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迎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得到极大改变、升华,而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辅之以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身心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通过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实验教学
在基础教育中,物理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而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的探究式教学已付诸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弄清物理科学素质内涵及基本构成之后,我将谈一谈有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些尝试和在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科学素质的培养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物理实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选择演示实验时,应以突出教学重、难点为前提,以符合直观、简单、安全、可靠为基本条件,以规范操作为保障,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及获取物理知识为目的。
其次,学生实验和简单实验设计及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技能形成的很好的途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技能是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因此,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而且每次实验课要让学生认真准备、参与及总结。
最后,学生实验规范化也很重要。学生操作不正确,应给予及时纠正,以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操作习惯。因此,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必须严格要求,特别是学生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应鼓励学生按规范操作多练习几次,相互监督,相互纠错。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
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要以情境引路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发的,进而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作为探究式教学,不论在探究活动开始还是在探究活动之中,教师都要善于创设符合探究内容的教学情境,使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有机融合,成为外部诱因,去诱发和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习者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探究式教学活动之中。
2.要注意循序渐进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探究式教学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师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搜集证据(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交流与表达)、反思与评价等六个探究式教学基本环节中所占活动主体程度的不同,把探究式教学划分为水平不同的四种基本方式。表中“教师——学生”或“学生——教师”谁在前表示谁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成分大。从这种探究方式中,方式一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低级阶段,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指导和帮助的条件下完成的,是学生进行更高一级探究的基础。从方式二到方式三,探究的环节逐渐放开,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探究的水平逐步提高。而方式四是较高水平的探究式教学,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但是由于探究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灵活应用这四种探究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应从方式一做起,待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有了足够的探究兴趣之后,逐步过渡到方式二,直至方式四,使探究式教学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同时,也可以根据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水平高低,选择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再者,还可以根据探究的内容和探究的要求,合理删减探究环节,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不仅有利于实验技能及化学知识的内化,而且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发扬优点。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符;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然后,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观察: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操作: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