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野外实景微课初探

2016-12-29 06:30:54李国迎林谷黄东锋
地理教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实景珠海岩石

李国迎林 谷黄东锋

(1. 珠海市实验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90; 2.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80)

高中地理野外实景微课初探

李国迎1林 谷1黄东锋2

(1. 珠海市实验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90; 2.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80)

“互联网+”时代,微课方兴未艾。文章分析地理微课的特点,提出了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概念,并通过几个简单案例解释了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意义,最后结合高中地理知识对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设计、制作进行了探讨。

高中地理;地理微课;野外实景微课

一、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理念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以阐释某一知识或教学环节为目标,以短小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1]。

不少老师简单地认为微课就是课堂实录的微型视频。于是,不论是制作应用还是参加微课大赛都采取剪辑整节公开课的片段录像,没有离开教室这一教学情境。可能认为离开了课堂就不像上课了。其实,有的微课可以用野外实景化的形式呈现,比如对于高中地理中的一些知识的讲解。

地理野外实景微课,是地理老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求结合教材内容中某一知识点,在课堂以外运用地理学视角有目的地现场自主录制的简短视频。它可以是讲解分析某一地理微景观、地理小现象、地理小过程;也可以在野外录制一些自己亲手进行的地理小实验;还可以借鉴地理野外实习的讲解思路,融合更多的乡土地理元素。比如:地理老师在旅游过程中往往会比普通游客更加关注一些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如果这些事物、现象恰好能很好地结合运用教材知识中,那么,不妨拿出手机、DV摄像机、平板电脑等记录成视频,经过后期加工处理加上文字配上讲解声音,成为微课。如果精心准备好脚本,再找个懂得你意图的搭档,用更好的装备到现场反复录制效果会更好。

二、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意义及案例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的很多知识都来自于身边的自然界以及生产生活。地理野外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书本传授所不能培养的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由于种种原因,以应试为目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占课堂教学的主导,地理实践活动和课堂探究活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现象比比皆是[2]。迄今为止,国内高中较少开设地理实验课和进行野外考察。即便是有的学校进行了野外考察,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设计线路、认真讲解,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各种探究活动。同时会产生个别同学贪玩不认真学,以及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等。各种迹象表明,学生的地理素养没有因此产生明显改观[3]。

地理野外实景微课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部分问题。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和辅助教学手段,地理野外实景微课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获得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机会,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布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具体情境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地理老师用微课创设好情境,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愿意去探究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野外实景微课的情境就是身边的自然、社会,再加上是由自己认识的地理老师来讲解会激发出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水稻插秧或成熟收获的季节,在田间地头,拍摄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趁机可以讲解季风水田农业。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水田是集中连片还是分成一个一个地块?劳动力和水利设施因素如何?还可以像新闻采访一样,与农民攀谈一下:收成如何?收获后是自己用还是拿来卖?卖的话能挣多少钱?

平时熟悉的农田、公园、景点竟然蕴含着这么丰富的地理知识,在课前观看这样的微课后学生能快速就进入老师布设的情境中。课堂上,再进行分组讨论时,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总结出季风水田的区位因素就会容易的多了。

2.验证所学,加深理解

在地理学习中,学习者对地理表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可视化手段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2]。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地理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去运用。

案例:在必修一中,讲到外力作用,岩石风化概念时,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来到石景山公园,边讲解边录制微课:

同学你好,我现在位于珠海石景山公园,放眼望去,山上植被郁郁葱葱,但植被掩映不住的是有好多造型各异、外表浑圆的岩石,在地理学中有人把它们叫做“石蛋”。你看我身边这块岩石,远看无棱角,但近看表面布满粗砂,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那么请问它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什么岩石呢?对了,是花岗岩,我们近观可以发现表面布满粗颗粒,依稀可见出矿物晶体。

看(镜头推移),那边又有几块石头堆叠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力量把他们堆放在一起呢?我们从岩石属性与解理来推断他们原本是一个整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力作用就是风化。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

再看这边(镜头推移),这颗小榕树根系扎在了怪石的缝隙中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就是这么倔强。不要小看榕树哦,它的树根生长对岩石会有很大的压力,同时还会分泌有机酸,最终会劈开岩石,这就是根劈现象,是生物风化的一种[4]。

短短的几分钟野外微课视频,一下就让学生明白了抽象的地理概念,他们有的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啊!”

3.完善知识,培养能力

单纯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很难培养更高层次能力的要求,然而地理野外实景微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获得能力。比如暑假期间笔者来到佛山西樵山翠岩景区,深深地被这里的美景、人文所吸引,于是用手机拍摄了视频,经后期加工处理,放给学生观看(见表1)。

表1 岩石风化概念微课录制

在讲解的过程中,除了用大自然的美来吸引学生外,一步一步地设置悬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推理,锻炼地理思维的能力。

三、高中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设计、制作探讨

地理野外实景微课设计要能体现出科学性,能准确反映地理基本知识或规律。同时,内容指向要明确,注意选择典型且有价值、内容积极,值得研究的内容,尽量避免不切实际或没意义的选题。也要考虑可行性,最好选取微小的地理景观和地理活动。另外,距离的远近及天气的变化等各种因素也要考虑在内。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的内容作为野外实景微课设计的选题。

1.选题

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质、地貌类:可选择岩石种类的观察与判断,地质结构向斜、背斜的观察及判断,喀斯特地貌景观溶岩、溶洞等讲解描述,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等进行讲解分析;(2)气候类:温室效应的原理、热力环流的实验等;(3)土壤、植被类:土壤剖面的挖掘、山地丘陵上的植物群落、水土流失等:(4)水文类:河流侵蚀过程、河流地貌等;(5)人文:劳动密集型工业、季风水田农业、现代交通方式、人口、城市规划、商业网点等。

2.设计

微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在教学设计上不但要独具匠心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要充分考虑它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和知识性[5]。如果有新的创意则会使课程显得更妙。

一般从地理要素的观察入手,在微课中预测学生能发现什么就实说什么,能感悟多少就交流多少,教师要善于等待,不要急于设圈套、硬启发、亮观点。

为培养学生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教师可带上GPS、地质锤、土壤刀、标本夹以及地形图等工具和资料,恰当的时候可以展示一下用法。

3.制作

地理野外实景微课的制作比普通地理微课的制作要复杂,但基本的原理是类似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明确讲解人的意图,按照特定的顺序。又要注意野外特定环境下的光线强弱、动静变换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无人机方式来航拍然后制作成微课。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2届学子“河马航拍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拍摄的珠海航拍片《看见珠海》。另外,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做到画质清晰、声音舒服,具有视觉美感等。

[1] 辛贺华.浅议微课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5)∶16-19.

[2] 李万龙.用“着地”的方法教地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5(4)∶20-22.

[3] 袁福强,陈诗越.高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开展[J].地理教学,2011(24)∶23-24.

[4] 陈月平,李国迎,黄东峰.珠海地理微型景观探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5] 张滔.浅谈微课在电子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4(10)∶31.

图5

四、结语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很注重方法的学科。这节内容深深地印证了这点。作为中学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这两个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另外需要注重对学习方法上指导。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尽量避免出现以上的误区。

猜你喜欢
实景珠海岩石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4
3深源岩石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珠海开放大学
海藻与岩石之间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当代水产(2019年1期)2019-05-16 02:41:54
珠海之旅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能源(2017年8期)2017-10-18 00: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