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罗佐县
沙特“去石油化”的警示
○ 文/罗佐县
沙特提出“去石油化”的经济转型计划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有一定的必然性。
本沙特为代表的产油国带来很大冲击。尽管在过去高油价下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对低油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举国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产业以及持续的低油价冲击下,沙特国家运行还是出现了一定问题。2015年沙特财政赤字高达近千亿美元,低油价影响效应是很显著的。
鉴于石油价格低位给沙特带来诸多影响,沙特近期提出“去石油化”的经济转型计划。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如今都要“去石油化”,这一计划可谓“石破天惊”。若再考虑沙特在本轮油价下的系列表现可以发现,沙特“去石油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有一定的必然性。
本轮油价下跌之初,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放弃了限产保价的惯用手段,实施低油价下的稳产政策。对此,外界认为沙特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抢占原油市场份额,二是打压美国的页轮油价2014年下半年开始下行,至今保持在较低水平。低油价给以岩油产业。从过去两年的石油产业运行情况看,沙特的目标实现的并不彻底。市场份额应该说保住了,但付出的代价不菲。
沙特一直声称自己的石油生产成本很低,然而从国家经济对石油依赖的角度看,沙特需要的石油盈亏平衡价格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有咨询机构做过统计,认为沙特国家层面的盈亏平衡油价为80~100美元/桶。有了这样的价格差,沙特过去一年多时间经济运行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利用价格战打压页岩油产业,应该说效果也不明显。因为美国的页岩油虽然也遭受到低油价冲击,但产量在过去近两年时间并没有下降多少。页岩油气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判断目前的现状,不能简单的认为沙特在这场竞争中胜利了。低油价下沙特油气业和美国页岩油油气产业都伤得不轻。
限产保价是沙特和欧佩克的惯用手段。本轮油价下跌之初,业界曾有欧佩克“限产保价”的猜测与判断,但沙特不减产的决策出乎大家的意料。然而,沙特的稳产政策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松动的信号。
比如,2015年上半年沙特内部放出消息说沙特可以考虑减产,但前提条件是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也同意减产,一并跟进。此举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其他产油国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在伊朗核谈判取得进展,欧美对伊制裁解禁导致伊朗对再次进入国际油市雄心勃勃的形势下,沙特的减产倡议就更没有影响力了。
欧佩克坚持稳产的结果是产油国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前不久,欧佩克成员国在多哈讨论冻产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产油国感受到经济运行压力而寻求突破的一种反应。
沙特是欧佩克的领头羊。面对低油价时并不是沙特不愿意减产保价,只是沙特的盟友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和盘算,导致包括沙特在内的产油国无法在限产保价问题上达成一致而已。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沙特提出的“去石油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放弃石油产业去做与石油无关的产业。依照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沙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沙特“去石油化”的真实目的是降低对石油出口收入的过度依赖,逐步发展非油产业。就现实需要看,如果放弃石油,沙特的国民收入会大受影响,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有了这个约束条件,沙特“去石油化”的现实途径只能是通过石油产业链的延伸以获取附加值,之后通过资本积累为其他产业的发展赢得资本。从技术层面看,石油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经济越发达的国家,石化产业链就越发达。
相信沙特经济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目标实施跳不出这个规律。换言之,沙特“去石油化”改革的重心是石油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至少2030年前不会有大的偏颇。
●要戒掉多年的“油瘾”,沙特虽然信心十足,但远没有那么简单。 供图/CFP
尽管沙特的“去石油化”改革依然离不开石油,但这个计划的提出还是有些“狼来了”的意思。
沙特的“去石油化”经济转型计划是在多哈会谈失败之后提出的。这件事情应该不是偶然的。“去石油化”改革反映出沙特在低迷经济形势下面对低油价时的无能为力,是低油价下整个石油行业地位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信号。
针对今后石油市场而言,沙特的“去石油化”改革的影响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油价低位运行的心理预期。油价受供需形势影响,是心理预期的产物。油气王国沙特不同程度放弃依赖石油产业的做法一定会对消费者市场心理预期产生重要影响。这种预期是导致油价低位运行惯性得以保持的重要力量。二是从引申方面看,石油产业自身今后的发展模式需要脱胎换骨,需要加大力度转型,走低成本发展道路。唯有如此,石油产业方有可能在低油价下获得一线生机。若实现不了,就有可能被抛弃,真的变成夕阳产业。这个问题虽属老生常谈,但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再次强调。
如果将沙特的“去石油化”改革视为石油领域的一个重要资源国的“点”上的变化,那么2015年在低油价冲击下能源行业出现的可再生能源的向好发展,则可以视为一个打破传统能源发展逻辑的行业层面的变化。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为15%。在“油气为王”的时代,新能源的发展要看油价的“脸色”行事,如今这一现象正在成为历史。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是政府。2016年巴黎协定的签署,折射出世界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认识方面表现出的高度一致性。这种共识的直接后果是低碳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首先需要在能源领域做出变革。如果将沙特的“去石油化”改革的背景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突破油价束缚两个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可以发现,石油产业今后的发展除了受低成本约束外,还要受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约束,发展难度日益增大。如果石油产业在绿色低碳方面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石油被新能源大面积替代不是没有可能。
znzhaoxue@163.com
责任编辑: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