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何又叫“皮黄”?

2016-12-24 21:19
百科知识 2016年21期
关键词:徽班西皮皮黄

“皮黄”又作“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中国京剧史》中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特别是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最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二黄(簧)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簧)为主,它是皮、簧合奏的。随着徽戏、汉戏进京演出,使得西皮、二黄(簧)声腔进一步融合,迅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多数人认为,“二黄(簧)”之说来自地名,即湖北的黄冈、黄陂二县,杨静亭著《都门纪略》就是这种说法。其他说法还有很多,莫衷一是。至于“西皮”,初称“襄阳调”,有来源于中国西部的音乐成分,而湖北人称“唱”为“皮”,故名“西皮”。

猜你喜欢
徽班西皮皮黄
徽班这座宝库
“九门轮转”小考——兼论徽班演出“轮转制”的运作机理
浅谈皮黄腔的发展及音乐贡献
京剧与徽班那些事儿
京剧青衣时代的奠定——陈德霖与晚清京师徽班旦行的变革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皮黄》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西皮慢板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高亢刚劲,流畅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