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056)
近年来,农业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推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并推动各地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两年一次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并向农业电子商务倾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等改造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还有《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等。
今年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在政府农村利好政策的引导下,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加快农村电商领域的布局,都将农村电商列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政企合作效果明显。如:10月,京东集团与泗洪县人民政府达成深度合作,“泗洪生鲜馆&特产馆”正式入驻京东网,经过前期试运营,在开馆前一天,当日下单量便达6269单,下单金额504655元,交易量惊人。
今年10月,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农商互联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资源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农业部表示将组织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我国电商企业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牵手”下,进一步加强了与涉农企业跨界合作,并结合当地农业特色,积极尝试、探索富有本土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如:今年10月,深圳启动的综合型电子商务平台农联汇,采取“物联网+农户+基地+工厂+平台”的模式。
农业做标准化是整个农业电商化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样方便消费者在购买时做决策。标准化与产业化生产相关,如果做不到产业化,想达到农产品的标准化就有很多障碍。例如:产业化生产就可以统一选种,统一育种,统一进行土壤改良,统一进行种植管理,具体到什么时候打药、用什么药、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等等。目前,我国农业电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农产品非标准化生产、分等分级、质量安全、包装运输、冷链物流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只有国家、企业及相关组织尽快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等标准体系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电商快速发展。
从烟台苹果到淮南柑橘,从西湖龙井到山西老陈醋,从东北大米到阳澄湖大闸蟹,我国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但是我国很多农产品还处于“有名无牌”的状态,即知名度高但是品牌化程度低,甚至很多农产品存在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例如:2008年四川广元发生的柑橘生蛆事件,让消费者一度认为整个四川的柑橘都生蛆不能吃了。品牌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标签。中国必须把在国内的农产品的知名度转化为专业化品牌,进行权威管理,树立品牌认知,走出一条品牌强农、营销富农的发展之路,才能推进农业跨越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根据本土农业特色,创造出“农联汇”模式、“精致农业”模式、“互联网+绿色食品”模式等等,这些仅是农业电商模式中的冰山一角。虽然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众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电商模式发展仍是起步阶段。整个农业电商行业存在农产品同质性太强、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很多农业电商企业仍处于生死边缘。以国内生鲜电商为例,今年4月,曾是上海生鲜电商巨头的美味七七就突然倒闭;8月,生鲜O2O企业果食帮宣布停业;10月,号称为消费者提供“精选食材”的生鲜电商壹桌网突然全部商品下架……到目前为止,生鲜电商还没有涌现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还在验证当中。
农业电商快速发展需要尽快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电商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首先,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当地的土地、品牌、营销等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次,鼓励有条件的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等标准化工作,并有相关部门或权威机构进行认证,推广应用。接下来,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农业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推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追溯体系。如:兰陵作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已构建了农业投入品动态监管体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
今年5月,农业部下发《农业部关于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品牌培育,将“三品一标”作为农业品牌建设重中之重。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如:济宁打造了“长寿三宝”区域公用品牌,包括大蒜、食用菌和紫薯以及系列加工产品。利丰公司以此为背书打响了“柳絮食品”“孔薯家菓”等产品品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甘薯加工企业。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即运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与宣传,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运作,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如:滨海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推广,独立自由开发的“滨海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推介网”,初步达成意向的进驻厂家320家,涉及产品1500余种。三是实现农产品品牌化运作及管理,提升农产品竞争力。2012年被誉为中国农产品的商业品牌化元年,主要是因为褚橙。诸橙的成功,让很多人明白品牌的力量,农产品品牌化运作与管理的重要性。
易损耗和非标准化是影响盈利的关键因素,但其中重点之重在于企业自身供应链的构建,打造农业电商生态圈。即以农产品品质和品牌为重点,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来解决农产品标准化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进而实现盈利。构建农业生态圈要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着手,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流通、融资方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平台”模式。我们可以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两方面,融合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优化农业供应链,构建共融、共享、共生、共赢的农业生态圈。
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颠覆重塑了以往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农业发展步入全新的3.0时代。即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介入,实现了对农业运营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再造。如:山东省兰陵县出品的蔬菜上面都贴有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6月6日进行了灌溉,6月12日进行了肥料管理……”田间管理、负责人和产地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的“淄博智慧农业大数据云计算指挥服务平台”,可实现遥控蔬菜大棚的通风、补光、浇水、施肥。
应用互联网思维对农业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融资方式等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再造,让农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一是重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更优化配置和更高效利用,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源转向依靠技术和资本。二是变革农业交易流通方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按需定制的在线销售模式,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农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溢价和附加价值。三是打造新型农业融资方式。在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大环境下,通过“农业+众筹”的方式,给了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不但解决了销售渠道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还解决了市场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产品生产之前能够看到产品在市场的需求从而避免产品滞销问题的出现;同时,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从而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流程再造提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支撑,更好地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新机遇,奏响了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农业电商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农业“互联网+”(农业3.0)重塑农业产业链[EB/OL].http://www.100ec.cn/detail-6367589.html,2016-11-04.
[2]吴洁.生鲜电商遭遇淘汰赛95%赚不到钱[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11-07/doc-ifxxneua4327255.shtml?cre=financepagepc&mod=f&loc=3&r=9&doct=0&rfunc=100,2016-11-07.
[3]吕兵兵.山东兰陵:标准化生产奠定追溯基础[N].农民日报,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