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毅
摘要:本文是对拉威尔改编的莫索尔斯基作曲的《图画展览会》之《侏儒(地神)》的音乐形式分析。
关键词:穆索尔斯基 《图画展览会》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10-03
由莫索尔斯基作曲的《图画展览会》,本来是一部钢琴组曲,是穆索尔斯基最有代表性的器乐曲,也是l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钢琴名作。遗憾的是,在作曲家生前几乎没有人在音乐会上演奏过,他死去五年后,经好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推荐才出版了乐谱,由于备受音乐界同行的热爱,不少作曲家们对它编配出多个管弦乐形式的版本,其中以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版本最为流行,大大提升了这部钢琴组曲的音乐性。此次笔者要论述的管弦乐作品《图画展览会》,正是由莫索尔斯基作曲,拉威尔改编的版本。
拉威尔(1875-1937),法国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早期作品风格接近德彪西的印象派,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不承认自己属于印象主义,甚至说他不属于任何派别,但理论家们都认为他属于印象主义——印象派。
莫索尔斯基(1839-1881),俄国人,“强力集团”成员,因家境贫寒,未入音乐学院受正规教育,在“强力集团”其他成员等的帮助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作曲,其作品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
俄国建筑师、画家哈特曼,是作曲家莫索尔斯基的好友,1873年在旅途中去世,次年举办他的个人画展,莫索尔斯基从中挑选了十幅画,根据画的内容写成钢琴组曲,每曲代表一幅画,各曲之间用描写漫步的音乐段落加以连接。
《侏儒(地神)》是《图画展览会》之第一幅图画。英文Gnome译名有:《地神》《土地神》《小地鬼》《侏儒》《螨跚的侏儒》等,是民间传说中地下财宝的守护神。
Gnome之所以译为《侏儒》《螨跚的侏儒》,估计与建筑师、画家哈特曼画中的画像和侏儒的形象相近,也或是民间传说中地下财宝的守护神形象与侏儒形象相近有关。
请看莫索尔斯基作曲,拉威尔编配的《图画展览会》之第一幅图画《侏儒(地神)》的展现。
《侏儒(地神)》曲式结构:复二部曲式。
一、主题a:1-10小节与11-18小节是变化反复
调式:
旋律:是描述性的而非歌唱性的旋律,旋律运用“非常规”手法进行,如:突然大跳、突然级进,后又突然大跳;调性采用旋律大调,降6、降7音的特殊效果,显得“地神”逻辑思维与走路形态不同常人,巧妙地刻画了侏儒“不同寻常”的形象。
但不要忘记,这里所描述的形象是形似侏儒的地神。从旋法上看:旋律多在低音区快速游动,迅速且有力;偶尔极速跳到高音区。音乐描绘出的形态时而低沉有力,时而快速高窜,显得动作敏捷、能量无穷。这是有别于真侏儒的特质,个子矮小形同侏儒却非真侏儒。
二、主题b:19-28小节与 29-38小节是变化反复
旋律:以2度下行的音程为动机,并作不断的下行、收紧而成。
1.旋律用色彩鲜艳的木管组的(fl)长笛、(ob)双簧管混合,以sf突强力度吹奏,对形似侏儒的“地神”以光彩有力的形象来描述;2.木琴(silofono)与长笛(fl)同度一击以及弦乐器的拨弦(pizz),组合成重音拍击的声响,而且这种声响同时出现在旋律动机的每个开头,共同描画出“地神”一脚重一脚轻的形态,而色彩乐器木琴、长笛、弦乐的运用,使“地神”重而不笨;3.加弱音器(con sord)的大号(tuba),吹奏出冷音色的低音,本该显得笨重的音响,却由于弱音器的运用一改笨重,反使音乐增添了戏剧性,这就是配器大师拉威尔的绝妙之处,只是当旋律结束时,音程作8度下跳,才偶尔出现笨重的音效。
三、主题c:48-56小节与57-69小节是带连接句的反复
调式:“升四级音”降e和声小调。
旋律:上下二组“双线条”旋律,纵向以超过二个八度的3度音程进行,显得宽广大气;然而这“双线条”旋律的内部结构,多使用小2度下行,却又夹集着哀伤;增四度、纯五度扩张性音程的跳进,使旋律增添一种“壮士的悲情”。此时,乐队除了弦乐之外,基本都参与了演奏,而且定音鼓(timpani)和大鼓(gran cassa)的加入,使得本来就很哀伤的情调更显宽广沉重。
四、主题d:70-75小节与76-81小节是变化反复
旋律:1.由多条分别下行的半音旋律线构成,有些旋律线交集着“极不协和”的增4、减5音程,制造出“悲痛欲绝”的效果。配器大师拉威尔为了让悲伤之情更加明显,他运用加弱音器的小号(tr)与木管混合,用(ff)极强力度吹奏旋律,这时的小号发出的是一种“悲痛欲绝”“撕心裂肺”般的声响;钹(piatto)的滚奏和弦乐组的下行滑奏(port),使疯狂的“地神”带有一些滑稽。2.反复时高低声部互换位置,这时的旋律由2支长号演奏,擅长演奏强有力低音的长号,使“地神”从“悲痛欲绝”之声变成“震耳欲聋”“霸气宣战”之声。
五、82-100小节是主题b的再现
这里的b旋律与第一部分的b旋律相比,在色彩上比较相近,但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做了些改变,如:1.前者采用木管组的(fl)长笛、(ob)双簧管混合音色,而后者采用单一的木管组(fl)长笛音色,使音色更为统一、更为纯净;2.圆号加弱音器的演奏、竖琴泛音的演奏,赋予了旋律更美的诗意;3.“光怪陆离的旋律低音”由低音黑管、大管、大提琴、倍大提琴混合音色,以颤音(tr)的形式交替演奏大字组降E音,描绘出“地”的“光怪陆离”,乐队轻柔地由极低的降E音→A音→E音,来回作增5度不协和音程的半音上下行滑奏,又如发自地下深处微弱的隆隆声,让深处之“地”增加神秘色彩。
六、尾声:101-109小节
尾声旋律,对“地神”的描述最为疯狂。
(一)102-103小节。对降E小调中,阴暗色彩的四级和弦、和“意外色彩”的降二级七和弦的妙配:用全部铜管和加弱音器的圆号以(ff)极强力度吹奏,及钹的(ff)极强力度渐强滚奏,描画出“地神”在声嘶力竭、投足顿首,发出撕心裂肺的“破裂之声”。
(二)103-109小节。呈相反方向发展的两条旋律线,用木管组、弦乐组作混合音色演奏,高音越来越高,低音越来越浓,这时小军鼓以连续八分音符敲击出“地神”急速有力的脚步声,渲染出“地神”发飙疯狂前在囤聚能量准备爆发;全曲结束在一个阴森的降e小和弦上,这时所有乐器“倾巢而出”,并以(ff)极强力度奏响,其响声极尽“震耳欲聋”,描绘出“地神”卯足了劲终于发飙,最终狂哮着把“地门”用力关上,“山崩地裂”之声阵阵回响。
参考文献:
[1]陈静.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基辅大门》之演奏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王婧媛.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的创作与演奏[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毛宇宽.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J].钢琴艺术,2004,(02).
[4]郑中.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线、块、面”探微[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5,(06).
[5]赖雅琳.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音响版本与技法的研究与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2014,(05).
[6]刘霖.拉威尔《图画展览会》总谱分析(上)——配器教学笔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4).
[7]白敬徵.试论穆索尔斯基钢琴作品《图画展览会》的艺术特点[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