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是怎样炼成的?—镇海炼化管理变革管出高效益

2016-12-26 10:43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镇海炼化乙烯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效益是怎样炼成的?—镇海炼化管理变革管出高效益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在石油石化行业备受“寒冬”煎熬的时期,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却因为骄人的业绩成为业内以及媒体关注的热点。

2015年镇海炼化加工原油2180万吨,乙烯产量超113万吨,纳税总额超过200亿元。仅将纳税总额与这两年的当红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对比,它基本是阿里巴巴集团两年纳税额度之和。就企业人数来说,镇海炼化只有近5700名员工,而阿里巴巴拥有3万名员工。2015年镇海炼化人均创效189万元,人均贡献利税607万元。

与年报公布仅隔1个月,2016年4月下旬企业公布一季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又一次闪亮登顶。一季度,镇海炼化累计完成效益2.2亿元。在部分炼油装置检修的情况下,累计加工原油492.8万吨,生产汽煤柴三大类成品油274.47万吨,生产乙烯28.10万吨,利润继续保持炼化企业首位。

过去的两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虽然国际低油价给炼油化工行业带来了低成本的利好,但是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传统石油化工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水平总体不高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企业效益持续下降。2015年我国全行业实现利润6484.9亿元,总体下降18.2%。

相比较,镇海炼化却刷新了2013年由自己创造的国内炼化企业71.3亿元利润纪录,实现炼化企业年创利润超百亿的历史性突破。

镇海炼化如此稳健发展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样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4月,一直作为镇海炼化国际对标的韩国SK集团到镇海炼化访问,对镇海炼化的表现也是赞口不绝。SK集团旗下的蔚山炼油厂,拥有每年42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2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是全球同行业最大的单一炼油工厂之一,其产能与镇海炼化相比整整大了一倍,但令他们惊奇的是两家利润相差无几。

如此骄人的业绩,是如何炼成的?

镇海炼化总经理张玉明表示,当前整个市场都在说炼油过剩,我们认为那是没有竞争力的过剩。企业只要有竞争力,就能生存在市场当中。而“有竞争力”的背后,其实是改革、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等综合的体现。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党委书记顾跃光说:“创新,不只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管理创新

200 亿元2015年镇海炼化加工原油2180万吨,乙烯产量超113万吨,纳税总额超过200亿元。仅将纳税总额与这两年的当红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对比,它基本是阿里巴巴集团两年纳税额度之和。上。用新思维、新体制、新机制来组织劳动生产,一样能够让企业良性发展。”

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革创新发展,镇海炼化在生产规模、炼化一体化水平、经营管理和节能环保方面均已步入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行列。其中,炼油竞争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位居亚太地区炼厂第一群组;所罗门咨询公司绩效评估报告显示,镇海炼化绩效位居全球第一群组。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认为,镇海炼化是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的一面旗帜,也代表着国内炼化企业的最好水平。镇海炼化的许多理念、做法具有前瞻性,增强了发展后劲,培育了竞争实力,体现了创造世界一流的志气。

宣资/图

科学管控95%的成本

镇海炼化始建于1975年,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从生产规模看,镇海炼化目前具备年加工原油2300万吨、年产乙烯100万吨、年产芳烃100万吨的规模。到2015年镇海炼化已连续6年原油加工量超过2000万吨。

原油是炼化企业最大宗物资。如此大的吞吐量,原油成为最能左右镇海炼化成本的“命根子”。它占据了镇海炼化总成本的95%以上。据测算,镇海炼化1年加工2000多万吨原油,如果每桶相差1美元,效益的影响就是10亿元。

据介绍,由于考虑到运输、加工、流通等环节,进口原油需提前3个月采购,而价格一般在原油到岸前1—2个月就已确定,导致国内所加工的原油价格与国际油价时常无法同步。因此,原油价格的波动对炼化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如何科学管控这95%的成本?镇海炼化从采购到运输,再到进入炼化生产流程,每一个环节镇海炼化都进行了细分和细化管理。

在原油采购上,镇海炼化追求“两最两匹配”,不是一味求低。坚持全流程成本最低化和有限资源价值最大化,坚持采购原油与每个装置的设计条件相匹配、与市场变化下的产品效益相匹配,让效益在后续加工中得到体现。这样既防止了因行情踏空带来的经营风险,又为快速消化原油成本打下了良好基础。

就拿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来说,“对于国际油价总体形势,镇海炼化在2014年初就做出‘防跌不防涨’的判断。”镇海炼化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从4月起就着手进行降库存的工作。“原油库存从2014年年初的75万吨降到11月底的66万吨,尽最大可能规避了高成本风险。”此外,镇海炼化还提前谋划部署,炼油、化工的原料和产成品等整体主物料库存也同步持续走低,有效化解2014年7月份以来油价大幅下跌的风险。

“我们是生产企业而不是贸易企业,坚持稳定的库存不折腾、坚持把握节奏、稳健采购,不投机,不冒险,不去赌,既防止了因行情踏空带来的经营风险,又为快速消化原油成本打下了基础。”张玉明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够在2015年年初就盈利,并成为全年唯一一家所有月份都盈利的大型炼化企业,就得益于此。”

镇海炼化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含硫原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镇海炼化拥有的4500万吨/年深水海运码头吞吐能力,以及超过350万立方米的大仓储,共同构成了“大炼油、大乙烯、大码头、大仓储”的产业格局。

如何做好原油吞吐管理?镇海炼化专门成立了原油途耗工作小组,对原油从装船到运输、从进港到靠泊、从接卸到输转全过程动态跟踪协调,落实“一船一案”方针,跟踪每条原油船的接卸、洗舱、舱底量监测和发货港提单量,做到应收尽收。与此同时,镇海炼化还强化特殊油种和重点船舶的驻船管理,全过程跟踪监控油轮卸油。派出经验丰富、技术素质强的专业人员,担任对到港油轮进行检查和油轮卸油后舱底量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到港油轮原油盈余情况,尽量卸净舱底原油。

管理到位,效益自然而然看得见。近年来,镇海炼化原油接卸量不断增加,损耗却一再下降,2015年原油途耗仅为0.12‰,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今年前3个月,镇海炼化港储部接卸原料油509万吨,累计原油途耗仍然保持在0.12‰,相当于挖出百多万元的效益。并且一季度,累计原油滞期费用同比下降59%,通过衔接油轮靠泊计划直接减少连锁滞期约11天56.7万美元。

坚持原油稳定库存,把握节奏,防止行情踏空,快速消化原油成本,根据“优化原油资源保效益”的目标,镇海炼化还做好了优化原油结构和适度劣质化、重质化工作。优化原油采购与加工安排,劣质原油采购占原油总进厂量的19.9%。例如,针对高标号汽油、航煤效益好,以及化工产品边际效益拉大的特点,他们加工伊朗、达混等油种总量达到近1000万吨,既开足了自身催化装置、乙烯装置以及下游化工负荷,又圆满完成了保供赛科石脑油的任务。

2016年1-3月,镇海炼化组织进厂催化掺渣低硫原油比年度计划多5.6万吨。同时,原油采购追求全流程成本最低和资源价值最大,使每一种资源都向着高利用、高增值的路线流动。进口原油成本比总部平均水平低100元/吨,一季度产生效益7000万元。

平稳收获1+1>2的效益

“炼化”是炼油和化工的简称。两大板块如何“搭配组合”创造最大效益是炼化企业的难题。

这个难题曾经也随着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开车投产,给镇海炼化带来过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是资源配置的要求更高。炼油生产是“馏分”概念,而化工生产则是“分子”概念,炼化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客观上要求从原油到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必须从原来的“馏分”层级提升至“分子”层级。

二是装置优化运行的要求高。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炼油装置的优化空间已经接近极致。但炼化一体化却打开了优化的空间,提出了炼油和化工装置运行优化的新课题。

三是公用工程可靠经济运行的要求更高。滚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公用工程系统能否有效集成,实现可靠、低成本经济运行,不仅关系到炼化一体化的优化效果,更关系到其本身能否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一极”。

所有的这些挑战都需要在“优化”上下功夫,需要推动由“炼油思维”向“炼化思维”转变。变传统的“馏分管理”为创新的“分子管理”,将账算到了每个“分子”上。

2006年从乙烯工程试车开始,镇海炼化决策层提出了“平稳装置操作,优化原料结构,优化装置运行,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公用工程”的“一平稳四优化”要求。经过10年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分子管理”为核心,涵盖从市场到现场、从决策到执行、从原料到产品、从装置到系统等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下好炼化“一盘棋”。

拿乙烯原料优化来说。镇海炼化追求“全流程最优”,不断优化“分子管理”路线。一方面,统筹碳一到碳五资源的利用路线,先后改造投用了碳五分离设施,打通了催化、重整、轻烃回收等炼油装置副产的干气、富乙烷气、饱和液化气、轻碳五等原料直供乙烯裂解炉流程,使低价值的炼厂轻烃资源成为了优质乙烯原料,不仅解决了每年仅100万吨的石脑油缺口问题,用一套炼油撑起了赛科和自身两大百万吨级大乙烯,而且成为了炼化一体化效益的“源泉”。

与此同时,按照乙烯、重整和芳烃原料的不同性质要求做好分储分炼,加氢汽油、加氢裂化尾油固定安排作乙烯原料,从直馏石脑油中细分出初顶、常顶一级,并收窄控制馏程作重整原料;合理切割重整汽油,安排碳六进苯抽提装置,碳七进芳烃抽提装置,碳八进PX装置,既提高了产品收率,又降低了单位产品能耗。乙烯副产氢气、抽余油、芳烃、高辛烷值组分返回炼油,提高了资源价值。

“让每一个分子价值最大化”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获得了1+1>2的效益。镇海炼化乙烯产量连年上升,2015年达到113.1万吨,几近设计负荷上限。综合能耗却连年下降,双烯收率达到50.32%,均在大型乙烯装置排名第一。累计乙烯原料成本低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平均水平近200元/吨,节约原料成本6.6亿元以上。

在优化的基础上,镇海炼化获得最大效益的秘诀,就是“平稳运行”。

炼化一体化各个环节相关度高,化工生产更没有“回炼”的概念,一旦发生异常就会造成上下游装置联动反应,损失惊人。以乙烯装置为例,如果发生一次非计划停工,直接经济损失就会超过1亿元。这还不算其他装置被迫调整引起的间接损失。

宣资/图

设备操作不当会引起装置运行的“波动”。许多企业并没有把这种“波动”当回事,可在镇海炼化,张玉明说:“我们把‘波动’视同为事故。”张玉明认为:平稳运行不仅本身就是效益,而且还代表生产质量管理的水平。

为了减少“波动”,镇海炼化专门设计了一套考核办法,把装置平稳考核细分为运行平稳性和参数平稳率两部分,其中,参数平稳率就是考核装置操作参数的“波动”。并将因操作“波动”引发的成本变动换算成当量效益损失,实时监控、逐月考核排名。

以乙烯装置为例,按照装置实际,对乙烯装置下达了95.6%的参数平稳率考核指标,这让运行部抓日常生产管理目标明确,在每次重大操作调整前都主动对接、研究保平稳的措施,最终该装置取得了全年平稳运行率98.5%的好成绩,全年生产乙烯超设计负荷13%。

2015年,镇海炼化公司级及以上非计划停工同比减少16.7%,异常波动同比减少50%以上。其中,因电气原因引发的非计划停工连续6年保持零纪录。

以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企业

镇海炼化乙烯投产后,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产品种类从原先的30多个增加到70多个,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用工没增反而减少了。张玉明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企业管理变革带来的变化:在1996年时,职工人数为10100余人。“十一五”期间,公司建成乙烯、规模翻番,但人员已减少到6335人。“十二五”期末,在增加了老区提升及一体化项目人员储备的情况下,2015年底人员进一步降到了5708人。到今年3月底,人员减到5658人。

2016年4月22日,第47个“世界地球日”,镇海炼化举办第83期“开放日”活动,当参观者得知100万吨级乙烯装置有17642个仪表数据点,8000余个控制点,而负责整个装置生产运行仅需7名岗位人员……惊讶之中都发出了赞叹。

用工数量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人员素质高、作风状态好、管理效率高、运行效率高,才能做到用工数量少,才能有人工成本低的结果。当然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创新。

生产操作智能化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而生产装置实现智能化巡检,则为企业提高效率四到五倍。镇海炼化智能巡检仪自动采集数据,数据输入电脑后可分析归类和保存,应用APC、RTO及OTS等装置在线优化技术,实现生产装置最优运行。

比如,聚丙烯新品在试生产过程中,生产数量有限,装置运行时间较短。当中熔融指数这一重要参数,如果采用人工分析,需要2小时才能提供数据,给新品开发带来不便。镇海炼化在两套聚丙烯装置建成时便配置了在线熔融指数仪。在线熔融指数仪每3分钟出一个数据,效率是人工分析的20倍,准确度也达到了化验分析国家标准。

除了生产外,镇海炼化的安全环保工作和产品物流智能化也先进的令人咋舌。镇海炼化具备了LDAR(泄漏检测与维修)两项技术,即红外成像仪查找泄漏点和便携式仪器测定泄漏浓度。LDAR技术通过固定或移动设备检测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泄漏情况,并对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进行修复。镇海炼化引进的国际先进红外成像检测仪,能快速扫描大片区域,并以视频和图片形式保存检查情况,尤其在高空检查设备时不需要搭架子,提高了检测效率。镇海炼化建成的国内石化行业首个超大型全封闭、全自动库房,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不是大,而是库房应用物联网、红外线及机器人技术,实现固体产品包装、仓库管理和无人装车发货。

最为神奇的是,库房里有2万多块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产品托盘,干起活来却井然有序,绝不会出错。镇海炼化聚丙烯作业区主管费国士说,这是因为每个产品托盘都有一个相当于电子身份证的芯片,每一个芯片都有唯一的编码。如果要想了解某个时候生产的某个产品在仓库的哪个位置,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快速追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一流的硬件需要一流的人才来驾驭。近年来,镇海炼化确立“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炼化企业”的目标,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行政管理集约化、技术管理专业化、运行管理现场化”的“三化定位”,在建设“三支队伍”人才成长通道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上“双管齐下”,使员工“发展有通道、成长有空间、收入有体现”,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努力工作、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顾跃光说:“减员,我们的工作标准不降,对基层的工作要求不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绝对保证工作质量。”

在镇海炼化,大家都在算效益,财务人员懂经营,经营人员会算账,全流程“勤算账、细算账、精算账”,“算盘打得啪啪响”。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以后,镇海炼化在传承了“预讨论后测算、生产经营方案修改后测算、生产计划确定后测算、实际发生采购销售后测算、预计生产销售情况后测算、生产销售全部实现后测算”的“六轮测算”基础上,创新运用“分子管理”理念,将“六轮测算”的工作重心转到“对比、监控、分析”上,每年完成月度预算及对比分析材料130稿以上。在镇海炼化,人人协同促生产,通过生产调度协调,打破组织界限,把生产流程涉及的各专业人员召集在一起研究生产优化,强化了决策执行效果。

实时调运行,建立了“日平衡、周优化、旬决策、月分析”的生产经营预测、优化、监控、纠偏机制,每天产销平衡碰头会、每周优化会和每旬逢二会,与月度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收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的效果。这样一套高效衔接、循环闭合、自主纠偏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使镇海炼化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及时响应、赢得主动,快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镇海炼化的效益含金量一年比一年高。从“干了再算”到“算了才干”。镇海炼化利用全流程优化软件编制科学生产方案,培养出超过60人的模型工程师队伍。2015年,镇海炼化共测算全流程及单装置案例116个,实施案例36个,累计挖潜增效3770万元。一年来镇海炼化的生产经营计划完成准确率全部达到或超过100%。

宣资/图

猜你喜欢
镇海炼化乙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炼化企业的中国高度
5月份日本乙烯及乙烯衍生物出口总量环比劲增17%
乙烯裂解炉先进控制系统开发及工业应用
2015年乙烯进口关税下调至1%补充国内需求缺口
重大炼化科研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探讨
环境雕塑在共有空间中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