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的心病

2016-12-24 08:48向坤
董事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奇虎企业家产品

向坤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不太适合成为巨头的企业家,360也始终没有成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迹象。正如同他喜欢的那本书《柔道战略》一样,周鸿祎擅长在小体量的情况下绊倒巨头,但是自身成为巨头时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因为自己特立独行,加上早年的流氓软件备受指责,周鸿祎可谓是中国企业家当中最有个性的人之一。直到2015年出版《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并因为社会上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而受到广泛关注,其负面形象才冲淡不少,周鸿祎也逐渐转变成创业导师的形象。

应该说,这一现象也和国人的实用主义有关。中国缺少稻盛和夫类型的企业家,随着企业家个人的成功,很多往事也都可以转变。毕竟,周鸿祎曾为众夫所指,先后与傅盛、雷军等人翻脸,与腾讯、百度等公司展开竞争;他也先后推翻了自己的多次承诺,包括不做搜索、不做手机等。

经历前几年的舆论风波后,周鸿祎已经低调了很多。可以说过去周鸿祎更多是以一个颠覆者的形象出现,而现在他更多以正统的企业家形象出现。最近有关他的新闻主要关于花椒直播和360回归A股,这提示着360的两大核心发展趋势:一个是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员工内部创业,抓住新风口的机遇;另一个则是把握住国内资本市场的机遇,将网络安全业务延伸到政府、军队等客户群。他甚至在《人民日报》撰文,为改善创业者环境而努力,提出要为中国的网络安全奋斗。

不过,环境已经改变了,360也许曾有过改变BAT格局的机会,但现在的新浪潮已到了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而360看上去并不是新产业格局中的核心企业。

“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在近期的采访中,周鸿祎自嘲他是中国最大的负翁。面对当前的互联网江湖,周鸿祎无疑是有压力的。这一方面来自于360产品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在于360不再拥有周鸿祎希望的那种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篇名为《360手机进退两难》的文童指出,除了销量增长不上去外,周鸿祎还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目前360的手机销量几乎全来自线上,360在纯线上出货量的排名可以列第六名!按道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不过现在问题也来了!在VIVO、OPPO获得相当高增长率的情况下,手机厂商几乎都在考虑进军线下。毕竟,线上市场不大,市场用户也已经审美疲劳,竞争激烈,早就是一片红海!实际上,360的产品线皆是如此。

面对360公司,周鸿祎同样感到压力重重。在2016年的年会演讲中,他称“以公司大了,我蛮悲伤的,因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并借此发表了大量的感言,可见心迹。

他谈到,“每次开年会我和老齐都很纠结,心里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看到这么多同事,公司日益壮大,按世俗的观点,就是公司越来越大了,其实我蛮悲伤的,因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从前我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经常能和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今天很多员工一年只见过一次。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我不知道怎么让一个大公司还能像小的创业企业那样去运转。所以,我经常在想说,怎么能让公司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保持创新,保持创业文化,我们试图引入各种各样的高管,试图引入各种各样的培训,试图引入各种各样薪酬制度,但好像看起来很多东西都是矛盾的。就像你公司大了,就像一个人已经200公斤,你还让他身轻如燕,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今天公司几乎别无选择,我和老齐两个人保持了创业文化,我们是天生的创业者,但确实很多创业的做法简单地把它复制到今天6000人的队伍,对我俩确实是个挑战,但我们又不能沦落成一个大公司,繁文缛节,文山会海,程序复杂。”

虽然周鸿祎已经低调了很多,媒体仍然对这位“红衣大炮”十分感兴趣。《骑虎难下,奇虎360的这些年》一文的作者,盘点了360的成长足迹:“360安全卫士”、“360杀毒”几乎是每值互联网用户必备的安全管理应用。截至目前,奇虎360基于PC端产品和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总数为6亿人,基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安全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总数达8亿人,是国内用户数量最大、黏度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单从用户数量来看,奇虎360看似是唯一能与BAT相媲美的互联网企业,但从收入、利润与市值来看,与BAT还相差甚远。2016年7月29日,奇虎360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市值定格在99.18亿美元,仅为百度市值的六分之一,不足阿里、腾讯的二十分之一。

根据其退市前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奇虎360在201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4.383亿美元,净利润为8140万美元,与BAT尚不是一个量级。

记得,最高人民法院对“3Q大战”的终审判决为:驳回奇虎360对QQ市场垄断的起诉,维持奇虎承担|79万元诉讼费的判定。奇虎360虽然输了官司,但却挽救了危机,提升了品牌形象。此间,周鸿祎迅速推出了360安全网址导航、360安全桌面、360安全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为代表的PC端产品矩阵。在布局PC互联网的同时,周鸿祎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潜力,快速上线了360手机助手、360手机桌面、360手机/Pad浏览器、360优化大师、360电池卫士等多款移动端产品,形成了PC端与移动端的业务协同。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通过IPO方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获得40倍超额认购,从此站到了中国主流互联网企业的行列。

很多大企业都会经历过大量的危机,周鸿祎的特点是习惯借助媒体的力量把自己的话题引到其他企业上,从而壮大自己。而现在BAT平台格局已成,小米、美团、滴滴等新秀群雄并起,周鸿祎无疑是有些烦恼的,但是可能又不能采取过去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该如何化解压力成功突围?

他是个怎样的人?

知乎上有关周鸿祎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题,有一篇文章获得了最多的点赞。作者是这么说的:

作为他手下的前员工,我想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有很好的产品感觉,更有国内产品经理极缺的市场意识,极会利用媒体和用户,是国内最好的市场经理,也是国内最好的公关经理。同时,我认为他也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人,就事论事,比较坦诚,我很尊敬他。

我说几个细节。我在做记者的时候,曾经跟随周鸿祎参加了当初3721各种渠道会议和各地的很多推介会。最有印象的是在丽江的一次,从昆明回北京的飞机上,周鸿祎对我说,你怎么坐前面啊,跟我到后面睡觉去吧,说完就拉着我跑到后面的座位躺着睡下了。大家知道,昆明到北京的飞机基本满员而且带的东西多,我们一般是想不到有空位的,也想不到会去躺着睡的。但在周鸿祎的眼里,没有规则。果然,他躺着就是没有人来赶他走,一直睡到北京。

在工作中,我对周鸿祎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基本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能收到周鸿祎送的书或者对书的推荐,而且不定时地会收到周鸿祎发送的邮件,经常一收就是数封,这些邮件大都是开拓思路的分享。可以说,3721包括奇虎的很多产品经理都是跟着周鸿祎一起读书成长的,当然,这其中成长最快的往往是他自己。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但同样无关道德,周鸿祎有时候在飞机上看到好的文章会直接将那几页从书上撕下来,然后到公司后给相关的产品经理来分享。周鸿祎是一个最谦逊的学生,也是一个很爱分享的老师。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一个不太适合成为巨头的企业家,360也始终没有成为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迹象。正如同他喜欢的那本书《柔道战略》一样,周鸿祎擅长在小体量的情况下绊倒巨头,但是自身成为巨头时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对于这篇文童,有评论者总结了周鸿祎的承诺总是没有兑现,归纳出360的七大不做承诺。

一,2013年360承诺不做医疗广告,不做竞价排名是底线,结果还是做了。

二,不做游戏。2011年度CGBC高峰论坛上,周鸿祎曾坚称不做游戏,“我们也没有做游戏的DNA,不会又当裁判员,又当球员,我们要做的是合作。”

三,不做金融。2013年周鸿祎表示,“有些基金公司和银行找上门来要跟我们合作,我都没答应。一来我看不懂,二来我内心还是有很大的疑惑:为什么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现在都奔着金融去呢?”结果还是做了金融。

四,不做电商。2013年,周鸿祎明确向媒体表示不做电商。但似乎是一如既往的,360商城上线,还在去年的“双十一”刷了把存在感。

五,不做手机。2012年,360第一次杀入手机市场时,老周高调宣布,360只做定制不做手机硬件和品牌。但最后还是做了手机,还是大力进军手机行业,入股奇酷,亲自接入到整个手机产业链中。

六,不做孵化器。老周在2014年成立“蒲公英计划”时说过不要做孵化器,只做加速器。最终还是做了孵化。

七,不做O2O。这次老周又对O2O开火了,说360是专注安全的公司,不会碰O2O。对于老周这次是不是要做O2O,我们都不能下最后定论,但360其实早已经染指O2O,只不过是以O2O平台的形式,而不是自建O2O。

当然,互联网格局变化万端,周鸿祎自身的食言其实也说明他的敏锐性非常强,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他总是借此讽刺其他企业就显得不够道义了。网络上,周鸿祎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兴趣,说明周鸿祎是—个十分有话题性的人物。作为出身草根的企业家,周鸿祎有着鲜明的市场敏感和实用主义精神,他不是海归派,虽然有着名校出身的技术背景,但更像一个销售中成长出来的企业家。

颠覆、搅局谁说得清

在自媒体老冀说科技的一篇名为《周鸿祎颠覆周鸿祎》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了周鸿祎的改变:如今的周鸿祎也正在颠覆自己的管理理念。从1998年创办3721到如今,他一直自诩为“产品经理”,对于公司的任何一个重要产品都是一抓到底。而对如今已经有一万人的360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了。而周鸿祎也已经在改变硬件免费等说法,开始在硬件上进行收费。

2016年7月29日,360成功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作为主召集人的周鸿祎向银行借了超过200亿人民币的贷款,他戏称自己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负翁”。接下来,360还要拆VIE结构、组织结构重组,他说还没来得及跟内地上市公司接触商谈借壳上市的事情。投资者普遍认为,如果360能够成功在内地上市,其估值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也许还将超过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京东和网易,成为市值第四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未来周鸿祎还会有打造巨头企业的机会吗?机会仍然是有的,但周鸿祎可能更适应的仍然是那个商业中的搅局者,就像柔道中的挑战者一样。

猜你喜欢
奇虎企业家产品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产品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