将造成实训教学中设备资源的浪费状况。
3.4 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在与入围供应商签订合约时,需要强调实训师资培训条款,并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规定供应商在培训中所需承担的职责。高校应在加强合约管理的基础上,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事实上,通过增大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频率,将能激励供应商按质按量完成合约所规定的条款。与师资培训相联系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也需要在强化合约的管理下来展开。由于师资培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增进效果属于内隐性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外显化。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对师资进行现场考核则成为了较好的外显化途径。
不难知晓,在高校招投标工作中引入经济效益目标,这在当前还无法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其可归因于委托代理问题使然。但随着高校财政拨款体制的逐步调整,在未来的招投标工作中则需要强化对经济效益内涵的理解。
4 结 语
本文认为,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高校招标团队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具体的做法为: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家玫. 招标投标机制与高校投资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1):128-132.
[2]周建华. 谈高校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94-95.
[3]张军凤. 高校招投标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4):11-14.
[4]颜永红, 傅四礼. 高校招投标管理的几点思考[J]. 审计月刊, 200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