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陈全秀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审计部,安徽六安237006)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和对策
王淑芳,陈全秀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六安供电公司审计部,安徽六安237006)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内部审计是一种建立在企业内部,对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并进行独立的检查和咨询活动,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状况。通过使用专业的、系统的、公正的方法,提出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其中,内部审计风险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企业的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偶然性、普遍性以及可控性。现主要从当前影响电力企业审计发展的各种因素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等防范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对策
国民经济的其中一项基础产业就是电力企业,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电网及电源点建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电力企业重要的监督手段之一就是内部审计,它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增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实际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想要达到理想状态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正确地认识内部审计风险,对于提高和增强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经营特点提出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资金密集型产业
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根据世界银行上世纪80年代的相关研究报告,在生产1美元产值所需要的投资中,电力行业需要4.3美元,轻工业在1美元以下,其他行业在2美元以下。我国有关专家对这方面也进行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大体相当。在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总资产达20 775亿元,中国华能集团资产达6 500亿元。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电力投资高达5.3万亿。
(二)服务对象广泛
与其他垄断型行业的服务对象不同,电力行业服务对象覆盖全社会。其他垄断型行业服务对象基本都是部分群体,如:航空、铁路等,这些行业的服务对象只是社会群众中的一小部分,电力行业与其不同,它跟所有人都有关,不论是城市或农村,不论生产或生活,不论网络联系或信息传递,他们都需要依靠电,电力已经实现对社会的全方位覆盖。一个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越高,电力在社会中的作用越大、地位越高,如果电网出现问题,轻则导致局部不畅,重则会导致全社会瘫痪。因为它既是国民经济中的脊梁行业,也是全社会人们吃穿住行所需要的公用产品,这是其他任何垄断型行业都无法超越和比拟的。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
随着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投产,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高参数、大容量时代。除常规火电、水电外,核电、风电、潮汐发电、地热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的应用,竞价上网改革、网厂分开、用电侧管理、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力产业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四)中国电力行业的特殊属性
所有制包含国家所有制、地方政府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合资企业以及个人企业。发电厂种类有火电、核电、水电、风电等等,其在电价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从几分钱一度电到三四角钱一度电,电网公司有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企事业单位投资等,体现中国电力行业的属性特殊。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缺乏独立性或者独立性不强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工作有效、公正的开展。在电力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属于同一级别的机构。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被审计部门的配合,此时个别部门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在人员配备和审计经费方面进行牵制,使得审计过程进行困难。此外,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之一,在经营管理中处于被领导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也受所在单位的控制,由于其审计工作会涉及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的利益,难免受到单位领导层的限制,审计人员很容易陷入“人情”的泥沼,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干涉,这将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客观、独立、公正的进行。
2.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之一,因为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的限制,在经营管理中一直处于被领导地位,企业领导直接影响内审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前途。这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有各方面顾虑的情况下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审计活动以及出具审计结果,将会使内部审计结果缺乏一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在电力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同时也作为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他们一方面需要维护电力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维护和监督国家的利益。而当电力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相违背时,内部审计人员就有可能会为了维护电力企业的利益,不按照审计的原则做事,从而提高审计的风险。
3.内部审计资金来源缺乏独立性
充裕并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审计资金来源是电力企业客观、公正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不像国家审计活动财务有所保障,其经费一般从企业管理费用中取得,通常由企业管理层决定审计资金的多少,随意性较强。审计资金不足,会使得内部审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二)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都属于差错防弊型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内部审计当作对外部审计的一种补充,还只是将自身定位于经济警察角色,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凭证、会计报表、账本及其他相关资料,工作重心大部分集中在财务领域的表面层次上,缺乏事先预防措施及对风险管理审计的关注。优秀的内审人员应该着眼于提高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经营管理活动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的董事会和主要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且已经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内部审计范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以帮助电力企业在新的形势和体制下迈向国际化大公司。
(三)内部审计方法不科学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电力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审计业务的范围同时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方法没有与时俱进,电力企业普遍采用的内部审计方法就是综合考察与抽样判断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有一个整体宏观的科学考量的情况下选取的样本,与此同时,也要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样本进行计算与判断,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因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抽样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与缺陷,而且从样本看主体本身就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样本和总体之间肯定会有区别和误差,使得内审风险增加。因此,审计方法的选择与执行对于审计结果的客观体现具有重大的影响。试想一下,假如没有采取科学高效合理的审计方法,那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都会受到相应程度的影响。
一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还遵循传统的审计方法,对其没有做任何的创新与改进,从而使审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目前,大部分的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审计账目仍以手工查账为主,基本不使用统计抽样软件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程序,通过这种审计方式只能起到简单的差错防弊作用,并不能发挥审计的防范风险作用,审计的工作效率也不高,导致审计部门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措施,以降低风险。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审计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审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电力企业发展的速度。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相关专业知识,他们的经验和能力也很重要,同时要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负责。在繁重的审计任务面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审计人员偏少、专业结构单一。由于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还觉得审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查错纠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不是审计专业出身,基本来自财务、营销、工程等其他部门,还有的企业直接让财务人员兼职审计工作,他们都缺乏审计的专业知识,对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掌握不够熟练,不能满足审计工作需要。由于一些审计人员审计风险判断力不高,通过审计无法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漏洞和违规行为,导致企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任由问题一路绿灯放行,使问题越拖越大,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电力行业以各种专业培训、以审代培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促使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目前既能熟练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管理学、工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依然很少。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部门公正地进行审计活动的重要前提保持独立性,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但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更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想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第一,必须要重视领导所起的作用。首先就是电力企业各级领导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意识感,并足够重视内部审计活动。领导一方面要做内部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捍卫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还要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审计部门,必须从几个方面入手,比如机构设置、人员经费、审计业务等方面,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各个职能部门之外。第二,疏通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关系,要把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部门、单位以及相关业务活动在部门关系上彻底分开,使其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以及能准确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要从本质上改变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地位的现状。使其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在出现利益冲突时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合规公正的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为了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理顺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地位。
在设置内审机构时,电力企业应该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审计机关在人员、资金和其他工作安排上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维护其自身的权威,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影响,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性,使得内审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
2.在机构设置中应该将内部审计部门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赋予其较大的权力,为其提供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员工行为的权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践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提高其作用就会相应的提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为作用的扩大可以为提高内部审计带来更多的机会,另外,内审机构地位提高了,内审机构就会更有效的发挥其审计作用。
(三)创新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
1.加强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审计力量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内部审计时都是不通过信息系统的。因为集成化系统,使原始凭证大量减少、数据之间直接对应关系不清晰、财务处理与业务处理高度集成,会导致系统中输出数据与存储数据不一致。例如,一些企业人员通过在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模块转移或更改数据,使其提供给审计人员的都是些虚假数据,这是增加审计风险的危险行为。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了解系统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赖程度,必须审计系统自身数据,这也要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2.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
业务处理的准确性、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运行效率、应用控制的有效性等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测试出来。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对手工填制的原始单据、非程序控制制度、简单业务的处理和措施采用原来手工审计的有效方法,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工具对于某些特定业务的处理过程、复杂的处理过程、重要数据及程序化的控制措施进行审计。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
(四)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供电企业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审计的专业技能,还应该熟练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了解财务管理知识、企业运作知识等,对电力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应熟练掌握,以适应电力行业的特殊审计需求。企业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为企业打造一支能作战、甘于奉献、肯吃苦、素质高的优秀审计队伍。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相当缺乏内部审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且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对于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严重挫伤了审计人员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利用各种方法如审计培训、以审代培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依法依规审计观念,减少内部审计风险。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增强自身分析推理和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电力企业经营业务规模的发展,企业内部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风险意识,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电力企业应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各种内外部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电力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能够立处于不败之地。
[1] 刘亚力,王会金,张爱琴.加强内部审计,保障供电企业规范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09(23):111~112.
[2]孟卫萍,刘万文,王兴鹏.浅谈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1):278~279.
[3] 夏李君,文素华.关于电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5(4).
[4] 刘翠娟.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电力讯息,2015(19):97~99.
[5] 吴玉梅.提升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能力探讨[J].投资与合作,2012(6):79~80.
[6] 汪 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能力[J].投资与合作,2013(4):206.
F830
A
1005-913X(2016)11-0101-03
2016-09-22
王淑芳(1980-),女,江西九江人,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会审计;陈全秀(1994-),女,安徽六安人,研究方向:财会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