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芳+薛萍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原位置换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对使用PICC 388例置管患者中由于体外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液体渗漏3例、PICC 导管部分脱出体外而必需换管的4例、PICC到期必需重新更换新管的3例患者进行原位置换, 观察效果。结果 10 例患者原位置换 PICC管成功到位, 输液通畅。结论 原位置换 PICC 导管可行、安全、简单无痛苦, 可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保护了静脉, 让患者不再受二次穿刺痛苦, 并且为肿瘤化疗患者的及时治疗打下基础, 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原位置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68
PICC 穿刺成功后, 只要维护得当留置时间可达1年[1]。因PICC管是长期留置, 治疗间隙期患者带管回家, 体外部分10 cm左右, 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在日常生活中如不慎牵拉、贴膜固定不当、出汗、沐浴时淋湿固定贴膜等原因均可致导管意外脱出、断裂等。本次10例患者多数是上述原因所致。重新穿刺, 置入新管, 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并且有患者因在前期已经过了反复的化疗、输液等原因, 极难找到其他合适血管进行二次穿刺置管。因此, 探究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PICC原位置换方法特别重要。PICC的原位置换不仅可提升重新置管的成功率, 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出血少、没有痛苦、创伤小、安全性高的输液途径。现将本科2014 年 1月~2015 年12月10例PICC患者行原位置换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 1月~2015年12月在本科留置 PICC管患者 388例中因导管不完全脱出(体内至少20 cm) 4例, 体外导管与圆盘连接处液体渗漏3例, 导管超过使用期限仍必需留置的3例, 共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例, 女4例;食管癌3例, 肺癌2例, 肠癌2例, 乳癌2例, 卵巢癌1例;10例均无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症状, 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管7根, 耐高压导管3根, 均为前端修剪的导管, 规格4Fr, 所选置换的导管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规格为4F导管。
1. 2 用物准备 PICC导管1套, 塞丁格穿刺套件1套, 一次性PICC穿刺护理包1个、无菌无粉手套3套、注射器2付(20 ml和1 ml各1付), 利多卡因1支(2%)、250 ml生理盐水一袋, 10 U/ml稀肝素钠100 ml, 3M透明敷贴1张, 肝素帽1个, 无菌纱布数块。置管所需消毒剂等用物。
1. 3 方法 ①操作前常规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查看患者原置管长度, 重新测量上臂围。②取平卧位, 脱出置管侧的衣袖, 与躯体成直角。穿刺局部完全暴露, 但最关键的是患者的配合度[2]。③去除原敷料并打开PICC穿刺包, 戴好手套, 用酒精棉球(75%)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而外逆时针顺时针交替螺旋形消毒3次, 再用碘伏棉球(2%)相同方法再消毒3次;直径>20 cm。且还要用碘伏棉球(2%)消毒导管体外段的正、反面, 均是2次。拔出原有PICC导管留约15 cm (体内10 cm、体外留5 cm), 用无菌剪刀剪断导管。④更换无菌手套, 再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 方法同前, 范围上至肩, 下至手腕, 铺无菌巾, 脱去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戴无菌手套, 助手打开PICC管及塞丁格套件, 抽生理盐水预冲管道, 抽利多卡因0.2 ml。⑤把导丝沿预留导管直接送入血管内, 体外剩下约10 cm, 撤出原有导管。之后流程和改良式塞丁格PICC置管。即常规利多卡因麻醉后扩皮送插管鞘和送管固定并拍片定位。
2 结果
10例患者9例一次性顺利到位, 1例送管约至腋静脉时出现送管困难, 后改变体位并让助手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终至送到位, 置管后10例患者全胸片提示导管尖端位于气管隆突下1.5~1.8个椎体水平, 位置正确, 输液通畅, 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及血栓等并发症, 留置的导管时间可达到6个月~1年, 满足治疗的需要, 拔管后穿刺点愈合良好。
3 讨论
PICC是利用导管从肘部或上臂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进行穿刺,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 可用来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原位置换就是以原导管作为支撑, 置入导丝, 撤去旧的导管并且由原部位置入新管。原位置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避免了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 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
要提高原位置换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在置换过程及置换后的护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预防感染。置换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以免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对原导管、穿刺点消毒特别重要, 在把导管剪断之后, 需要重新换手套, 并且要重新消毒。消毒不严会使病菌通过皮肤直接进入血管, 导致血行感染、细菌性静脉炎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3]。②防换管失败。在送入导丝准备撤除原导管时动作要慢, 导管撤出穿刺点外时要一手固定穿刺点处的导丝, 一手缓慢撤出导管, 切不可动作过快以免将导丝一同带出造成换管失败。导丝也不可送入体内过多, 要时时在自己可控范围内, 不可将导丝全部误入体内造成严重后果。③防再次滑脱。本次研究, 患者因发生过导管破损、滑出担心会有二次情况出现。因此可以加上思乐扣, 以此防止导管的滑出, 当发现有部分导管脱出时要及时给予重新消毒、固定, 不可把导管消毒后原位再送回, 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4]。④置换后的维护。置管后维护和宣教同日常维护, 告知患者导管置入的长度、换药的时间, 定时进行维护, 如果发现有导管抓痕、渗透时要及时处理, 如果在院外护理不得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并影响到导管的使用时间[5]。
原位置换过程因不需重新穿刺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疼痛, 患者均主诉没有疼痛感除了送鞘有一点胀感且无第1次置管感觉明显[6];原位换管因该血管已形成一条窦道, 缓慢送管可顺利达到上腔静脉, 导管异位的可能减少;原位换管不需进行静脉穿刺, 不损伤皮肤而引起出血或出血很少;不需静脉重新穿刺, 且该血管已有一定的顺应性, 故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大大下降[7], 本组病例均未发生。
PICC 原位换管可以保护静脉, 避免患者再次穿刺的痛苦, 还可以降低感染、穿刺点的出血, 静脉炎等的发生率, 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姚碧君, 陈芳芳, 王利波, 等. 彩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行PICC置管在疑难输液患者的应用. 上海预防医学, 2012, 24(5): 285-286.
[2] 张大权, 邓维容, 李永红. 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7):1567-1568.
[3] 夏文兰, 周蔚琦. 高龄患者PICC原位置换42例临床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9):51-53.
[4] 李义贤, 林志雄, 李喜荣, 等. 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探讨.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1):24.
[5] 王玲, 姜琦, 刘秀清, 等. 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及自我安全管理. 吉林医学, 2010, 31(26):4526-4527.
[6] 卢丽.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原位置换术1例体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 14(3):326-327.
[7] 曾丽, 王佳, 刘宇, 等.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对1例儿童患者PICC导管原位置换的护理体会.河南中医, 2013, 12(B10):320.
[收稿日期: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