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互联网培训日久生情

2016-12-29 00:06张若筠
培训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件大赛微课

张若筠

有这样一个人,从年轻气盛到成熟干练,从企业专员到自主创业,从北京到广州,他的生活与工作始终离不开互联网培训。他曾经打趣道:“我对互联网培训可谓日久生情。”他,就是广州博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日)的总经理赵俊辉。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培训从PC终端发展到手机平板,除了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效率外,还大大改变了人们学习与工作的方式,其形式仍在不断演变。多年来,赵俊辉带领着博日致力于培训与软件咨询、开发及服务,凝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研发人才和专家顾问,为企业搭建了网络培训与评价信息化模型,并且提供了网络培训、网络考试、在线监控和电子课件开发与管理等全面解决方案。

视“价值与体验”为核心

《培训》:作为博日的创始人之一,您见证着博日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博日是如何基于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自身的?

赵俊辉:最初,我和5个创始人从北京来到广州创业,发现客户每年的需求、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不同的业务发展都要求平台不断地迭代,所以在2009-2010年,我们只专心做好一件事——开发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对此进行了细分,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平台体验,例如为电网人员建设了作业考试平台系统。很快,我们又延伸出了素质测评系统,除了管理系统和应用模式外,还涵盖了数据分析系统、题库管理系统、题库的更新与迭代等内容。

博日虽然帮助客户开发了许多不错的平台,但之后仍然有客户向我们提出反馈:平台中实用性的内容并不多,倘若找其他咨询公司开发内容,却存在着价格昂贵、开发速度慢,且效果不佳的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客户保质保量地发出更多实用的课件?从2011年起,我们实施了长达两年的布局,最终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课件开发团队。

原以为有了平台与课件就足以做到“全面”,可大部分客户还是提出了两点困惑:第一,企业内没有足够的学习部门和机构;第二,平台和课件都是通用的,无法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

我们对此进行了精细化与差异化的匹配,从中发现,客户之所以不爱看平台内容,很有可能在推广、宣传、体验设计、学习管理环节中出现了问题。于是,我们免费修改了平台和课件,以满足客户实实在在的个性化需求。我希望博日所开发的课程与平台都极具生命力,“打造在线学习的全面运营,让在线学习更有效”也正是博日长久以来所追随的业务目标。

《培训》:您怎样定义互联网思维?它在博日的产品运营中又是如何呈现的?

赵俊辉: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一直深深记住了两个词:价值与体验。

第一个关键词是价值。我们曾在2014年开发了几门软课题,运用大数据分享培训的作用,寻找在线学习的价值,即培训能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分别解决到怎样的程度;若不能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那么培训能够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怎样的辅助。

第二个关键词是体验。好的学习体验一定具备了四点特性:第一点是全流程,包括了解知识内容、接触内容、学习过程、吸收内化、反馈和评价等一系列行为过程;第二点是全渠道,学员可以通过e-Learning平台、移动学习平台、微信、OA等多种渠道获取学习内容,培训管理者需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构建不同的学习体验;第三点是精准,当学员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或面对棘手的困难时,供应商应提供怎样的帮助及体验以对症下药,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方式;第四点是O2O,无论是转化学习成果,还是实现学习价值,都会与线下体验紧密关联。

运用六步法组织微课大赛

《培训》:博日前不久刚成功举办了一场微课大赛,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您认为,微课的学习运营模式有怎样的特点?为何会产生创办微课大赛的想法?

赵俊辉:博日所创办的微课大赛起源于某客户向我诉说的一大困惑:“我们公司有平台,却缺少内容,然而,购买成百上千的课程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我们暂无购买力,对此您是否有好办法?”我沉思了一会儿,便想到了微课。

近两年,因为具有碎片化学习直接、有效的特点,微课学习越发引起大家的关注。然而,要想在未来更大地发挥微课的优势,需要加强微课的体系化建设。所以,我们创办了第一届微课大赛,即微课大赛1.0版。

在第一届微课大赛中,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在企业的一线员工群体中,隐藏了太多乐于分享的高手,一旦借助合适的工具或渠道,其宝贵经验纷纷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员工普遍更乐于学习同公司技术达人所开发的课件,因为对课件开发者较为熟悉,对其经验也会抱有较大的兴趣。

经过三年的不断迭代和更新,我们开发了从1.0到4.0版本的微课大赛,帮助企业形成内部分享的学习氛围。在微课大赛3.0中,我从内容上将微课分为五大类:知识概念类、操作流程类、问题解决类、典型案例类和应用场景类。我希望通过微课大赛,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帮助其梳理、呈现学习内容,并让其掌握经验分享与教授的简单方法。

《培训》:博日举办的微课大赛流程有怎样的特色?在微课大赛中,您采取了哪些方式来全面推动运营?

赵俊辉:在1.0到4.0版本的微课大赛中,有超过2万人参与课件开发,分析自己宝贵的经验;我们在企业内部发动了10万多人参与投票,让员工真正成为内训师的粉丝;此外,还有1000万的微课访问人群,通过大赛的专区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浏览课件。

在微课大赛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六步法以全面推动项目运营。第一步是宣传,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微课大赛;第二步是关注,在大家初步知道有微课大赛这一活动后,我们提炼出活动的亮点以继续吸引他们的眼球;第三步是引入,告知参赛者微课大赛与自己有何关联,并提供其参赛途径;第四步是行为,很多人了解微课大赛,但不一定会参加,我们会在此步骤中告知参与方式,鼓动参与行为;第五步是反馈,当学员产生了学习行为后,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一“只要课件做得好,我来告诉你领导”,当学员提交了优秀课件后,我们会给其领导发一封邮件,写明该学员参加了微课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帮助企业发现人才;第六步是持续推广,数据分析表明,学习群体中有10%的人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天然的接受能力,一旦有了成果,另外20%的人会参与进来,再度取得成果后,另50%的人也会跟风加入,但最终有20%的人仍无动于衷。因此,我们以1:2:5:2的比例进行活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六步法的推广中,我们大量分析了学员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偏好,在设计体验路径场景时采取不同的策略。除了六步法外,博日还推出了学习内容库、素材库、电子化讲师、模板库、工具库,打造了一支运营团队,为微课大赛提供了有力支撑,真正实现融入式学习。以融入式学习创造价值体验

《培训》:您所提到的“融入式学习”是一种怎样的学习概念?其表现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赵俊辉:2013年,很多企业热衷于研究嵌入式学习,即将学习加入实际操作场景。然而,有一名企业大学校长和我这样说道:“嵌入式学习虽然好用,但比较费时间,比如当我对某个知识点不了解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停下工作去学习。如果能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完成工作,那该有多好。”

我将这一席话牢记于心,带领团队潜心研究融人式学习,将“怎么做”精确匹配到内容或项目中,并着重关注两方面内容:形式和体验。在形式上,我们将内容打碎,根据不同的阶段中有可能出现的需求,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快速渠道——根据不同的问题点寻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实现即学即用;在体验上,我们将知识与内容融入实际场景,打造“融入式体验”,提升学员的“被代入感”。

之外,我们还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有效工具,挖掘出更多智慧化决策。例如,分析每一个学员的学习行为,研究他们当前的知识结构记录以及与未来岗位的匹配度;同时结合绩效,运用数据去追踪、主导、预测其能力发展情况,根据不同的特性,为其匹配课程和工具,降低学习难度,以快速达成目标。

《培训》:未来,在您的带领下,博日将继续为企业创造出哪些更有特色的价值与体验?

赵俊辉:我们将继续从产品层面出发,做好在线学习运营。我将学习运营产品分为了四大类: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平台运营和项目运营。

在内容运营中,各种各样学习形式的发展都需要内容更加碎片化、更精准,这对于内容结构的设计和呈现形式、开发技术的要求也都有所不同。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迭代内容,进行专业的研究。

之前提及的微课大赛便属于活动运营,不仅包含了内容,还能将内容与一群人建立联结,引发学习运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平台运营中,我们将重点解决一些在线平台无法使用或活跃度低的问题,将重点放在如何吸引客户关注,及如何帮助客户养成每天使用平台学习的习惯等问题上。

在项目运营中,博日推出的许多项目在内容与氛围上广受好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回到工作岗位后,学习内容往往不能落地。为此,我将项目运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内容,即培训的内容是什么;二是需求,培训需分别针对怎样的人、事和层面,满足怎样的需求;三是价值,我们将从运营的角度出发,帮助企业测量、定位与构建价值链,让学习这件小事情变得更有趣、有价值。

猜你喜欢
课件大赛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