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荣++张瑾++王花蕾
摘要:目的运用针刺小腿部应激点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小腿部应激点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针刺小腿部应激点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针刺;应激点;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08-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使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1]。笔者运用自拟针刺应激点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本科所收治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19例,女 1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32.7岁。病程最短1 d,最长22 d。
2诊断依据
2.1西医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键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卧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治疗方法
取穴:根据“以痛为腧”的原则,在下肢小腿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多可寻找到1~3个明显的压痛点,触之手下多有结节或条索状阳性物,即为针刺应激点。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选定压痛点,做出标记,严格消毒,选用直径0.3 mm、长40 mm的毫针刺入,采用捻转泻法,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等感觉,如有气至病所之感,则效果更佳。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可行针1~2次。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如未到2疗程已达到痊愈标准,则巩固治疗2次后停止治疗。
4疗效观察
4.1观察指标根据“JOA下腰痛评量表”[3],选择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最为密切的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3个部分,最高总评分为29分。对于治疗前后每个受试者分别评分,计算出治疗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价。
4.2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日本JOA评分表的改善率为标准,痛缓改善率=(治疗后的评分-治疗前的评分)/(正常评分一治疗前的评分)×100%,正常积分为29分。痊愈:改善率≥90%;显效:60% ≤改善率<90%;有效:25%≤改善率<60%;无效:改善率<25%;
4.3治疗结果经2疗程治疗后,30例患者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5体会
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腰痛属实证腰痛,治痛必通其经。笔者在临床中受《灵枢·经筋》“以痛为腧”思路的启发,参阅《素问·刺腰痛论》:“厥阴之脉令人腰痛……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在治疗腰痛病过程中,注重在小腿膀胱经及肾经循行线上寻找相关的经络反应点,指下多有压痛或结节及条索状改变。多年来,在临床中反复观察发现: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络应激点的出现是有规律可行的,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小腿部的压痛反应规律多在小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一般在患侧小腿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存在1~3个压痛点,痛点多集中在承山穴及飞扬穴上下3寸左右膀胱经沿线范围内,触之手下多有结节及条索状阳性物,且反应点的疼痛程度多与病情呈正比。针刺后随着反应点的疼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临床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这种痛点多为隐性压痛点,它不会自发的引起疼痛,只有在受压时才会引起疼痛。寻找隐性压痛点或阿是穴的出现规律,能大大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明代张三锡在《经络考》序中也指出:“脏腑阴阳,各有其经……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北行,岂不愈劳愈远哉。”疾病是有共性规律可循的,要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是灵活应用腧穴反应点的典范,经络诊查在临床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经络诊查所发现的体表反应点分为局部和远部,均为针灸诊治的刺激部位,“以痛为腧”。“应激点”亦称“阿是穴”,是指以疾病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具体的穴名的一类腧穴。在这些经络反应点施针,疗效卓著,针对性强。因此,寻找并探讨疾病反应点的发病规律,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规避针刺的盲目性,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局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ZY/T001.1~001.9-0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Toyone T,Taka hashi,Kitahara H,Yamagate M,Murakami M,moriya H,Visualisation of symptomatic nerve roots.Prospective study of conteast-enhanced MRI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Bone Joint Surg(Br).1993,75: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