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7-09-28 04:48俞晓红何文寿贾彪刘登彪马立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收获期播种量品质

俞晓红 +何文寿 +贾彪 +刘登彪 +马立伟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获后复种饲料油菜种植技术,在2015年秋季开展复种饲料油菜田间试验,设置5个播种量(5 997.00、8 245.88、10 494.75、12 743.63、14 992.50 g/hm2)和3个收获期的饲料油菜种植试验,测定油菜的生物量与品质指标,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油菜鲜草产量在不同播种量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早收获差异较大,晚收获差异减小;干物质产量在播种量间也存在差异,且随着收获期延迟期差异增大;不论鲜质量还是干物质量,都随收获时间的推后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播种量、推后收获有利于提高产量;播种量在10 494.75 g/hm2、收获期在10月20日时产量最高;饲料油菜粗纤维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提高,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降低,收获时间越晚,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越低,粗纤维含量越高。综合考虑,供试土壤条件下,饲料油菜适宜播种量为10 494.75 g/hm2,最佳收获期在10月20日以前。

关键词:饲料油菜;播种量;收获期;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4.304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069-04[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6-07-24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03120);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财政项目(编号:宁农(计)发[2015]17号)。

作者简介:俞晓红(1991—),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E-mail:yuxiaohong@126.com。

通信作者:何文寿,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E-mail:hews818@163.com。[HJ]

[ZK)]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中国西北东缘中温带干旱荒漠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4 ℃,年均蒸发量 750 mm,年均日照时数3 084 h,无霜期137 d,年均降水量17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8、9月份[1]。黄河流经宁夏段,水面宽阔,水势平缓,水位高,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宁夏平原沉积,适宜种植小麦,但是小麥收获后土地空闲,浪费光照、雨水、土地资源。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绿肥)主要是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小麦收获后即7月空闲土地与8、9月雨热同季的特点,再增加1茬作物,把种植产业与畜牧产业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双低油菜由收获籽粒油用向收获营养体饲用的转变,丰富农区畜牧业的发展[2-4]。前人研究表明,油菜生长、单株有效角果数、产量形成、累积与种植密度有明显的关系,高密种植条件下,油菜生育期缩短,油菜株高增高,不同种植密度间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差异,种植密度越大,油菜群体下部叶片枯萎数量增加,开花数量减少,油菜花期缩短,油菜总干质量逐渐减少[5-8]。杨瑞吉等研究表明,高密度种植能极显著提高复种油菜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日生产量,但是目前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较少[9-11],本试验拟就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作物单一、农民收益不稳定的现状,引进并试验复种饲料油菜,旨在促进草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供试材料,引进、试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研究并提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关键栽培技术,为确定高效的麦后复种模式、提高土地肥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望洪镇李俊镇友爱村,土壤肥力为中等;该地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区,无霜期140~160 d,[JP3]年均日照时数3 000 h,日温差13 ℃,年降水量 180~200 mm;前茬为春小麦,2015年产量为7 496.25 kg/hm2。[JP]

1.2供试土壤

土壤类型为灌淤土,基础土样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3试验材料与设计

1.3.1试验材料饲料油菜采用华油杂62,从湖北国科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购得。

1.3.2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量为主区,收获期为副区。在统一施尿素(含氮量46%)179.91 kg/hm2 基础上,复种饲料油菜,播种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D1(5 997.00 g/hm2)、D2(8 245.88 g/hm2)、D3(10 494.75 g/hm2)、D4(12 743.63 g/hm2)、D5(14 992.50 g/hm2);收获期设3个时间处理,分别为Ⅰ(9月30日)、Ⅱ(10月10日)、Ⅲ(10月20日),试验设置4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主区面积为7.0 m×8.0 m=56.0 m2,裂区面积为7.0 m×2.6 m=18.2 m2。前茬为春小麦,7月14—15日小麦收获,16日翻地后立即灌水,7月19日撒施基肥,7月20日播种,各小区施肥水平相同,均底施尿素 179.91 kg/hm2,有机肥299.85 kg/hm2,追施尿素 89.96 kg/hm2,8月18—19日中耕除草,9月30日—10月20日收获测产。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CM(24]对于每次取样带回实验室的植株样品,首先冲洗根系上黏附的泥土,用水分别冲洗干净后用滤纸吸干,分为地上、地下2个部分称鲜质量后,置于烘箱中,95 ℃条件下杀青,烘 30 min,然后将温度降至65 ℃烘12~14 h至恒质量(2次质量之差小于0.5 g),称质量后,样品粉碎过筛(40目)保存于塑封袋中备用。用概略养分分析法[12-14]测定植株营养成分,烘箱干燥法测水分,干灰化法测定粗灰分含量,原子吸收法测定钙含量,酸碱洗涤法测定粗纤维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含量(按总氮量乘以6.25计算),均以烘干质量为基础计算。endprint

1.5数据分析与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Origin 7.5、DPS 7.05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饲料油菜产量的影响

2.1.1播种量和收获期对油菜鲜草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收获期Ⅰ,播种量对鲜物质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处理D3的鲜物质产量最大(49 802.20 kg/hm2),处理D1的产量最小(40 970.70 kg/hm2),除处理D4外,处理D3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收获期Ⅱ,处理D3的鲜物质产量最大(55 554.95 kg/hm2),处理D1的鲜物质产量最小(45 780.22 kg/hm2),处理D3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收获期Ⅲ,处理D3的产量最大(60 500.00 kg/hm2),处理D5的产量最小(52 032.97 kg/hm2),除D2外,处理D3与其他处理间均达到显著差异。总体来说,随着收获时间的推后,油菜鲜物质产量逐渐增大,但是各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从播种量来看,每个收获期处理D3的鲜物质产量都是最高的,从收获期来看,收获期Ⅲ的鲜物质产量最高。若以收获油菜鲜草为目的,适宜的播种量为处理D3(10 494.75 g/hm2),适合的收获期为收获期Ⅲ(10月18日)。

2.1.2播种量和收获期对油菜干草产量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各播种量间的差异增大,不同收获期干物质产量大小依次为收获期Ⅲ>收获期Ⅱ>收获期Ⅰ,与鲜物质产量的顺序一致。在收获期Ⅰ,干物质产量最大的D3处理与D2处理间差异不大,与D1、D4、D5处理间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收获期Ⅱ,除了D4处理,D3处理与其他处理间达差异到了显著水平;在收获期Ⅲ,D3处理的产量为最大,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鲜物质产量相比,干物质产量随着收获期的推后而增大,但是各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增大。这说明播种量不同,油菜植株所含水分不同,前期低密度的植株含水量高,后期高密度的植株含水量高。

2.2播种量和收获期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2.2.1播种量和收获期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收获期Ⅰ,粗灰分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处理D1的粗灰分含量最大,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比含量最小的处理D5高3.76%;在收获期Ⅱ,处理D1的粗灰分含量最大,除了处理D2,处理D1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比含量最小的处理D4高6.12%;在收获期Ⅲ,处理D1的粗灰分含量最大,除了处理D2,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比含量最低的处理D4高9.09%。总之,播种量和收获期对粗灰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播种量越大,粗灰分含量越小,收获期越晚,粗灰分含量越小。

2.2.2播种量和收获期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播种量对油菜植株粗纤维含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各个收获期粗纤维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在收获期Ⅰ,油菜中粗纤维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大,播种量处理D5的粗纤维含量最高,除了处理D4,与其他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播种量处理D4的粗纤维含量次之,与除处理D5的其他处理间也达到了显著差异;在收获期Ⅱ,油菜植株粗纤维含量明显高于收获期Ⅰ,植株粗纤维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大,处理D5的粗纤维含量最大,但与除处理D1外的其他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收获期Ⅲ,粗纤维含量增长趋势明显增大,处理D1、D2、D3、D4、D5分别比收获期Ⅱ增加了7.99%、10.86%、1007%、18.60%、17.43%,植株粗纤维含量依旧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大,除了处理D4,处理D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来说,不同播种量对油菜粗纤维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播种量越大粗纤维含量越高;随着收获时间的推后,粗纤维含量增大,但是趋势不明显。

2.2.3播种量和收获期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的粗脂肪含量随着收获期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收获期Ⅰ,粗脂肪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含量最大的是处理D1,与其他处理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比含量最小的D5高18.50%;在收获期Ⅱ,处理D1的粗脂肪含量最大,除了处理D2,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收获期Ⅰ相比,处理间的差异增大,比含量最小的处理D5高22.25%;在收获期Ⅲ,处理D2的含量最大,与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收获期Ⅱ相比,各处理间的差异减小,处理D2比含量最小的处理D5高20.25%。总体来看,收获时间对油菜植株粗纤维含量的影响较大,不同的收获时间对油菜粗纤维含量的影响不一致,油菜粗纤维含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总体呈减小趨势。

2.2.4播种量和收获期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随着播种量的增大,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在收获期Ⅰ,处理D1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处理D1比处理D5高13.75%;在收获期Ⅱ,各播种量间的差异明显增大,处理D1比处理D5高17.43%,除了处理D2,处理D1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且粗蛋白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在收获期Ⅲ,处理D1的含量最大,比处理D5高10.54%,并与除处理D2外的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与收获期Ⅱ相比,各处理间的差异减小。总体来看,随着收获时间的延后,油菜植株粗蛋白含量降低,并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

2.2.5播种量和收获期对钙含量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收获期Ⅰ,各处理间钙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除处理D2外,处理D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比含量最小的处理D5高23.00%;在收获期Ⅱ,播种量对钙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播种量处理钙含量低于收获期Ⅰ,但是与收获期Ⅰ一样,随着播种量的增大钙含量逐渐减小,处理D1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D1比处理D5高16.27%;在收获期Ⅲ,处理D1和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处理D1比处理D5高18.81%,钙含量与收获期Ⅰ、收获期Ⅱ一样都是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总体来说,播种量和收获期对油菜钙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播种量越大,钙含量越小;随着收获期的推后,油菜钙含量慢慢降低,降低幅度不大。endprint

3结论与讨论

饲料油菜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使种植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10,15-16]。春麦茬复种饲用双低油菜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高脂肪含量(390%)、高蛋白含量(23.88%)、低纤维含量(14.09%)的优质青饲料,为北方冬季草场减轻承载压力,减少耕地曝露度和增加覆盖时间,减少风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10]。西南大学教授杨瑞吉等对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土壤耕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17-18]。陈其鲜等进行区试试验表明,饲用油菜饲油1号鲜草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毛苕子、箭舌豌豆、草木樨、谷草等其他几种饲草,并且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增产率分别达到了 22.64%、29.55%、40.53%、5433%[19];杨祁峰等通过小区试验,对豆科饲草(毛苕子、草木樨、箭筈豌豆)、谷草、双低饲用油菜5种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低饲用油菜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较高,无氮浸出物和钙含量为几类饲草中最高,各种营养成分接近豆科饲草却极显著高于谷草,饲用油菜的化学营养类型与豆科饲草同属N型,是非常优良的饲草[20]。本试验以饲料油菜为试验材料,主要针对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和收获期做了一系列的试验。试验初期测定了试验地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试验地情况,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季节而变化,土壤分析结果代表试验地的耕地水平,由本研究可见,该试验地土壤耕地水平正常。

艾复清等运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施肥量和密度进行了试验,认为在适宜的增产范围内,增施氮肥和增加密度会使油菜产量增加,但是超过了这个适宜范围,不论是增施氮肥还是增加密度都会降低油菜产量[21];钟声等研究表明,播种量对饲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多花黑麦草适宜的播种量为 22.5 kg/hm2,光叶紫花笤为45.0 kg/hm2,低于此播种量时,饲草产量将受到显著影响[22]。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油菜的适宜播种量为10 494.75 g/hm2,随着播种量的增大,饲料油菜产量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虽然播种量过小,油菜个体发育强壮,但总体上油菜苗数过少,个体的增长弥补不了总体的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苗数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所以当播种量过大时,饲料油菜产量没有升高,反而降低。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23-24]。本试验还表明,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粗纤维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大,收获时间越晚,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越小,粗纤维含量越大。这是由于当播种量大于10 494.75 g/hm2时,播种量太大,麦苗生长浓密,光合效率降低,而呼吸作用加强,营养消耗增大,所以达不到增产的效果[25-26],油菜的营养品质也下降,导致饲料油菜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

研究结果显示,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均与播种量和收获期有密切关系,适当增加播种量对提高饲料油菜产量有显著效果,但当播种量达到10 494.75 g/hm2水平后,再增加播种量对油菜产量起到反作用;适当推迟收获时间对油菜产量也有显著作用,油菜产量随着收获时间的推后逐渐增大,但是收获期间产量的差距逐渐减小。在3个收获期,当播种量小于10 494.75 g/hm2时,随着播种量的增大,产量逐渐增大。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鈣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小,粗纤维含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大,收获时间越晚,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钙含量越小,粗纤维含量越大。

综上所述,在当地生产条件下,认为饲料油菜(华油杂62)在播种量为10 494.75 g/hm2时比较适宜种植生产,收获期以10月20号左右为宜,在该条件下,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均最好。

[HS2]参考文献:

[1][ZK(#]潘萍. 宁夏荒漠草原地区土壤沙化原因及防治[J]. 宁夏农林科技,1987(4):7-10.

[2]王景华,李引平,姜洪华. 浅议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现实性[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0-101.

[3]孙鸿良. 我国北方地区扩大林草面积的成功模式及其纳入草地生态农业体系的生态学依据[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4):807-810.

[4]牛俊义,杨祁峰. 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

[5]Fu Q A,Li J. Density,applied amount of a fertilizer effect on rap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rotating regression analysis [J].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esearch,2005,21(4):123-126.

[6]梁建芳,和中秀. 春油菜青杂2号在湟中县川水地区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05(10):18-20.

[7]陈新军,戚存扣,高建芹,等.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1(1):29-30.

[8]郑荣兴,郑辉. 双低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和播期的研究[J]. 现代农业,2004(6):31-34.

[9]杨瑞吉,王开柏,袁政祥,等. 不同施氮水平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生长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47-50,79.[ZK)]

[10][ZK(#]傅廷栋,涂金星,张毅,等. 在我国西北部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与利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04(6):4-7.endprint

[11]杨瑞吉,马海灵,杨祁峰,等.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13-117.

[12]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3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13]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黎咏蜀. 饲用油菜栽培技术及营养价值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4.

[15]郭丛阳,王天河,杨文元,等. 河西地区麦后复种饲用(绿肥)油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草业科学,2008,25(3):90-92.

[16]华和春. 甘肃引黄灌区发展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的优势与建议[J]. 种子科技,2009,27(12):13-15.

[17]杨瑞吉,牛俊义,黄文德,等. 麦茬复种饲料油菜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77-81.

[18]杨瑞吉. 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对其生长性状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479-482.

[19]陈其鲜,毛万湖,崔小茹,等. 饲草油菜新品种饲油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07(8):56.

[20]杨祁峰,滕怀渊,牛菊兰,等. 饲用双低油菜华协1号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及营养价值研究[J]. 草业学报,2003,12(2):87-92.

[21]艾復清,李改珍. 密度与施肥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5(2):131-134.

[22]钟声,黄梅芬,薛世明,等.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2种冬性牧草生产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7,16(4):9-14.

[23]丁海荣,杨智青,钟小仙,等. 施氮水平与播种量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结实性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190-193.

[24]商庆银,杨秀霞,吕伟生,等.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63-65.

[25]陈剑锋,张扬,张秋英. 不同播种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4,29(2):136-138.

[26]付三雄,周晓婴,张维,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机收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6,32(3):548-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获期播种量品质
夏播花生濮花36 号适宜收获期的探究
包头地区紫花苜蓿最适收获期研究
更 正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不同收获期对花生种子产质量的影响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