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摘 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专业与学科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联与差别,指出在专业与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提出了一些民办应用型本科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专业 学科 课程 应用型本科
在任何一个大学系统中,专业与学科是两个联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总是把这当成一个概念来使用,如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把“学科”和“专业”放在一起使用,而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专业的划分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颁布的学科门类完全一致,仅在二级学科和专业上稍有差异。如果说作为官方文件都对“学科”和“专业”有一种模糊认识话,在具体的实践中就更易导致人们进入“学科等于专业”、“专业就是学科”的认识误区。其实,不论是从学理上还是在实践中,“专业”与“学科”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专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的萌芽阶段。从诞生之日起,中世纪的大学就具有明显的专业教育的特征。正因如此目前对专业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辞典、辞海和学者对专业的定义都不尽一致。在《辞海》中,所谓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门类。”按照《教育大词典的》的解释,专业是指“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学校的主修,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也有学者指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有人认为,“专业有广义和特指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特指的专业是指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互联系时,往往就成为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为一种实体,这个实体形成的依据是学科分类和社会分工的需要,实体的任务是对高深专门知识分门别类进行教和学的活动。所以,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从以上有关辞典和学者对“专业”一词的解释来看,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从其所涉及的关键词“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课程(组织)”和“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等来看,专业与学科的区分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学科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专业是根据培养目标组织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可能来源于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从专业与学科的起源看,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和学科群的涌现,专业形成往往就落后于学科的发展。
从专业与学科目标来看,学科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其目标是通过科学活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学术性,目标主要以本学科研究成果为主(当然,在学科建设中也兼有一定的人才培养的任务,但这不是其主要目标)。而专业则主要以学科成果(科学知识)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接收一些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熟悉、掌握诸多学科的系统化的知识,不过这些内容是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而不是科研本身。”简言之,学科更多地是创造知识,而专业是根据学科创造的知识来培养专门人才。
从专业与学科的构成要素来看,专业的构成要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学科的构成要素是知识单元和研究者。在这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研究者”分别是专业和学科中的实施主体,学习和教授一门学科和运用科学都不是科学研究,不产生新知识。
从专业与学科的划分原则来看,专业的划分是依据社会分工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设置的,因此,一个专业可能既可以由单一的学科知识来支撑,但也可能由多学科的知识来支撑。而学科的划分主要是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发展逻辑来分类,其纯粹性是其显著特点。
从专业与发展演变来看,学科尽管可以不断地分化,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专业则相对易于变化。这是因为:学科尽管我们经常提到交叉、综合、创生,但其基础知识和理论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和真理,是相对成熟或较为成熟的产物,其各自的研究领域相对稳定。相反,专业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社会分工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内在属性,是商品经济和市场形成的基础。“商品市场普遍化了,它又使社会分工不断增进,就是说:一个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的产品越来越专门化。互相补充的各个生产过程越来越分裂为独立的生产过程。”因此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促使社会分工发生变化,也使专门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新的专业不断涌现,而旧的专业不断被更新或淘汰。
从专业与学科的形成路径来看,专业遵循是“职业课程专业”的发展路径。当社会出现新的职业需求时,反映在高等学校中首先不是以专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即当社会上出现新的职业时,高校总是先开设一门或几门职业需求的选修课,只有当新的职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提出了稳定的人才需求,并且高校可以开设系列配套的课程,师资、设备达到一定条件时才正式设置专业。而学科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路径。
由于专业的划分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因此,专业与学科又密切相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建设为专业结构的改造打下了基础,并按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专业教育。从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在发展过程中又分化为不同的学科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的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是构成现代大学的专业基础。特别是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科的基础条件,同时又要结合社会分工、职业需求来确定一定专业适应范围,并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一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些学科作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因此,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学科布局合理与否,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专业的生长点和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
第二,专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从而优化学科结构。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学科建设又离不开专业,换句话说专业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专业反映的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其专业建设的成果影响着学科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科结构的优化。
第三,学科和专业的联系主要是以课程为中介来实现的。学科知识是构成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而专业目标的实现则必须借助具体的课程体系来完成,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学科知识主要通过课程这一中介形式反映在专业教学中。首先,课程设置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培养人才的基本类型来确定课程的结构。其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体系必须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相关知识点来确定。
总之,专业与学科既相互区别,又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在专业与学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专业与学科建设规划
民办应用型本科办学条件与办学投入就比较薄弱,人才储备不足,加之我们对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导致民办应用型本科缺乏专业与学科建设规划。
具体表现在:首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针对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现状和现实的专业人才结构现状,结合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各类专业该如何发展,该调整的要进行调整,该更新的需要改造更新,该新设置的要新建。但目前缺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的人才需求科学预测,缺乏专业发展规划,不注意人才与专业的数量统计和分析,在确定学科专业发展的类型、层次、布局以及招生的数量方面,往往没有充足的数据作为依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
其次缺乏整体协调与管理。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应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分工合作,尽可能发挥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发挥学科专业的整体效能。但目前还缺乏整体协调,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2学科发展定位不准确
自1999年实行高考扩招以来,各高校有急功近利之倾向,各校都把学校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齐全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示弱,注重规模扩大和学科门类的增加,导致多数院校对学科内涵发展的忽视,学科建设目标缺失。少数院校根据办学传统和学科基础,结合地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但也有不少院校,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到位,对地区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的研究不深入,加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科学的行政干预,导致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盲目攀比、盲目跟风,追求大而全。突出的表现为,不顾办学条件和基础,盲目追求大规模、高层次,忽视学科内涵的发展和学科质量的提高;在学科结构上,盲目追求门类齐全。许多院校不考虑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盲目扩张,盲目增设新学科、新专业,盲目合并和改造已有学科,导致了基础学科基础薄弱,应用学科口径宽泛,学科结构失衡,学科水平无法提升。学科建设目标定位的不准确,导致院校学科布局不合理,同时也阻碍了院校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学科结构不平衡,专业设置重复
由于历史原因和学科自身的特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发育程度偏低,普遍存在规模小而散,学科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重复设置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有限的学科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4学科团队建设水平不高
高校教师是学科发展的主体,没有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建成一流的学科。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队伍建设上,学科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有学科团队数量少且合作不够,尤其是缺乏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加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政策力度不大,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的申报,影响到学科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从根本上制约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5学术生态环境建设未受到重视
学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教学与科研中心或研究基地,以及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环境。软环境即学术生态环境,是指提供有利于学科共生,能够让学者潜心治学,让学术群体充分发挥作用,能够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学术环境。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重视学科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学科学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6学科与专业建设资金不足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学科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比较缺乏资金,造成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而又由于对学科与专业建设相关性的认识不足,更容易片面地加强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造成专业与学科建设的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