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蕾 蕾
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全新视角—读《国家能源转型:德、美实践与中国选择》
□ 文/蕾 蕾
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主流议题的大背景下,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转型(energy transition),已成为很多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国内学者围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与“欧美国家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经验”等主题发表了大量论文、研究报告和专题。这些研究,对于认识和理解各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实践,制定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博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王蕾合著的《国家能源转型:德、美实践与中国选择》一书,从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关注重点与上述研究有所不同。作者将能源转型这一当代“流行”话题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背景下,在经济增长历程中,探讨能源转型对于经济转型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人类社会能源转型历史阶段的分析,提炼能源转型的基本逻辑;通过对能源转型的国别比较,概括能源转型的差异化特征;在借鉴德国和美国能源转型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为认识和分析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一个新视角。
作者认为,能源转型理论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很好地回答能源转型“何时发生”和“如何发生”等基本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从能源转型的具体历史进程中去寻找。表面上看,“能源转型”是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品种主导地位的更替过程,但在本质上,“能源转型”是由能量原动机推动的,伴随着能源体系的深刻变革的、一次能源长期结构变化过程。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新”与“旧”能源转型所引发的能源参与主体利益关系的再调整。
该书最大创新之处,是基于能源转型的历史与逻辑分析,提出一个有利于理解能源转型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能源转型动因、动力和进程等问题的能源转型概念框架。这一新的分析框架,为研究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系统思维”和“全局观”。
作者运用上述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对国家能源转型的两个典型案例—德国与美国当前的能源转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中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和难点、进展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能源转型战略的思路性框架。
作者提出,我国能源转型战略应以有利于改善国家能源安全状况为核心动机,以能源结构清洁化和低碳化为转型方向,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三大路径,选择以“核、煤、油、气”作为组合式过渡能源,最终构建一个与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兼容的电力技术系统与市场制度。为使这一“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得以推进和顺利实现,需要政府以“大智慧”来处理和协调能源转型中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确保国家能源转型的方向、步骤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