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佳,施皓文,于 艇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浅述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集体化与个体化
崔佳,施皓文,于艇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59)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建设新型的农村经济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若要建设好新农村首先要在农业方面加大生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在此,本文描述了新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两种形式即集体化与个体化,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得出集体化与个体化道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缩短城乡之间经济差距,使农业的发展道路蒸蒸日上。
集体化;个体化;问题;措施
在我国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的收入不高且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农业经济的一次“革命”,可以造福广大农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规划城乡发展,需要将发展蓝图建设得更加详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期盼,同时也是造福全中国亿万农民的重要举措。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强经济较为弱势的农业经济建设以应对国际经济竞争,就显得十分紧迫。
个体经济,是在劳动者本身具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单独个体劳动或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经营灵活,操作较为方便,规模较小,通常使用简单工具,几乎没有被剥削的情况。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在个经济体中,生产者不仅仅是生产制造的劳动者,还是生产资料的所有人,劳动者完全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是没有剥削的私有制经济。农村个体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它在充分利用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吸引新的农业化投资来源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村个体经济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体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技术更新缓慢等。因此,在农村个体经济制度的变化过程中,搜寻新型有效的改进方法迫在眉睫。既然农村个体经济是过去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分支,那么未来农业的发展道路也必然会重返集体化经济道路,要加强农民的合作意识,使农业经济迈向更有效率的发展道路,加快农村的工业化。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为例。首先,它为个体经济提供了可自行支配的劳动力市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农民们走出了集体经济,使农民能够自由地使用自身的劳动力,同时可以自主地规划自己的劳动方向及目标,因而提高了个体经济的被选择性。其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肯定了农民的私有财产,并且为发展个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资金支持。个体户包产之后,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农民所有,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当生产获益,总收入提高并有了积蓄后,农民往往会扩大投资方向,个体经济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农民们的优先选择。此外,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越来越普及,农村的商品市场释放出了大幅度的发展空间,这给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条件,促进了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
集体化经济,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制度管理,进行集体性规划,由政府人员设立规矩,制定农业发展程序,完善经济制度,由广大农民群众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举报的合作经济。这种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将农村的实际情况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相融合,尽可能地发挥资源的优势,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制度,把原来农产品生产的单元化转变成多元化。
农村经济集体化道路就是将广大农民群众聚集起来,把个体经济替换为集体经济,使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进而强化农业的机械化、工业化乃至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通过依赖集体的力量,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新打造农村的社会基础结构。农业集体化时期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组织化和农业合作化的道路起着借鉴作用,也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农村的“第二次大飞跃”具有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各有利弊,农村的集体经济有一定的优势,管理上更加科学化,生产上存在组合优势,组织的集体力量远大于个体力量,其这方面优胜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会得到提高,在合作中可以避免资源损失;集体经济更加利于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公平,快速发展农业;结合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依靠群众力量发展,大家利益可以得到保障;农户有了集体感,凝聚力更高;提高基层干部的榜样意识,建立和基层群众的联系。但集体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民的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在管理上不能够科学化、集体化,造成的效率不高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集体化容易使人民的自私心理膨胀,贪婪延续,造成恶性循环。
个体经济尽管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个体经济规模不及集体经济,其资金存在不足,在发展中起步水平较低,初始的积累不足,加之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其经验和能力都不足以应对多变的市场。但个体经济为了取得竞争力,会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加之创新能力不够,进而会影响生产。个体经济的产权关系没有得以明确,大多数的企业选择合伙制和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经营,没有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得经营风险扩大,阻碍个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管理不够科学,多数个体企业都是以家族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依靠家族的力量来克服企业的发展难题,没有外界的交叉融合,也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样的个体化管理会严重阻碍创新发展,会造成个体企业“一年合伙、三年散伙”的现象;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不够完善,在多数个体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很多的经营者在管理水平、法律能力、道德观念以及知识水平政治觉悟上还存在缺陷,并且没有及时进行学习补充,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价值,危害社会安全;法制不够健全,在一些政策中颁布了对个体企业和合伙企业不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只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例,虽然初步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但是政策不等同于法律的健全;在政策中也存在不足,如效益好、发展好的产业会禁止、限制个体企业的进入;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一些金融机构为保险起见,不会轻易向个体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且个体企业之间不能轻易进行融资活动,为了降低市场的风险和保护市场的稳健运营,国家对个体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的限制也很多。
新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实践过程,无论是集体经济还是个体经济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中国拥有着约七亿的农民,农业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改善新农村经济建设可以实行以下措施。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都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完整的农业发展体系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在这方面应重视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强化人才的专业性培训,进而提高综合效应。在农业发展方面要时刻留意世界的需求,市场的需求,了解相关法律,了解WTO的开放市场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在市场经济中利用先进人才来不断引导农业的科学发展。在管理上,创新管理开发模式,集体经济实行合作股份制,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合作式开发,实行奖赏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实行奖励政策,不断激励产业的创新发展。
其次,干部要起带头作用。现如今,多数农民处于信息科技时代,拥有着一定的先进意识,但是却没有完整的可实行的创新体系,所以需要有干部起带头作用,使农户们在思想上得到解放,摒弃原有的小农意识,加强创新,并联系现在的信息时代,形成统一的发展思想战略。在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上,干部们应带头示范并采取引导措施,不断创新思路,从农产品的生产、宣传和销售中做到产量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再次,完善资金扶持政策。国家的鼓励和扶持政策能够支持和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关注民生,完善资金扶持鼓励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制度和扶持政策。如进行生产条件的支持计划、改进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从高战略和世界的眼光出发看待农业,推广新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尽最大可能来实现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生产以及现代化信息科技销售渠道。这样的扶持政策不但可以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可以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集体与个体集合的不断发展,鼓励个体经济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大农业开发,支持个体经济发展高科技产品、出口创新产品、环保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村的生产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卢荣善:经济发展论[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
[2]陈桂棣、春桃著:中国农民调查[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姜长云:“三农”问题的多维透视[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4]迟福林: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党国英:农村改革攻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三农中国,2004(1).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