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参与唐山地震灾后救援及重建研究
——以方志为视角

2016-12-27 01:44刘效红刘秀霞
上海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案卷唐山医疗队

刘效红 刘秀霞

上海参与唐山地震灾后救援及重建研究
——以方志为视角

刘效红 刘秀霞

1976年唐山大地震爆发后,上海与其他兄弟省市一同参与到灾后援建中去。对于这场国家级灾难的灾后援建,许多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中都有大量记载。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的日子,深入挖掘、研究地方志书中的宝贵资料,对于当今突发性灾难的组织援救及重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唐山地震;地方志;救援;重建

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由于震级大,灾害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①《河北省志·地震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168页、182页。。根据相关要求与部署,上海立即组织医疗队,积极参加唐山地震灾后救援与重建。有关上海参与唐山地震灾后救援与重建,方志中有大量资料记载,本文拟从方志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研究。

一、灾后救援

(一)灾后积极参与救援

唐山大地震使242419人丧生,16.45万人受重伤,轻伤需治疗的36万人。当地医院和医疗设备全部破坏②《河北省志·自然灾害志》,方志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89页。,大多数伤员的伤口混进了泥土和污物,暴露在烈日下、灰尘里、风雨中,很快化脓、感染,加上饥渴的折磨,面临死亡的威胁③《河北省志·地震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77页。。因此,第一时间抢救伤病员是震后首要任务,上海市卫生局紧急组织56支抗震救灾医疗队,首批队员共873人④《上海卫生志》第60页记载,“7月29日上海市组织医疗队赴唐山抗震救灾,第一批56支医疗队873名医务人员当日离沪。”,于7月29日凌晨乘专列奔赴唐山市区、丰南县,积极投入到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中去⑤《上海卫生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01页。。

上海邮电医院医疗队在30日下午三时半到达机场后就立即收治伤员;上海南市区两个医疗队共31人进入陡河水库发电站;第二医学院七个医疗队共计112人进入丰润县;市四、市六、市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徐汇区、建工、上电、铁路中心医院共10个医疗队151人及纺织一、二、三医院,黄浦、卢湾、虹口、闸北区医院,华东医院、第二结核病院、公用事业职工医院共11个医疗队167人,于31日上午分别进入唐山市的路南区三个街道和路北区;第一医学院的5个队、长宁区的两个队共111人,分别进入丰南县城和丰南的老铺地区;杨浦、普陀区医院、第一结核病院和市一、新华、胸科、肿瘤、邮电医院共6个队93人,分别负责机场附近的灯光球场和“八大处”的伤员抢救治疗以及飞机转运工作。8月2日,迁西县由唐山市区和陡河水库转去了一千四百多名伤员,其中重伤员四百多人,由于医务力量严重不足,上海市医疗队立即调“中山医院”、“肿瘤医院”两个医疗队前去支援①《中共上海市卫生局委员会关于本市赴唐山救灾医疗队下一步工作安排的请示》,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4-1。。

上海赴唐山地区医疗队业务统计表(1976年7月30日—1978年2月20日)②《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工作汇报》,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6。

经初步统计,上海医疗队从到达灾区时起到8月22日抢救任务基本完成,共治伤员181768人次,做大小手术781例,接生37名婴儿(死亡1名)③《上海市卫生局赴唐山医疗队工作总结》,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4-11。。截至20日,运往唐山急救药品已达488吨,医疗器械96吨,漂白粉127吨④上海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七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60页。。上海商业部门紧急发运药品1274箱,救济物资9900余箱⑤《上海日用工业品商业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4页。,抢运支援救灾物资达2000吨⑥《上海民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209页。。按照撤出要求,上海医疗人员于8月18日至23日才陆续撤出。

(二)协助建立抗震救灾医院

上海医疗人员撤出后,为保证伤病员的后续治疗和恢复,应河北省请求,上海于唐山市缸窑区及东矿区、玉田县、丰润县设立四所临时抗震救灾医院,分别由上海市卫生局直属单位、中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承担①《上海卫生志》,第101页。。9月中旬,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将上海市负责的缸窑、东矿区、玉田、丰润临时医院定名为“唐山市第一抗震医院”、“唐山市第二抗震医院”、“玉田抗震医院”、“丰润抗震医院”。

上海市支援唐山大地震灾区医院情况一览表②《上海市卫生局赴唐山抗灾医院名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6-94。

(续表)

(续表)

抗震医院(医疗队)人员分类统计表①《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赴唐山医疗队名单及分工》,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7。

对于4所医院经费,上海主动予以部分承担,对于其他用品,除病床、粮食、副食品、燃料、必要办公用品和勤工人员由当地提供外,均由上海运往。药品由市医药公司按每院300张床位、二个月用量配备,根据轻重缓急分批发运,医疗器械、病人被服原则上暂由派出医疗队的单位负责解决,短缺部分请商业部门配齐,医院调出的器械、物资,特别是战略物资,都有必要的补充更新,其它一般用品根据实际需要请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到10月29日共1400套(每套计大单被二条,被套一只,棉花胎一条,枕套一只,枕芯一只)病员被服分两批运往灾区,有关医院还随带了部分手术衣、开刀巾,大、中包布等被服配套②《关于唐山地区四个临时医院需要病员被服的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3-763-49。。从1976年7月30日到1978年2月20日,上海建立的4所抗震救灾医院共接待门诊675339人次,住院685人次,派出小队下厂下乡24481人次③《上海市卫生局赴唐山抗灾医院名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6-94。。1977年春节,4所抗震救灾医院均被评为唐山地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④《上海卫生志》,第102页。。至1978年底,赴唐山抗震救灾的医疗队员共四批约3500人⑤《上海卫生志》,第60页。。

(三)安置灾区来沪人员

灾区来沪人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震后伤员被转移来沪;二是其他来沪人员(又分为两种,一为因公或临时来沪的工作人员;二为个别来沪而又没有亲友的人员)。如何安置灾区来沪人员,成为上海需要解决的问题。

1976年8月1日至3日,共有195名伤员被转移来沪治疗。对来沪伤员,除了免除其医药费用外,每人供应牙膏、牙刷各一支,香皂、肥皂各一块,面盆、口杯各一只,毛巾两条,手帕两块,内衣(包括汗衫或背心、短裤)两套。如能起床活动而又没有外衣的,每人供应外衣一套,鞋子一双、袜子两双,所需水瓶由医院集中公用。考虑到吸烟群体的需要,市卫生局革委会也要求“做好伤病员香烟供应”①《关于接收灾区伤病员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2-378-7。。

据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截止到1976年8月20日,共有1347人(不包括卫生部门接收的重伤病员)来沪②《关于接待、救济唐山灾区来沪人员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3-834。。为保证这部分人的生活,上海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对于“因公长住或临时来沪的工作人员”,其生活用品供应“分别由相关业务单位负责解决”③《上海市第一商业局革命委员会关于唐山灾区来沪人员在沪期间生活用品和票券问题的处理意见》,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242-3-763-1。;对于“灾情发生后个别来沪而又没有亲友的人员,其中包括原来家住唐山的或外地赴唐山的”,安排住在民政部门所设接待点,草席、面盆、水瓶、被褥、卫生纸等物品,由民政部门统一购置,集中公用,商业部门负责供应,个人生活用品原则上每人供应牙膏、牙刷各一支,香皂、肥皂各一块,毛巾一至二条,如果没有替换内衣的,供应汗衫或背心一件,短裤一条;如果没有外衣的,供应一套;如果没有鞋袜的,供应一双鞋子,一至二双袜子。④《关于唐山灾区来沪人员在沪期间生活用品供应意见的紧急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23-8-1543-1。

为解决灾区来沪人员所需布票问题,上海市第一商业局革命委员会拟定了详细的意见。对于来沪投亲靠友的,要申报临时户口,如需要调换布票的凭临时户口证明,在市区的到市纺织品公司调换,在郊县的到所在县商业局调换,每人限定在十尺以内;已经住进上海旅馆的,凭旅馆介绍信和旅馆住宿证到市纺织品公司或县商业局调换布票,每人限定在十尺以内;来沪人员没有带当地布票的,可由临近区县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到指定商店购买,市区由市百十店供应,各县由县商业局指定商店供应。没有外衣的,按人供应一套,没有替换内衣的,按人供应汗衫或背心一件,短裤一条,不收布票⑤《关于解决唐山灾区来沪人员所需布票问题的意见》,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23-1543-1。。

二、支援灾后重建

地震使唐山工矿企业、房屋等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生产基本瘫痪。上海根据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唐山灾后重建。

(一)帮助编制规划和地质勘察

1976年8月,上海相关部门抽调多名规划技术人员,到唐山帮助编制震后规划⑥《河北省志·城乡建设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42页。和地质勘察,上海勘察院负责路北区河北1号小区(河北里)部分、2号小区(河南里)、3号小区(河南里)、4号小区(河南里)等居民小区勘察任务⑦《唐山市路北区志》,中华书局1999年5月版,第230页。。

(二)协助解决灾区饮水问题

地震后,唐山境内陡河、邱庄、洋河三座大型水库和般茗院、八一两座中型水库的大坝滑坡、开裂,防浪墙倒塌。240座小型水库震坏,6万眼机井淤沙,井管错断,供水系统全部瘫痪。为解决饮水问题,及时抢修供水系统,紧急从上海调运水龙带1.5万米和40吨钢管。经过广大官兵和群众的协力修复,9月20日,唐山市恢复管网供水①《河北省志·民政志》,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376-377页。。

(三)支援唐山钢铁公司

唐山钢铁公司在地震中遭受到严重破坏和损失。全公司建筑面积501300平方米,其中工业建筑面积338800平方米,严重破坏需要重建的54000平方米,占16%;部分损坏需要修缮的277000平方米,占82%;民用建筑面积162500平方米基本上全部震毁。机电设备5万多台,有1万多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更换或修理②《唐山市路北区志》,中华书局1999年5月版,第220-221页。。唐山第一炼钢厂三座40吨化铁炉受损,化验室全部损坏,变压所和转炉部分等也受损严重。中型轧钢厂车间变电所全部倒塌,主电机室厂房倒塌一半,主要厂房和加料厂房严重受损。上海市冶金工业局根据冶金部的指示,由局与上钢一厂、二厂、三厂、五厂组成的工作组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积极参与唐钢第一炼钢厂和中型轧钢厂的恢复工作。唐山市第一炼钢厂由上钢一厂、五厂负责;唐山市中型轧钢厂以上钢三厂为主,上钢二厂协助。同时由局、上钢一厂、二厂、三厂、五厂等组成九人现场工作组,赴现场开展工作。对于第一批需要补缺设备,如机床、行车、变压器等,上海市冶金工业局要求“马上组织力量,核对库存,局内有的,即做好发运准备工作,局没有的,即上报,请工交组给予调拨”③《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革命委员会关于抗震救灾、支援唐山钢铁公司修复第一炼钢厂、中型钢厂的情况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12-2-671-1。。

(四)支援唐山开滦煤矿

开滦煤矿下属8个分矿的井下生产线全被水淹,提升、供电、通风、运输四大生产系统遭受严重破坏,376万平方米的地面建筑被震毁,矿区的生产基本瘫痪④《河北省志·物资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397页。。在灾后重建中,上海负责支援唐山开滦矿机修厂、电厂复建工程。

唐山市震后援建施工单位及竣工情况统计表

根据上海市建筑工程局,上海建筑第一、七公司与机电设计院、电力设计院、杨树浦发电厂等单位到唐山对两个厂的受灾情况进行的调查,为确保半年内机修厂和电厂基本恢复生产,经与开滦矿务局和厂党委协商,确定上海支援的第一期工程为53009平方米(随后在与煤炭部、河北省建委、开滦煤矿党委的商定中确定第一期工程为51879平方米),其中机修厂39264平方米,电厂13746平方米。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参加开滦煤矿工程建设⑥《上海建筑施工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03页。,主要负责施工,该厂由上海机电设计院负责设计。开滦矿电厂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上海第一建筑公司承担施工,水电暖、动力的安装任务由安装公司承担①《上海市建筑工程局革命委员会关于支援开滦煤矿复建小分队去唐山调查的基本情况》,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19-4-526-36。。上海各单位按时保质圆满完成援建任务,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

三、上海援建唐山大地震的特点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上海从医疗抢救、援建抗震医院到帮助恢复生产和安置灾区来沪人员等一系列方面的举措,为唐山大地震灾区的恢复与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援建唐山大地震也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救灾模式

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市革委会即召开有关部门的紧急会议,统一指挥调度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在政府的有效动员下,各医院纷纷派出人员组成医疗队,在当地组建临时抗震医院,参与到唐山灾后救援中去。为第一时间减少灾后伤亡作出积极贡献。

地震后,伤员多,伤势重,救治工作十分紧迫。1976年7月30日,党中央决定将唐山的重伤员转外地治疗,并要求各地接收伤员时注意登记伤员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根据中央指示,上海从组织上到物质上都做了充分准备。除此之外,还做好了安置其他来沪灾区人员的工作。

上海还积极组织医疗小分队汇报大会、先进事迹宣讲等活动,在政府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动员并集中社会可用资源对唐山灾区进行支援。

来唐医疗队及外转伤员统计表②《唐山市志》第1卷,方志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427页。

为支援唐山灾后重建,上海市委、市革委会指示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派出一大批施工队伍。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北方冬季比上海严寒,紧迫的职工防寒问题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解决的。当时上海政府部门根据中央劳动部和上海市劳防用品规定凡去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发给防寒服的精神,对支援唐山灾区重建的,“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可以借用一条棉裤,干部和管理人员借用一件大衣,回上海收回”①《关于在唐山地区建设的职工防寒问题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19-4-548-39。,解决了援建人员的防寒穿衣问题。

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凭票供应。为支援唐山抗震救灾,上海援建人员所需的卷烟、肥皂、食糖、牙膏、草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解决的。

(二)全民参与灾后救援与重建

唐山地震之后,除各医院,上海其他行业也参与了灾后救援与重建。为解决饮水问题,需要净化消毒,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上海突击生产净水片,但当时这种药品上海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生产了。在上海市委统一领导下,工交组、财贸组立即组织有关单位研究讨论,上海多家生产企业参与进来,从生产设备、化工原料、成品包装到收购发运,在各环节上落实具体措施,克服困难,先后发运四批,总计供应三亿一千六百万片。

震后全国各省市均参与到灾后救援与重建中,在援建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上海的企业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例如,1976年8月13日,天津市为排除唐山地区高大建筑和高大烟囱因地震造成的险情,急需要一批120克和30克的气球,并向上海发来电报救援。上海乳胶厂克服困难,从15日开始试制,17日便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气球。

上海参与援建后,先进事迹数不胜数,汇报大会持续开展,激发了上海企业参与到灾后援建第一线的斗志,纷纷下请战书,要求“与灾区人民同作战,为早日恢复和发展唐山的生产,重建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唐山做出贡献”。②《请战书》,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B112-2-671。

上海各行各业、广大市民情绪高涨,纷纷加入到唐山灾后援建中来,为建设新唐山贡献一份力量。政府组织各单位到本市各火车站参加救灾物资的突击发运工作,“各单位参加劳动的实际人数都大大超过了计划中的名额”。③《团市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到车站抢运救灾物资,发扬革命精神,为抗震救灾多做贡献》,《文汇报》1976年8月9日,第2版。

综上所述,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作为中国近代以来医疗、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上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担负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唐山灾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后来的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K29

刘效红,上海通志馆 (上海 201201);

刘秀霞,山东省德州市庆云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 253700)

陈 畅)

猜你喜欢
案卷唐山医疗队
援非医疗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唐山香酥饹馇圈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认真开展案卷评查
山西省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王大根
工作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