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制度选择

2016-12-28 23:56
当代经济 2016年33期
关键词:日元汇率国际化

曹 标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北京 100033)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制度选择

曹 标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北京 100033)

以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如何推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汇率制度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总结其利弊得失,得出结论认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国力累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确立本国货币的国际信誉,应采取稳健的汇率制度。

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制度美元;欧元;英镑;日元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正式的国际储备货币,2016年10月1日生效,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前SDR的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组成,人民币加入后,SDR的价值将由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五种货币共同决定,其中美元的权重为41.73%,欧元的权重为30.93%,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日元的权重为8.33%,英镑的权重为8.09%。

为助力人民币加入SDR,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步骤,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完善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加速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步伐。此次汇率改革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深入,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势必造成更大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事关人民币国际化的成败,更有可能影响到中国乃至世界整体的经济形势。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历程,对新时期人民币国际化应采取的汇率制度进行探讨。

二、汇率制度

学术界对于汇率制度的分类并无统一标准,不同机构和研究者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分类方法,如IMF分类、RR分类、LY-S分类等。这些分类一般并不采用各国法定的汇率制度,而是根据各国汇率的真实表现进行判断。如2015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实际分类法(de facto),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四大类,共十小类。四大类分别是硬钉住制、软钉住制、浮动制、其他,其中硬钉住制包括无独立法定通货、货币局制度,软钉住制包括传统钉住制度、稳定安排、爬行钉住、类爬行安排、水平区间钉住,浮动制包括浮动和自由浮动,其他是指除上述九种汇率制度以外其他的管理安排。除了IMF分类,其他的分类方法在大类上也基本遵循了固定汇率制、中间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的原则,只是在小类别的划分上存在差异。

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长期以来存在中间论和两极论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中间论认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可行,缺乏灵活性,侵蚀了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容易使本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资本的狙击对象,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两极论认为只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是稳定的,其他的各种中间汇率制都应该消失,因为中间汇率制给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以较大的空间,这需要货币当局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和决策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受该国面临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水平、主权债务和国际贸易状况等因素影响,其汇率制度也会面临调整。

三、主要货币国际化的汇率制度选择

除新晋的人民币外,SDR货币篮子还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通过分析这四种货币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果,可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有用的借鉴。

1、美元

美元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交换、计价和储备三大功能上,美元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美国在独立之前是使用英国货币,独立后才开始发行本国货币,起初并无统一通用的美元,各私人银行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直到南北战争时期“林肯绿币”的发行,美元才逐渐在美国内部得到认可并被广泛使用。虽然美国在19世纪末就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英国,并在20世纪初在人均GDP上也超过英国,但当时主要的国际货币是英镑,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很小。美元取代和超越英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二者地位此消彼长的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本国宏观经济到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较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其黄金储备锐减,英镑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它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体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相反美国则从两次世界大战获益,黄金储备一度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三。

1944年7月,在二战局势渐趋明朗,同盟国胜利在望之际,美国政府邀请了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商讨如何恢复战后经济秩序。会上,英美出于各自利益,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由于此时英国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最终美国的“怀特计划”胜出,由此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的霸权地位由此确立。虽然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但美元的地位迄今仍无可撼动。

2、欧元

欧洲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欧洲共同货币的需求,1971年通过的“维尔纳计划”正式提出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经过“三步走”(首先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然后建立欧洲货币局,最后发行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发行,并于2002年7月1日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当时的欧元区包括12个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爱尔兰、奥地利、芬兰、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后来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也相继加入,但仍有英国、丹麦、瑞典等多个欧盟国家并未加入欧元区。

在欧元之前,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已经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货币,加上欧盟整体经济规模较大,因此欧元一经推出,便改变了国际货币格局,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货币。“欧元”能够由理论变为现实,有赖于欧盟各国的团结合作,尤其是法国和德国能够摒弃前嫌,为了“欧洲共同体”的理想,甚至让渡了部分主权。另一方面,发行欧元更是欧盟国家对国际新格局的现实应对,二战刚结束时,欧洲已是千疮百孔,黄金等资产大量外流,美元一家独大,但随着后来欧洲经济的持续复苏,欧洲国家对于政治和经济话语权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在欧元诞生的时候,欧元区国家总的经济实力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其黄金储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汇率制度上,欧元区内部是通过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机制,确定欧元的统一价格,对外币(美元等)则采取自由浮动制。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采取了浮动汇率制,其间虽然国际社会也曾试图恢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但并未成功。欧元发行后,欧元区延续了浮动汇率制的传统。

不过目前欧元的发展并不顺利,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严重冲击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英国“脱欧”更是对欧盟和欧元产生了长远的负面影响。欧盟的组织模式导致其内部协调成本过高,经济结构改革步履艰难,预计未来几年欧元的国际化可能会放缓。

3、英镑

英镑是公认的第一种由主权国家发行的国际货币,在此之前,流通于各国之间的国际货币主要是黄金。英镑地位的变化与英国地位的变化紧密相关。

地理大发现后,率先开拓全球市场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荷兰在17世纪已享有“海上马车夫”之名,为此,英国不惜发动多次英荷战争,终于取代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权。随后英国又通过拿破仑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确立了对欧洲大陆的领导权,为英镑战胜荷兰盾和法郎奠定了政治基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将本币与黄金价值挂钩,其他大国纷纷效仿,国际金本位体系得以建立。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它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将其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为英国积累了远超其他国家的大量黄金储备,也使各国对英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英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到19世纪下半叶,英镑已经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黄金等价的货币,其国际货币的地位日益稳固。

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14年崩溃,英镑也随之步入衰退。虽然从1925到1931年间英国曾短暂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最终仍不得不放弃。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显著衰退,黄金大量外流,英镑的霸主地位逐渐被美元取代,日元和欧元崛起后,英镑的地位进一步下滑。目前英国实行浮动汇率制,虽然表面上英镑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但实际上不得不依附于美元,与当年的英镑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4、日元

二战战败后,日本全力发展经济,到1968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国之前,日本金融体系一直处于美国占领军的严格监管下,不具备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从1964年开始,日元才可以自由兑换,但当时的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升值会对日本的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日元国际化持消极态度。

日元国际化大力推进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美国对日本存在较大幅度的贸易逆差,为迫使日本开放资本市场,1984年2月,美国与日本政府组建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同年5月,该委员会就日本开放资本市场、日元国际化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发表了《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同时发布的还有日本大藏省的《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这两份文件为日元国际化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支持,标志着日元国际化的正式启动。除美国压力外,当时日本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对日元国际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5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外汇及其他交易委员会”,1986年建立日元离岸市场,这些措施加速了日元的国际化。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短短几年时间,日元的国际化达到顶峰,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距离日本政府起初设定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表现低迷,日元国际化进程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欧元的出现,在给日本带来新的压力的同时,也让它看到了希望,即通过区域内合作扩大日元的影响力,继而走向全球。日本大藏省曾在2001年6月发布《日元国际化推进研究会报告书》,提出要将日元国际化与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亚洲各国货币的协作。但随着中国崛起和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上述构想最终也无法实现。就目前日元的地位而言,日元国际化难言成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关键在于日本的经济实力仍相对弱小,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地位不高,日元很大程度上沦为美元的附庸,以至于连日本企业自身在进出口时大多仍使用美元而非本币。

在日元可自由兑换前,一直维持着360日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日本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随着日本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日元走向市场化,日元不断升值。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进一步加速了日元升值的步伐。日元升值及升值预期虽然一度促进了日元的国际化,却使日元资产越来越偏离实际价值,显著催生了日本国内的经济泡沫,在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遂陷入长期停滞。

四、结语

通过分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货币的地位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实力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全面国际化的货币只有英镑和美元,而二者达成这样的目标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马克、日元等只是部分具备了国际货币的功能,即便是整合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共同推出的欧元,也并不具备取代美元成为全面国际化货币的条件。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有赖于广泛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这种货币具有很高的国际信誉,币值能长期保持稳定。英镑和美元在崛起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货币信用,都是采取了绑定黄金的固定汇率制,英国主导了国际金本位制,而美国则主导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主要大国与美国之间名义上都是采取的浮动汇率制,但从实际汇率情况来看,马克等欧洲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波动幅度较日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小得多,从而保证了本币的信用,为后来欧元的推出打下基础。反观日本,虽然官方对日元国际化非常重视,但日本只在贸易方面有一定优势,金融发展落后,且对全球生产链缺乏掌控力,因此日元国际化的结果只能是单方面提高日元的投机价值,为外汇套利提供可能,而不可能成为有信誉的国际支付货币。

2003年,中国开始逐步放松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各国央行储备的人民币增多,现在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距离全面的国际化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不可兼得,虽然名义上浮动汇率制已成为国际主流趋势,但各国的实际汇率制度仍表现出明显的“害怕浮动”特点。在目前中国尚不具备足够国际话语权,且经济对外依存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坚持稳健的汇率政策,注重管理,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借鉴英镑和美元的成功先例,汲取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以自身实力为依托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 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J].经济研究,2005,(2).

[2] 韩龙.美元崛起历程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2,(10).

[3] 李婧,解祥优.黄金储备真能促进货币国际化吗——以欧元国际化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7).

[4] 李晓.“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及其战略调整[J].世界经济,2005,(6).

[5] 厉以宁.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 殷剑峰.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4).

(责任编辑:戴国际)

猜你喜欢
日元汇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