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贤明
房山区近年来探索经验主要是实现了以下三方面的融合:
其一,教育与教育的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房山区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打破管理体制中部门之间的隔阂,联合文明办、妇联等几乎所有相关的机关单位,实现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房山区通过机制创新,让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与成人学校联动对接,把社会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同时,他们又通过推动成人学校课程规范化,在成人教育机构中为中小学生开辟第二课堂,使社会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其二,生活与生活的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合。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教育联盟等举措,房山区努力开发和盘活本地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将其转化为乡土教育资源,打破厂矿、城镇和农村不同社区之间的社会文化壁垒,成功激发了社区文化活力。他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将其同时办成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这一系列创造性的改革探索,有效促进了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融合,使教育真正成为直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其三,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这一口号,我国教育学界早就提出,且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肯定,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落实不够。房山区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终于把这一口号落到了实处。所谓“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房山区为走出应试教育怪圈进行了众多有益的探索,譬如他们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把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小学生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学习新天地。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当代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中国化具体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