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郭晓彦,吕玉虎,乔利,陈雪青,李梅,潘兹亮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信阳地区大麻—红麻接茬试验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张丽霞,郭晓彦,吕玉虎,乔利,陈雪青,李梅,潘兹亮*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针对市场上麻纤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及多功能新用途产品的开发和麻类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1-2]之间的矛盾,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麻作产量,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大麻作前茬,在不同的收割期收获后接茬种植红麻的种植模式进行研究,两年结果显示:大麻—红麻接茬种植比单独种植红麻干皮(纤维)平均增产44.2%(2013年)和48.5%(2014年),总产量平均增产69.5%和74.0%。而且6月20日左右接茬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从麻纤(麻皮)产量、净收益和产投比等指标综合来看,大麻和红麻接茬产量增产显著,实际经济效益可观,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大麻;红麻;产量;经济效益
信阳是全国重要的红麻生产基地之一[3],主要种植有红麻(Hibiscus cannzzbinus L.)和大麻(Cannabis sativa L.),部分地区种植黄麻。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信阳市麻作生产也同全国一样,呈现萎缩态势[4]。信阳市红麻主要集中在息县、潢川、光山、固始、罗山及浉河区等地区[5]。
信阳地区麻作的种植主要是麦茬红麻[6]或单季春播红麻或单季春播(冬播)大麻。红麻收获后到第二年种植之间有长达6个月左右的土地闲置期,而大麻播种——收获之间也有长达5个月的土地闲置期[7],这种种植模式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麻作产量,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红麻试验站开展了大麻做前茬,收获后接茬种植红麻的种植模式研究。经过两年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大麻—红麻接茬试验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揭示这种种植模式在信阳的种植效果,旨在为推广大麻—红麻接茬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2014年在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园区进行,试验地前茬空闲。试验田土壤系黄褐土性水稻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7 g/kg,全氮1.04 g/kg,速效磷14.1 mg/kg,速效钾60.4 mg/kg。
前茬大麻设计:2013年:大麻3月7日播种,6月10日、6月20日和6月30日收获[8];2014年:大麻2月28日播种,在上年初步确定大麻最佳收获期在6月20日~6月30日的基础上调整收获期,6月18日、6月24日和6月30日收获。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2.2 m2,试验区周边种植保护行。后茬红麻在前茬收获后立即整地播种,播期分别为2013年6月11日、6月21日和7月1日;2014年6月19日、6月25日和7月1日。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结合耙地亩施入N∶P2O5∶K2O=15∶15∶15,复合肥50 kg做底肥。以常规种植红麻作对照,2013年5月27日播种,10月10日统一收获,2014年5月30播种,9月30日收获。
1.2 试验材料
前茬大麻:“固始大麻”(当地品种)。后茬红麻:“杂红952”。
1.3 测定内容
在红麻工艺成熟期,每小随机取区取10株,测定株高、茎粗、皮厚、单株去叶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鲜茎出麻率、晒干率、单株纤维产量等农艺性状;
1.4 测定方法
根据粟建光、戴志刚等发表的数据标准[9-10]:株高收获期米尺测定,精确到0.01 m,茎粗、皮厚收获期游标卡尺测定,精确到0.01 mm;单株去叶鲜茎重和单株鲜皮重收获期电子秤称重;单株干皮重由相应鲜皮晒干后电子秤称重;单株纤维产量由相应的干皮浸泡脱胶后,晾晒电子秤称重测定,电子称精确到0.01 g。
1.5 数据的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图表制作,用SAS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 产量分析
表1可得出,大麻和红麻接茬连续两年麻作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单独种植红麻),2013年和2014年大麻和红麻平均总产比对照分别增产69.5%和74.0%,平均麻骨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82.7%和86.7%,麻皮平均总产比对照分别增产44.2%和48.5%。
前茬大麻随着收获期延迟干皮产量逐步增加,连续两年均以6月30日收获的干皮产量最高。2013年6月30日大麻干皮产量达1995.0 kg/hm2,比6月10日(1501.5 kg/hm2)增产493.5 kg/hm2,达32.9%;6月20日收获的大麻平均产量1888.2 kg/hm2,比6月10日收获大麻增产386.7 kg/hm2,达25.8%;6月30日收获大麻比6月20日收获大麻增产106.8 kg/hm2,增产幅度明显降低,仅增产5.7%。2014年6月30日大麻干皮产量1781.7 kg/hm2,比6月18日增产255.3 kg/hm2,增产达16.7%,比6月24日增产30.8 kg/hm2,达1.76%。6月24日比6月18日增产224.5 kg/hm2,达14.7%。
红麻纤维产量随播种期的延后,产量降低。2013年6月11日播种的红麻纤维比7月1日增收873 kg/hm2,达46.2%,比6月21日增收279 kg/hm2,达11.2%;2014年6月19日播种的红麻纤维比7月1日增收744.9 kg/hm2,达37.1%,比6月25日增收164.3 kg/hm2,达6.35%。
大麻麻骨产量2013年6月20日最高,2014年6月24日最高,红麻麻骨连续两年6月10日最高。
表1 两年麻作产量表Tab.1 The yields of bast fiber crops of 2 years
2.2 前后两茬作物产量性状的分析
2.2.1 株高、茎粗、皮厚
前茬大麻的株高、茎粗和皮厚普遍低于对照,株高、茎粗和皮厚与大麻的收获期呈正相关,收获期越晚,麻株越高,茎越粗、皮越厚,随着收获期的延后,株高、茎粗和皮厚的增加量有减少趋势。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6月30日收获的大麻的株高和皮厚极显著高于6月20日和6月10日收获的大麻,而茎粗和其它两个收获期相比不显著,但6月20日收获的大麻极显著于6月10日收获大麻的茎粗;2014年,6月30日收获的大麻的的株高、茎粗和皮厚均显著高于6月18日收获的大麻,和6月24日比株高和茎粗不显著,皮厚达显著水平。
后茬红麻株高,茎粗和皮厚与播种期呈负相关。红麻播种期越早,株高、茎粗和皮厚越优。表2可以看出,2013年红麻的株高均极显著的低于对照,茎粗除7月1日播种的红麻不显著外其它两处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皮厚三处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2014年红麻的株高、茎粗和皮厚均极显著高于对照。
2.2.2 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
从表2可知,不论大麻还是红麻,他们的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均低于对照。前茬大麻的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单株干皮重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增加,随收获期延迟,增长量减少,他们和收获期呈正相关,和对照相比均显著低于对照,且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6月30日收获大麻的单株鲜茎重合单株鲜皮重极显著高于6月10日收获的大麻,但和6月20日相比不显著;6月30日收获大麻的单株干皮重极显著高于6月20日和6月10日收获的大麻。2014年,这三项在6月30日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收获期。
后茬红麻播种期越早,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和单株干皮重越重,单株鲜茎重和单株鲜皮重随播种期的推迟,其增长量减少,但单株干皮重的增长量则增加。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和单株干皮重与播种期间均呈负相关。连续两年7月1日播种红麻的单株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和单株干皮重均极显著低于其它两个收获期。
2.2.3 单株纤维产量、单株干骨重和有效株
后茬红麻的单株纤维产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且播种越早,单株纤维产量越高。三个播种期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和对照比,2013年6月11日播种的处理不显著,其它两处理达极显著;2014年三处理均比对照极显著减产。连续两年前茬大麻的单株干骨重随收获期的延迟增加,增加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后茬红麻随播种期的提前而产量增加,2013年各收获期间产量不显著,但2014年7月1日播种的和其它两个处理比极显著减产,其它两个处理间达显著差异,但不达极显著水平。
红麻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株数和单株生产力(株高、茎粗、皮厚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要求在保证群体强大的前提下,个体得到较好的发育,创造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在定苗株数一致的情况下,前茬大麻有效株随收获期的延迟而减少。但是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大麻的褐斑病和菌核病的株数增多,2013年减少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6月30日收获的有效株和6月20日比不显著,但相比6月10日比达极显著水平。后茬红麻的有效株,播种期越早,有效株越多。
综上所述,前茬大麻收获期越晚,产量性状越好,后期红麻播种越早,产量性状越好。
表2 两年麻作产量性状表Tab.2 The yields characteristics of 2 years
2.3 经济效益分析
若不考虑劳动力、灌溉等成本,仅从投入种子、化肥、农药支出费用和麻皮(麻纤维)和麻骨收入来分析大麻和红麻接茬试验的经济效益(表3)可知,大麻和红麻两季接茬种植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季种植;2013年6月10日接茬净收入最低,而6月20日接茬,净收入最高,6月30日次之。2014年6月18日接茬净收入最低,6月24日最高。从净收益来分析,2013年6月20日和6月30日接茬,其每公顷净收益在3万元左右,比6月10日接茬分别增加21.1%/和13.6%。2014年6月24日和6月30日分别比6月18日增加12.84%和5.8%。
从产投比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6月10日接茬产投比最低,6月20日最高,2014年6月24日产投比最高。仅从产投比来看,6月18~24日接茬最好。
表3 两年经济效益表Tab.3 Economic benefits of two years
本试验结果显示,连续两年大麻—红麻接茬试验产量,均较单季红麻增产。大麻6月30日收获产量最高,这与刘青海的研究结果一致[8];麻纤产量方面,红麻播种越早,产量越高,这与吕玉虎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
从产量性状来看,大麻的主要产量性状随收获期的延迟和增加,红麻的产量性状随播种期的提前而增加,且增加达到显著水平。
在综合效益方面,6月20日接茬净收益最高,产投比最高。
从产量性状,综合效益综合来看,大麻和红麻接茬很明显可以提高产量,增加产投比,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来看,6月20~24日左右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大麻收获后,种植红麻的时间点,收获太早,大麻仍处于纤维累积中纤维束增多和延长的时期,纤维少,出麻率低。太晚,全麻率也会降低[12]。而且通过大麻—红麻的接茬种植,充分利用了农村冬闲田,提高了田地的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耕地的生产潜力。
通过田间试验,对大麻—红麻接茬进行试验,连续两年研究发现,在信阳市推广大麻—红麻接茬种植是可行的,而且通过试验获得了两种麻作之间接茬种植的最佳时间范围是6月20日左右。大麻和红麻接茬种植,不仅增加了产量和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大麻—红麻的接茬种植,充分利用了农村冬闲田,提高了田地的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耕地的生产潜力,为信阳市农业可使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熊和平.麻类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
[2]蒋玉明,陈道玉,张强,等.息县红麻骨炭粉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3):154-157.
[3]宋小南,崔满星,祝万龙.信阳地区红麻生产现状及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麻作,1999,21(2):33-35.
[4]宋小南,崔满星,简惜梅.信阳市红麻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及其针对性措施探讨[J].中国麻作,,2000,22(1):28-31.
[5]熊和平.国家麻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97.
[6]吴明.豫南麻区夏播红麻种植制度分析与设计[J].中国麻作,1999,21(2):31-32.
[7]张丽霞,郭晓彦,吕玉虎等.大麻-黄麻/红麻1年2茬种植技术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48-53.
[8]刘青海,毕君,张俊梅.不同收刘期对大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1991(4):33-34.
[9]粟建光,戴志刚.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5-67.
[10]粟建光,戴志刚.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9-60.
[11]吕玉虎,潘兹亮,彭保宏,等.播期对信阳红麻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08,30(4):214-216.
[12]郑楠,宋宪友,房郁妍,等.不同收获时期对大麻全麻率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8):21-23.
[13]祁建民,刘国忠.黄麻红麻品种与高校配套技术[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7:24.
[14]胡万群,杨龙,吕永梅,等.不同栽培因素对红麻纤维产量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13,35(2):102-106.
[15]黄其椿,李初英,赵洪涛,等.品种"播期及密度对红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43-48.
[16]康红梅,赵铭森,孔佳茜,等.密度!肥料!保水剂对工业大麻麻皮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8):862-864
[17]杨阳,周洪友,杜光辉,等.工业大麻群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关系初探[J].中国麻业科学,2014,36(1):33-37,54.
[18]胡小平,王长发.SAS基础及统计实例教程[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73-104.
[19]房郁妍.大麻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6):38-39.
[20]金关荣,傅福道,邹清成,等.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中国麻业科学,2008.
Analysis on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Hemp-Kenaf planting test in Xinyang
ZHANG Lixia,GUO Xiaoyan,LU Yuhu,QIAO Li,CHEN Xueqing,LI Mei,PAN Ziliang
(Xiny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Academy,Xinyang 464000 Henan,China)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for bast fiber products and the continuously decreasing bast fiber crop planting area,we have to maximize the use effi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output of bast-fiber crop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t the greatest degree.In this paper,field plot test was designed as the hemp was planted in the previous season and then kenaf was planted after hemp harvesting.Two year results of 2013 and 2014 showed that the total yield of hemp dry skin(fiber)increased by 44.2%(2013)and 48.5%(2014)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yield increased by 69.5%and 74.0%respectively with this hemp—kenaf planting pattern,compared with that of single planting kenaf.Moreover,both of the net income and output to input ratio increased than that of single planting,the maximum values were obtained on June 20.The indexes of bast fiber yield,net income and output to input ratio,etc.indicated that the planting pattern of hemp—kenaf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bast fiber and improve farmers’economic benefits,thus it is worthy of large area application.
hemp;kenaf;yield;economic benefit
S563
A
1671-3532(2016)06-0291-06
2016-04-15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19-S09)
张丽霞(1979-),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麻类作物引种和栽培。E-mail:zlxtyxy@sina.com
*通讯作者:潘兹亮(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麻类引种育种和栽培。E-mail:pzl7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