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非真爱:油服豪门联姻失败

2016-12-29 05:34:57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油服伯顿休斯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本非真爱:油服豪门联姻失败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鸡飞蛋打”的哈里伯顿,真心有点“悲催”。 供图/CFP

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并购若想成功,双方可以甩卖更多的重叠业务。然而,双方并没有那么做。

5月1日,国际油服业的一则重磅消息震惊业界:行业排名第二的哈里伯顿宣布中止与排名第三的贝克休斯的同业收购计划。意味着这桩2014年11月签订的价值约346亿美元的豪门联姻以分手告终。

在合并计划宣告失败前一个月,美国司法部和两家公司在这桩合并可能对行业竞争造成的影响上各执一词。司法部反垄断部门以合并可能导致行业竞争受损,并削弱两家公司改进技术的动力为由,对合并提起诉讼。两家公司则强烈反对这一起诉,认为司法部低估了油服领域激烈竞争的本质以及合并将带来的众多益处。

在宣布合并之后18个月的时间里,斯伦贝谢成功收购了卡梅隆、壳牌收购了BG,为什么偏偏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却最终分手?这桩油服豪门联姻未果又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邀能源界和法律界专家对此进行讨论。

司法部棒打鸳鸯

中国石油石化:美国司法部认为两家公司在关键原油服务领域业务重叠,或导致油服领域中23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消失,同时会导致更高的服务价格、减少创新。在您们看来,这一诉讼理由是否充分?

肖立志:从“23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消失”来衡量两家公司合并对市场的影响和所形成的垄断关系,美国司法部可谓视角独特。当然,这“23种产品和服务”在油服市场的占比和技术含量,以及对油气开采成本的直接影响,也应该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黄晓勇:美国司法部对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的共同大股东ValueAct提起反垄断诉讼有其道理。首先,油服行业具有在其他行业较为罕见的高市场集中度。国际油服“三巨头”目前占据全球高达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如果合并成功,将在海上智能完井、海上固井、海上增产船等十余项产品和服务方面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预计大规模并购会进一步加剧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格局;其次,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为特点的油服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决定了短期内难有大量新企业进入,因而寡头竞争格局不会轻易地被改变,寡头的垄断地位也不会显著地被挑战。

罗佐县: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在核心技术方面各具特色,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业务重叠也是客观事实。且很大一部分业务在美国,2013和2014年两家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斯伦贝谢。合并虽然有利于扩大新的哈里伯顿公司的业务领域,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但客观上形成了“垄断”。从企业角度看,正是因为业务有重叠,才有合并的必要,例如壳牌收购BG就是希望借合并取得协同效应。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中国石油石化:如果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合并成功,会像美国司法部所说的会导致行业竞争受损、减少创新吗?

肖立志:如果合并成功,从长期来看也许会造成两大油服公司提高价格和减少创新的结果。但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如果油价继续走低,提高服务价格或者减少创新,对油服企业来说无异于自杀。

贾方义:作为全球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油服公司,二者合并完全可能阻碍油服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竞争,引起价格垄断和非劳动性创造的高额利润,这势必阻止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价值的实现。

双方并非真爱

中国石油石化:此前,针对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哈里伯顿表示会全力争取合并获得批准。然而,近日哈里伯顿宣布了中止合并的决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黄晓勇:这桩并购从2014年协议签订起,便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机构的阻碍。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对这一合并案进行拷问,欧洲反垄断审查机构对该案的审查也一再延期。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两家公司陆续剥离重叠业务,以应对反垄断审查。但今年4月6日,美国司法部提出“反垄断”诉讼,对这桩合并构成了最严重的打击。面对反垄断审查和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止并购或许是两家公司最好的选择。

肖立志:两家油服巨头的合并若想获得美国司法部批准,必须剥离更多的重叠业务。然而,两强联姻的初衷是强强联合创造更强,过分甩卖资产在两家公司看来没有必要,因为这可能会使合并后的协同效应不能达到此前评估的水平。再加上当前“形势”最明显的特征是油价太低,两家公司合并的市场价值已经下降到280亿美元左右,此前的资产剥离计划也不能体现预期的价值了。在经济效益的考量下,哈里伯顿终止了与贝克休斯的合并,并按照之前签订的协议付给贝克休斯35亿美元“分手费”,也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中国石油石化:在宣布合并之后18个月的时间里,斯伦贝谢成功收购卡梅隆、壳牌如愿收购BG,为什么偏偏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却最终分手?

肖立志:壳牌和斯伦贝谢成功,而哈里伯顿失手,与他们的并购理念不无关系。哈里伯顿收购贝克休斯的目标是奠定其行业领先地位,对竞争对手有很强的排斥意图;而斯伦贝谢收购卡梅隆,目标是实施油田设备供应业的多元化战略,是不排斥竞争对手的,而且两者的业务本来就面向不同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所以避免了“反垄断”争议。其实,哈里伯顿即使与贝克休斯成功合并也未必会对国际油服行业真正构成深度垄断,但哈里伯顿“争老大”的意图太过明显,做法咄咄逼人,引起美国司法部出手阻止。

罗佐县:壳牌作为油气商,目前的发展环境应该说没有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两家油服业巨头面临的情形严峻。油服行业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经营收缩性较小,对油气行业高度依赖。壳牌并购BG主要看重BG在巴西深海油气和LNG方面的优势,希望并购整合后发挥协同效应。深海油气和LNG当前面临的形势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油气供应过剩。当前,资源国普遍希望外资企业投资油气以提振本国油气工业和经济,以“反垄断”的名义阻止并购的可能性小。壳牌在收购BG之后计划剥离相当数量的资产也使得其被认为垄断的可能性下降了很多。

中国石油石化:在当前形势下,取消合并对两家公司和整个油服行业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未来哈里伯顿仍然有买的可能,贝克休斯也有卖的可能。

罗佐县:在当前低油价阴霾下,油田服务商生存艰难,油服商的经营形势比油气商要严峻的多。在这种形势下,油服商先于油气商展开并购,并借此实现技术资源的整合属正常现象,对企业来说很有必要。两强联合失败会对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未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但在客观上保护了中小油服企业。对大的油气服务商而言,不整合不行,整合也不行,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

肖立志:合并最终告吹,对两个巨头来说都意味着巨大损失。预计未来两家公司各自寻找新合作伙伴的步伐不会停止,哈里伯顿仍然有买的可能,贝克休斯也仍然有卖的可能。特别是对哈里伯顿来说,并购是发展模式,其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公司由此越并越大,越并越强。两强联姻未果,令斯伦贝谢成为赢家,其行业地位未遭到挑战,而国际油服行业也因此得到梳理。一些嗅觉灵敏的油服企业,如我国的一些民营油服公司,还可能会在其中觅到商机。

黄晓勇:这桩合并失败的代价是,哈里伯顿将向贝克休斯支付35亿美元的“解约费”。对连续两个季度亏损近10亿美元的贝克休斯来说,这笔费用无异于意外之财。但为了与哈里伯顿合并,贝克休斯增加了支出,仅2016年第一季度就多支出1.1亿美元,成本缩减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面对行业寒冬,贝克休斯接下来可能需要“瘦身”求生。哈里伯顿虽然业绩稍好,但付出的“解约费”以及为开展并购所支出的高昂费用对公司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之后缩减开支、甩卖不良资产、裁撤人员恐怕再所难免。

如何躲避“反垄断”雷区

中国石油石化:两强合并告吹,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起了关键性作用。在您们看来,美国反垄断法律法规和司法部的诉讼对企业并购来说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贾方义:根据美国《谢尔曼法》、《反垄断指南》等法律法规,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兼并必须经过反垄断审查,而这项审查职权属于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在企业兼并的漫长历史中,经济人并不完全是理性人,企业家追求利润也并非完全理性。这桩油服业的合并必然产生在石油领域的巨大权力。没有反垄断法的司法约束,这种权力就会在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非理性意志操控下,形成碾压市场的效应。

罗佐县:美国司法部对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的合并进行司法干预,从企业角度看是反市场规则和行业规则的。虽然保护了中小油服的利益,但阻止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行业发展的进步。这桩合并涉及垄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反垄断法律也不是无可挑剔的。法律要看由谁来解释,以及保护谁的利益。美国反垄断部门主要是为了维护中小油服公司的利益,防止他们被合并后所诞生的“巨无霸”式油服企业所挤垮。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大型油企并购应如何躲避“反垄断”雷区?

黄晓勇:在大型油气企业的并购交易中,能否提前做好应对政府和监管机构审查的各种准备是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与哈结合,贝克休斯成本缩减造成的“内伤”,35亿美元远不能弥补。

首先,并购双方在交易准备阶段需要邀请外部法律顾问和政府公关机构顾问等专业人员参与交易的分析论证,就交易是否可能触发反垄断风险、如何减缓该风险等问题进行商议。其次,并购双方需要事先评估反垄断主管部门就并购交易可能产生的垄断问题要求当事方采取的救济措施,并评估该救济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再次,并购双方需要在交易文本中对反垄断审查风险进行合理分配。在申请取得反垄断批准过程中,交易当事方各自应承担何种义务是并购交易谈判中的焦点和难点,对此,交易当事方应根据具体交易情形确定申报义务人,明确各自的申报义务。

在并购过程中,一旦被反垄断主管部门调查,并购双方要与反垄断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完整、详实地阐述交易涉及行业的竞争状况,并提前评估可能被要求采取的竞争救济方式(如资产剥离等)以及可行性。若交易当事方在穷尽所有竞争救济方式的情况下仍被禁止交易,当事方可考虑通过诉讼方式挑战反垄断主管部门的决定。但在实践中,除了极个别交易之外,很少有并购交易双方会采取这种做法。

贾方义:跨国油气公司财大气粗,往往通过自由度和力量强大的美国媒体先发出并购宣告,把企业兼并的种种好处炸弹般铺天盖地投掷向民众,得到民众的认可或拥趸。这种并购操作手法是典型的美国式思维。美国是民众权力国家,政府是民众权力的代理人。一旦民众认可的事务,政府违背民意就必然有所忌惮。如果按照我们的想法,在兼并之前,先向政府提出一个咨询案,根据政府的意思做出相应调整,取得政府的首肯,兼并就不会与政府的监管“撞车”。

中国石油石化:哈里伯顿与贝克休斯的合并失败,对未来的油气并购能起到怎样的警示作用?

贾方义:美国司法部成功阻止哈里伯顿与贝克休斯的合并案,必然形成新的司法案例,尤其是在业务重叠领域。但从结果上看,这起失败的并购案会对目前竞争力下降的油气行业兼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有利于冷却石油巨头为追逐高额利润而不公正地实施兼并,使其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新技术改进、新产品研发、实施良好的创新性服务,降低生产和服务成本的方向上,并做出极尽其能的努力。

znzhouzhixia@163.com

责任编辑:周志霞

猜你喜欢
油服伯顿休斯
石化油服:以“技”服人
疯狂忒休斯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新闻传播(2018年21期)2019-01-31 02:42:06
玻璃和镜子
故事大王(2019年12期)2019-01-07 06:27:19
油服回暖下的众生象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1:58
休斯的告诫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全球四大油服公司深水防砂的“独门秘诀”
石油知识(2016年2期)2016-02-28 16:20:14
油服滑铁卢
能源(2015年2期)2015-03-31 22:55:17
鸿雁往来一生
文苑(2014年1期)2014-02-10 02: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