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立足点

2016-12-27 11:19葛翠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课生源

葛翠玲

摘要:艺术院校应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中,积极构建与之发展休戚相关的两个和谐关系,即艺术院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和谐、艺术院校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和谐,这是艺术院校和谐教育体系构架的两个基本立足点。

关键词:艺术院校和谐教育体系 人才成长

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艺术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如何构建自身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是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课题。

一、适应时代需求促进艺术院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此情况下,艺术院校应思考并着手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使艺术院校教育与社会发展达成一种默契,这对艺术院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前,艺术院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艺术院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源入口不够通畅,二是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三是多元化社会办学模式使其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生源问题是大中专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普通教育比较,艺术院校教育不具备从小学到大学一贯连接的天然优势,其生源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是一个份额很小的分支。此外,因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艺术院校占有的教育资源各不相同,部属艺术院校的生源历来都比省市艺术院校好,市级艺术院校在生源分配中处于最不利位置。而且一些具备一定艺术素质的考生,往往想方设法越过地方院校向上级院校集中。正因如此,处于竞争底端的基层艺术院校在选拔人才上不得不降低标准放宽限制,首先保证生源数量,其次才是质量,其生源良莠混杂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所难免。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特殊规律,生源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起点、周期乃至结果能到达的水平高度。因生源贫乏和专业培养起点低的问题而带来的培养效果不佳、成才率偏低的局面,使得基层艺术院校生存的窘迫性问题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艺术院校除抓好一般意义上的招生外,可考虑与所在地的基层教委、学校联合建立艺术辅导站,以“校外校”的模式扩大自己的教育覆盖面。此外,解决生源问题还应妥善解决就业渠道相对狭窄以及艺术院校发展空间面临挤压的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影响艺术院校发展的另两个不和谐因素。针对此类问题,地方艺术院校应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走精英化发展路子,为上级艺术院校输送人才。地方院校应在国家艺术人才教育培训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成为高端艺术人才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这是地方艺术院校提高办学知名度的一个有效途径。二是走专业化发展路子,为地方演艺团体培养人才。以长治艺校为例,原为晋东南戏校,是培养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人才的专业学校。现该校适应市场需求改为艺术学校,但仍应坚持立校之根本,把培养地方戏曲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和特色。艺术院校是弘扬和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样既扩大了学校生存发展的空间,又考虑了艺校之于国家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去年,长治艺校借国家支持艺术教育、政府扶持地方戏曲的东风,设立了上党戏曲表演班,今年又开设襄垣秧歌班,为襄垣煤矿下属的襄垣秧歌剧团定向培养戏曲人才。三是走多元化发展路子,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艺术院校应针对人才市场的现实需求,调整并拓宽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比如许多现代企业为活跃内部文化、塑造外部形象、开展公关礼仪活动,广招表演艺术人才,纷纷组建自己的艺术团队,这是社会对艺术人才的一种新需要,是艺术院校与现代企业在培养演艺人才方面能够建立的一个新的合作方向。长治艺校与太行大峡谷旅游公司合作成立导游培训班,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局。在今后发展实践中,可考虑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工业企业、三产服务企业以及其他领域寻求合作的机会和可能。立足于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生活中新职业新领域对艺术的需求,培养形式多样的艺术人才是大有可为的。

二、适应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和谐

艺术院校课程设置总体上可分为专业课和文化课两类,因专业课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文化课在艺术院校许多时候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艺术院校这种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的不和谐造成的后果,在学生身上体现为艺术常识之外再无知识,一般技能之外再无能力,文化底蕴不足,自立精神不强,创新能力更谈不上。而且因为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的天然联系,这些学生往往在敬业精神、协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我们常用德艺双馨来评价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已故豫剧大师常香玉所谓“戏比天大”,其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是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艺术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艺术功底,还应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以及为社会所认可的道德准则,这是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促进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和谐,首先要从知识上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理解文化与专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文化课学习,立足于专业学习需求,进行视野拓展、兴趣延伸和魅力探寻,那么这种文化课学习对艺术专业学生具有更好的效果。比如语文教师为戏曲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重点可放在中外戏剧名家名著的介绍与讲解上,可运用美学教程与艺术概论的基本知识告诉学生如何审美,还可通过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剧情、了解人物心理世界。再如历史教师面对美术专业学生时,除让他们对中国及世界历史有概括性的了解外,重点可为他们讲解中外美术发展历史、名家名品等,加深他们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使得他们在把握一般历史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怎样促进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和谐,使文化课与专业课齐驱并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并积极付诸实践的课题。搞好这个课题首先是对文化课教师的要求,但专业课教师也莫能例外。一个艺术专业教师如果对自己所授知识只知表层的、外在的一般现象与技能而不知其深厚蕴涵和历史渊源,换句话说只知其果不知其因、不知由因到果的内在联系与转化,那么他为学生传授知识是一个苍白的说教过程,既无活力更无魅力。促进艺术院校专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和谐,其次要从实践中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不管专业理论还是文化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加强与验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艺术院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中,学生既可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又可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实际,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便将来能成为一个比较成功的社会角色。

艺术院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艺术院校对外围环境的协调,这种协调状况决定着艺术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艺术院校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和谐关系,则侧重于内部关系的协调,这种协调状况影响着艺术院校存在与发展的质量。妥善处理艺术院校内外两个和谐关系,一是解决了基础问题,二是解决了质量问题。只有做好这一点,艺术院校和谐教育体系才能以全新的面貌澎湃的活力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中,成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文化课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跨省生源调控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