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果
中央企业分类,是本轮中央企业改革众多实际操作工作中的第一项,由于中央企业情况极其复杂,因此,做好分类十分不容易。国务院国资委用了一年时间来制定所属中央企业的分类政策,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
9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标志着中央企业的分类改革拉开了大幕。从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中央企业分类,是本轮中央企业改革众多实际操作工作中的第一项,由于中央企业情况极其复杂,因此,做好分类十分不容易。国务院国资委用了一年时间来制定所属中央企业的分类政策,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央关于国企分类改革的要求。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两类:商业类和公益类。其中,商业类又分为两类: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即商业一类),以及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商业二类)。
这事实上等于把国有企业分成了三种:公益类、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要求以“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应该主要包括电网、供水、供气、供热、铁路网、城市公共交通、邮政、国家储备等公用事业类行业。商业一类是“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也就是在行业准入上不存在行政垄断的行业领域,比如农业和农产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钢铁、有色、建材、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一般外贸等。商业二类可能是所有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因为这类国有企业“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或者“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
中央企业分类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目的。一是要根据国资部门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方案。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至今,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及中央企业改革虽万众期盼,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中央企业的总体经营业绩在经济新常态和改革迟滞的大背景下不断下滑。从调研感受看,中央企业内也对这种状况无所适从。中央企业的分类如果能做好,那么中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和改革将拥有一块坚实的踏板。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很可能被定位为公益类,那么该企业的主要业务将集中于电力输送和配电,企业内的其他业务如金融板块、制造板块等或将被分拆出去。再比如中国邮政集团,它应该定位于公益类的普遍服务领域,那么下一步其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不是要分拆独立出去,就值得讨论了。当然,功能界定和分类工作做好了,还有利于中央企业的资产、资源优化配置,合并重组。
二是国资部门要根据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制定不同的激励和考核方案。中央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行业领域、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等很多方面都千差万别,绝对不可能用一种激励和考核指标来判断企业经营优劣。比如公益类中央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储备粮、中国储备棉,其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甚至一定程度的亏损也是值得的。商业二类中,“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中央企业如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商飞有限公司分别承担着第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在较长时间内营业收入较少、经营业绩甚至亏损都是能够理解的,但长期业绩考核必须要实现企业在重大专项任务上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而商业一类则可以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激励和考核手段,国家保持适当的股权比例,剩下则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给予高管和核心科学技术人员以股权、期权激励,发挥他们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同时对他们的考核则是国有资产增值和利润导向,形成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因此总体看,中央企业的功能定位和分类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虽然难做但有必须做好,否则一定会扭曲企业内部的激励和考核,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或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