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参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2016-12-28 00:50李晶沈震亚陈超文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丹参酮无水乙醇酚酸

李晶 沈震亚 陈超 文萍#

(1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2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46)

南丹参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李晶1沈震亚2陈超1文萍1#

(1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2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46)

目的:研究南丹参不同提取部位对1,1-二苯基苦肼(DPPH)的清除能力,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揭示南丹参抗氧化药效物质基础。方法:用回流提取法、水煎煮提取法结合不同溶剂梯度萃取法制备南丹参8个不同提取部位,通过观察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南丹参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结合HPLC化学成分分析揭示其抗氧化作用物质基础。结果:南丹参各提取物中5个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以水-萃取后水部位抗氧化效果最佳,其次为醇-水沉部位,按每克药材计DPPH清除量分别为155.269 mg和109.305 mg。结论:通过对南丹参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能力比较结合HPLC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其中所含的原儿茶醛、丹酚酸B、丹参素钠和丹参酮ⅡA。

南丹参;提取部位;DPPH

南丹参是江西省广泛分布的野生药用资源,收载于2014年版江西省中药材标准,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1],在我国部分地区作为丹参的替代用药使用[2]。郭巧茹等[3]通过1,1-二苯基苦肼(DPPH)清除法对南丹参不同器官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酚酸类成分是南丹参抗自由基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次实验通过对南丹参药材各个提取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从中筛选出DPPH清除能力强的活性部位并通过HPLC法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现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提取部位的制备

1.1.1 药材来源南丹参药材采自江西省都昌县武三镇武山林场(经度:116°28'12.36",纬度:29° 31'54.12"),原植物经我院虞金宝研究员鉴定为南丹参,采集后除去杂质,低温烘干,并粉碎成过40目筛的粉末,备用。

1.1.2 醇溶性各提取部位的制备取南丹参药材粉末20 g置平底烧瓶中,加6倍量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滤过,合并乙醇提取液,取适量稀释至药材含量为0.4 g/ml,备测,剩余部分减压回收乙醇,加纯净水稀释成药材含量为1 g/ml的混悬液,依次以等量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正丁醇梯度萃取2次,分别收集各部位及水沉部位。

1.1.3 水溶性各提取部位制备取上述回流提取后的药渣,挥去乙醇加6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2 h,滤过,合并水煎煮液,取适量稀释至药材含量为0.4 g/ml,备测,剩余部分减压浓缩至药材含量1g/ml,先后以等量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2次,分别收集各部位及水部位。

1.2 仪器与试剂SHIMADZU 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1,1-二苯基苦肼(美国Sigma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娃哈哈纯净水。

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1 ml南丹参各提取部位,配1 mg/ml浓度的待测溶液,加入0.102 mg/ml的DPPH溶液3 ml,摇匀后放置60 min,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对照,测定517 nm处的吸收度值,记为A1;再测定上述1 ml无水乙醇与3 ml DPPH溶液混合后517 nm处的吸收值,记为A2,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量。清除量(mg/g)=(A1-A2)÷A1×0.102×3×1 000。

2.2 线性关系考察取0.102 mg/ml DPPH母液以无水乙醇梯度稀释成每毫升含DPPH为89.25、76.50、51.00、38.25、25.50、10.20 μg的溶液并测定吸光度,分别以DPPH浓度和吸光度为X、Y值进行线型回归,得回归方程Y=0.011 128 86X+0.668 711,R2=0.992。结果表明:DPPH含量在10.2~102 μg/ml之间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相关。

2.3 反应时间考察参照文献[4]并稍作改进,精密吸取1 ml南丹参水提取部位溶液,加入0.102 mg/ml的DPPH溶液3 ml,摇匀后放置90 min,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对照,于517 nm处每隔2 min测定吸收度,通过制备吸收度-反应时间曲线确定反应完全时间为60 min,见图1。

图1 吸收度-反应时间曲线

2.4 各提取部位抗氧化能力测定取南丹参药材各提取部位,以无水乙醇稀释分别至每毫升含药材量为72、120、240、400、800、1 200和4 000 μg的待测液,按2.1项下分别测定吸收度,并计算各提取部位DPPH清除量。研究发现南丹参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位、水提取物中乙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基本无DPPH清除能力,其他各部位DPPH清除量较高,依次为水-萃取后水>醇-水沉>水-正丁醇>醇-石油醚>醇-乙酸乙酯,同时构建各提取物加入量与DPPH清除量的量效关系曲线,并分别计算每克南丹参药材各提取物的DPPH清除量。见表1。

表1 南丹参各提取部位DPPH清除能力测定

2.5 各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物质HPLC分析基于前期南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研究基础,为探明各提取部位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我们对有较好DPPH清除能力的各提取部位进行了HPLC色谱分析,经研究发现,这些提取部位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酮ⅡA以及丹参酮Ⅰ。

3 讨论

在各提取部位DPPH清除能力测定方法制定中,我们参照文献[3~5],采用1 ml待测液加上3 ml DPPH母液的混合液作为底色,对清除量进行修正,结果通过对浓度在线性范围内的多批提取物进行吸收度测定,结果均显示在517 nm处无吸收。因此,对DPPH清除量计算进行了优化。此外,为进一步验证南丹参中具有抗氧化活性部位所含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我们同时对HPLC分析出的各成分的对照品溶液进行了DPPH清除能力测定,结果显示每微克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酮ⅡA以及丹参酮Ⅰ对照品DPPH清除量依次为:4.398 mg、13.026 mg、4.256 mg、0.790 mg和0 mg,提示南丹参抗氧化活性成分为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

南丹参、丹参同属唇形科中药材,丹参是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南丹参是植物南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因两者在功效方面存在相同性,且南丹参在我国部分地区为地方习用药材,在江西、浙江民间亦作丹参入药。我们通过参加全国第四次资源普查发现南丹参广泛分布于江西省多个地区,且有一定蕴藏量。为扩大南丹参药用的使用范围,本研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等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为相关南丹参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材标准[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30-231

[2]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4

[3]郭巧茹,陈莺莺,李琳,等.南丹参不同器官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98-101

[4]李红,张元湖.应用DPPH法测定苹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35-38

[5]王桂芹,郑玉华,钱进芳.虎杖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0(2):43-48

R96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45

2016-09-1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42BAB215065)

#通讯作者:文萍,E-mail:14834129@qq.com

猜你喜欢
丹参酮无水乙醇酚酸
水中火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超声引导下应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