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管控油价时代或将终结

2016-12-26 10:43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 文/本刊记者 田

欧佩克管控油价时代或将终结

□ 文/本刊记者 田

在欧佩克(OPEC)理事会5月份举行的限产会议中,就其长期战略最新草案展开讨论。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取得进展,但OPEC成员国之间分歧加剧,难以就长期战略达成一致,一位OPEC官员甚至称,如果沙特一意孤行,那么管理石油供应、调节油价的OPEC将会步入坟墓。

欧佩克打个喷嚏,都会引起全球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4月份多哈冻产协议流产后,此次的石油输出国限产保价协议仍是无终而果。伊朗人表示本国石油成本价仅为1.5美元,所以不会降低产量;俄罗斯人更绝,表示“俄罗斯下调产能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国际油价回零”;作为此次价格战元凶,沙特人捍卫市场的决心一如既往地坚定。欧佩克为什么这么衰,连个口头的限产保价倡议都没人响应?答案也很简单,石油卡特尔早已貌合神离,欧佩克也只能“好汉不提当年勇”。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为了遏制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欧佩克多次调高产量阀门。尤其是2008年,尽管沙特阿拉伯等OPEC成员国应美国要求,大幅度增加石油产量,但在阻止国际油价上涨方面仍显得力不从心。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为抑制油价迅速回落,石油产量占全球40%的欧佩克成员国再次站在一起,提出减产150万桶/日计划。然而,欧佩克产量武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油价低迷态势。OPEC影响力日渐下降,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新兴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全球50%以上,其贸易量、外汇储备和石油需求也分别占全球40%、70%和25%以上。世界经济疲软冲击了新兴经济体,直接影响其对石油的需求。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欧佩克石油阀门的引导作用十分有限—非但无法对油价产生实质支撑作用,反而加剧了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与此同时,低迷的经济也将产油国推到尴尬境地。

对石油输出国而言,当“价格”与“市场”变成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的时候,几乎所有国家都选择了市场,因为失去市场也就意味着失去未来。国际石油格局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欧佩克对能源影响力将逐渐走弱,非欧佩克能源输出国和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影响日益凸显。国际能源格局由两极结构—生产国集团和消费国集团—向多极结构转变。

长期性协议难以达成

欧佩克长期战略每5年制定一次,旨在勾画各成员国目标和未来将面临的挑战。沙特和伊朗在OPEC长期战略上的深刻分歧,对原油市场和经济社会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彭博社分析,OPEC成员国在“减少产出”、“设定生产配额”、“找到OPEC成员国利润最大化的不同方式”这些措辞上存在分歧。沙特想法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他们现在认为设定油价目标已经没有意义,因国际市场疲软反映的是结构性改变,而非暂时性趋势。伊朗理事Hossein Kazempour Ardebili宣称,应将“有效产量管理”作为最高目标之一,这是OPEC成立意义所在。但沙特理事Mohammed al-Madi却认为,过去几年世界已发生太多变化,这么做只会徒劳无功。

彭博社指出,若按照沙特想法,作为OPEC的核心策略之一,通过控制供应来管理国际油价将宣告终结。

2015年11月,OPEC在其长期战略草案中列出将要面临的10项挑战。伊朗在该草案中将首要挑战表述为“将油价可持续地维持在最佳水平,以及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维持有效的生产管理。”对此,CNBC撰文指出,根本问题是OPEC是否承担起传统角色,将稳定供应和支撑油价置于首位,抑或继续执行拒绝削减产量抢夺市场份额的思路。

伊朗及阿尔及利亚等成员国都希望扮演“稳定油价,管理产量”的传统角色;而沙特及其盟友则希望不再尝试管理市场。在稍早的长期战略草案中,有伊朗和阿尔及利亚提出有关支撑油价举措的备注,例如设定价格目标或下限,以及恢复OPEC配额体系。但沙特反对恢复配额体系,该体系在2011年遭到废除。

《华尔街日报》指出,沙特不愿意和盟友达成长期战略,可能是因为这个OPEC老大在打自己的算盘。不久之前,沙特副王储兼国防大臣萨尔曼在内阁会议上公布了旨在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庞大经济改革计划—“沙特愿景2030”,内容包括出售沙特阿美股份、建立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等。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沙特非石油收入将提至1600亿美元,到2030年提至2670亿美元,非石油出口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将从16%提至50%。沙特“去石油化”经济改革消息出笼,一方面表明沙特将继续在石油市场上捍卫其份额,那些利用内外压力迫使沙特做出减产让步的企图应该打消了,沙特不会牺牲自身的利益造福他人。另一方面表明沙特已意识到自己在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正逐渐减弱。对于沙特而言,缺乏对油价长期控制,实质上就意味着缺乏对沙特经济和政治的长期控制。不过,沙特要戒掉油瘾为时尚早,因为短短4年内沙特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石油。沙特计划通过出售沙特阿美股份筹资,但公司转型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追求经济多样化政策没有错,但结构性障碍却会成为这个中东产油大国改革道路上的绊脚石。

原本大家以为石油市场问题是以OPEC为主的中东传统产油国与美国页岩油之间的竞争,但现在却发现,不要说减产,中东主要产油国连在稳定产量方面都谈不拢。主要产油国无力采取削减供应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措施,这对油市有着长期层面的重要意义。据路透社5月14日报道,由于原油供应和需求基本面有所改善,原油市场价格有所好转,OPEC成员国认为冻产计划或将不再必要。原定于6月2日的OPEC会议可能不会再探讨产量政策。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随即表示,OPEC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无法左右今天的国际原油市场运转。俄罗斯石油公司从一开始就怀疑,欧佩克已无能力就是否冻产达成协议。俄罗斯应在石油问题上坚持本国立场,维护俄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上世纪后期,中东一些主要产油国通过成立垄断组织来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他说。

俄能源部长诺瓦克在多哈会议结束后也表示,欧佩克成员国间应首先达成一致,在此条件下,俄罗斯才会考虑加入有非欧佩克国家参与的冻产协议。

增产戏码仍在上演

尽管库存较高等因素不断提醒人们,油市仍供应过剩,但油价自1月触及12年低点后,已反弹超过75%,徘徊于45美元/桶水平,而且有迹象显示,油价下跌开始遏制美国页岩商等高成本石油供应。然而,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善,OPEC产油国在为市场份额而加大火力增产的戏码仍然上演得如火如荼。

路透社5月12日发布一份调查显示,由于伊朗和伊拉克产量大增,且远远超过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与其他产油国生产中断造成的影响,4月OPEC总产量大增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OPEC每日供应量增至3264万桶,高于3月的3247万桶。调查显示,4月OPEC总产量水平几乎与1月的3265万桶持平,当时印尼重新加入OPEC推升该组织总体产量,而且其他12个成员国的产量也达到这项调查纪录以来的最高值。

在OPEC产油国中,伊朗4月产量增幅最大。该国希望在西方解除制裁后,能收复失去的市场份额,因此拒绝在产量回到制裁前水平之前限产。伊朗4月每日产出为340万桶,接近2011年底时的350万桶,当时西方制裁尚未加强。然而消息人士称,部分原油可能来自库存,从而暂时推高了4月产量。伊拉克产量也有所提高。该国南部4月出口量可能创下历史新高,该国2015年的产量增长为OPEC成员国中最快。伊拉克南部石油公司数据显示,该国4月原油日均出口336.4万桶,高于3月份的329万桶,也逼近了去年11月创下的历史高位336.5万桶。此外,OPEC成员国阿联酋也因穆尔班油田维修结束,产量和出口量也有所提高。

在OPEC与非OPEC国家的冻产协议流产之后,沙特曾暗示要提高产量,但这个OPEC头号原油出口国4月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沙特4月产量估计为1015万桶/天。在产量下滑的国家中,降幅最大的当属科威特。该国石油工人持续3天的罢工,一度导致产量下降50%,并导致炼厂运营受限。尼日利亚因费卡多斯原油无法出口、Brass河的船运短暂中断等因素,导致原油产量下降。装运问题、电力短缺和其他问题导致委内瑞拉日供应量下降4万桶。

美国能源部长莫尼兹在出席七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后表示,全球石油供需将在约一年内恢复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活跃钻机的数量已经降低,而目前利好油价的因素或许会改变市场的驱动力,但同时不能忘记的是,全球还拥有规模庞大的石油库存,一些产油国的增产意愿依旧强烈。

OPEC凭借着丰富的石油储量和强大的开采能力,曾经在历史上多次通过联合减产抬高石油价格。最典型的就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OPEC不满美欧偏袒以色列,用减产的手段短短一年内将油价推高4倍,沉重打击了西方经济。在后来的伊朗革命、两伊战争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OPEC也成功维护了产油国的经济利益。为什么偏偏这一次欧佩克就束手无策了呢?

首先要了解OPEC的减产机制,虽然OPEC由多个产油大国组成,但沙特阿拉伯凭借最高的石油产储量和最多的外汇储备在组织中占据关键地位。OPEC减产往往是沙特带头承担大部分减产额度,最终所有产油国都得到油价上升的好处。事实上,很多专家认为,2014年以来油价断崖式的下跌不完全源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沙特故意推动的。沙特希望低油价可以遏制开采成本高昂的美国页岩油的发展,这也不失为维护传统产油国利益的一种方式。但是,OPEC的内在顽疾和近年国际形势的一系列变化让欧佩克传统减产机制徒劳无功。其次,OPEC是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商,但不是唯一的生产者,具有可替代性。非OPEC成员国石油生产能力近年来大幅上升。前文提到的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已经让曾经的世界石油第一进口国摇身一变为出口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能源消费格局。而世界头号产油大国俄罗斯由于乌克兰危机遭到西方制裁,转而加大油气出口,2015年连续多次创下苏联解体后石油产量最高纪录。这些外部强力竞争者的发力让OPEC对石油产量的控制力大打折扣,连沙特石油部长奈米2月23日也承认现在石油的产量最终只能由市场来决定。这次OPEC减产的失败不仅是石油产出国的短期挫折,很可能意味着石油能源缓慢衰落的开始。

猜你喜欢
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