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蒙红
(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上海 200083)
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消费的关系
潘蒙红
(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上海 20008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有关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也要相应的改善,使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
经济增长;消费;消费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而是转变为买方市场经济,其特点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逐渐上升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国家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需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来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1、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反映,那就是消费需求弹性和消费拉动系数二者的变化。消费需求弹性系数=GDP增长率/消费增长率。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比较明显地显示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改善或者阻碍作用。它表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从而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弹性系数的计算过程中,首先得把名义GDP增长率及名义消费增长率换算成实际GDP增长率及实际消费增长率,折算时分别采用GDP指数来缩减,实际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关系。
2、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反作用
(1)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增加居民的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支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大因素就是生活性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在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直接使得居民的生产和消费支出水平提高,从而达到消费增长的目的。
(2)经济增长使得收入结构随之改变,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随着经济的增长,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速度比高收入阶层的还要快。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其生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居民整体消费。另外,收入水平和结构改善之后,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使得医疗、教育、通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相应增加,消费结构得到升级。
(3)经济增长可以使广大居民信心增加,居民的理性预期得到促进,从而刺激消费增长。在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居民对经济形势信心百倍,大家普遍预期未来收入和财产会增多,当期消费水平得到促进,储蓄相应的减少,从而使得居民消费水平整体提高。
(4)经济增长大大提高了市场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状况改善,导致市场总规模和容量增加,从而影响微观每个消费个体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所以,经济增长对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实际上,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民消费需求偏低的问题,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愈发明显而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相对于投资和净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虽然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保持较强的势头,2001—2007年最终消费支出按可比价平均每年增长9.1%,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的比例平均每年为4.1%,但因为投资和净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同期相比每年为6.1%,这使得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降低,从世纪之交的60%左右下降到2007年的48.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随之降低,从70%以上降至60%、50%,2003—2007年仅维持在不足40%的水平,这种情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标准就是“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如何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问题。而世界平均消费率近年一直维持在79%~80%,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30多个百分点。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不能够依赖出口的情况下,国民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历史关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希望在于内需的逐步扩大,即国民的消费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眼下,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需欠缺,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实际购买能力不足。而要切实解决国民消费需求偏低的问题,就必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多角度的分析。具体而言,造成现阶段国民消费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持续较低
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转移,国外需求大幅度下降,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无疑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困难,而中小企业又恰恰是就业的主要场所和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上的中低收入阶层多在这些中小企业工作,在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时候,其员工的收入增长缓慢乃至停滞就是必然的了。在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能力的需求自然处在偏低的水平。
2、政府需要尽快完善刺激国民消费的政策
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为国民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虽然经过长期的整治,整体的消费环境有所改善,但市场整体消费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食品污染、价格欺诈、消费陷阱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经营者诚信意识缺失、市场竞争无序等等,这些都增加了国民对现实消费的不良感受和认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即期消费行为和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影响到国内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在消费环境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国民的消费潜力要想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困难重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社会消费市场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够出台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措施来激发国民的消费潜力,以便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1、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
对于高收入阶层的过度消费,可以用个人收入所得税加以调节,对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在建设投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提升投资速度,高度控制对重复投资行业资金的投入。
2、积极扩大农村消费
中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而且贫困人口也多,农村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农民负担减轻了,农民收入相应就提高了。应鼓励企业积极向农村拓展,提倡发展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并继续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人口转移,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3、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了切实推动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政府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并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还没有被纳入到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提到日程上,只有农村和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即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高水平的全覆盖,整个社会的消费潜力才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能力。
4、积极促进就业
事实证明,国民消费水平的改善与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对此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各种社会渠道来积极推动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中,要特别注意做好包括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在内的社会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这就需要积极动员社会的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该项工作中去,切实提高这些社会特殊群体的就业率。在有劳动能力的国民基本上都能够就业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保持整个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需要。
5、开发消费潜力,寻找新的消费热点
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终极目标,简单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需求早就已经供求失衡,国家要不断开发新的消费热点,使消费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生产离不开需求,收入离不开生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是这样形成的。时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出现,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创新服务的崛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消费。政府要及时更正消费政策,完善消费市场,确保消费者权益的更好实现,重视更新产品和服务,深度挖掘和刺激人们的消费潜力,把握人口消费的优势,从而使得经济转型顺利进行。
6、提高收入,缩小贫富差距
消费和储蓄是收入的最终归宿。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大因素,消费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可以采用调整收入分配的办法,从而使得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改变。政府要不断完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消费。
我国必须正确处理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需求的稳定、协调发展,从而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3]冯文权、茅奇、周毓萍:经济预测与决策技术[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7.
[5]古亚拉提N:经济计量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尹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胡雪萍:消费转型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刘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