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分析

2017-09-28 02:31万亚胜程久苗费罗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结构方程模型

万亚胜+程久苗+费罗成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3.079[HT9.]

摘要:利用安徽省合肥市、宿州市等研究區域农户的调查数据,借鉴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可持续生计SL框架——DFID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定量测度了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脆弱性背景对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且通过影响生计策略间接影响生计结果;生计策略对部分生计结果有显著影响,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各不相同;生计资本中仅部分资本对转出户相应生计策略选择产生影响;生计资本对生计结果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影响生计策略间接影响家庭恩格尔系数,但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转出户;可持续生计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3-0306-05[HS)][HT9.SS]

[HJ1.4mm]

收稿日期:2016-07-05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Y2015D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编号:41401123)。

作者简介:万亚胜(1992—),男,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E-mail:351121193@qq.com。

通信作者:程久苗,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政策。E-mail:975869246@qq.com。[HJ]

[ZK)]

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认为,“中国的最大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而我国的土地问题牵涉到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群体——农户的生计问题。长期以来,农地是农民稳定的可持续生计保障,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201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指出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且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再次强调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引导下,农地流转规模呈现增长趋势,但依然存在活力不足、规模不大和流转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不足[1]。而农户转出农地后有更好的可持续生计策略,将会有效促进农户流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因此研究与剖析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厘清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加快农村农地合理有序流转、推动发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理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贫困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分析框架,其中由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2000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SL分析框架——DFID模型被多数国际学者和机构采纳应用。国内学者已经运用可持续生计SL分析框架大量探讨了失地农民、农户生计等问题[2-5],但直接探讨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计资本分析、生计策略分析、生计结果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转出户生计资本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经济差异、个体人口学特征等常见因素[6-8],但忽略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微观生计资本因素。对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计资本[9-10],但忽略了转出户脆弱性背景。总体而言,国内相关研究只涉及SL分析框架的部分内容,没有系统性展开,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影响机制仍没有得到深入探究。

本研究从相对弱势的转出户视角出发,借鉴DFID模型的核心思想,形成“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这一生计研究逻辑链条,基于调研数据,选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转出户的可持续生计现状、探讨可持续生计中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而从宏观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可以为提高转出户生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1理论模型构建

“可持续生计”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报告,并在1992年将此概念引入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的行动议程。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生计”概念的理解主要建立在“生计”概念基础之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hambers和Conway提出的“生计”为一种“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capabilities)、资产(assets)(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activities)基础之上”,且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11]。该概念的提出为“可持续生计”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会议文献,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给出较准确的定义,即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在此概念中,资产不仅包括金融财产,还包括社会、自然、人力和物质资产[12]。

在众多理论框架中,DFID模型最为出色,且被多数组织采纳。基于DFID模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农地转出户农民个体特征与主观认知,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包含以下4个假设。

[FK(W12][TPWYS1.tif][FK)]

假设1(H1):农地转出户脆弱性背景对其生计策略负向影响。

基于DFID模型构建适合农地转出户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结构关系的理论模型。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转出户生计策略的改变[13-14],对于农地转出户而言最重要的外界环境莫过于流转中违约的发生和能否收回土地,当流转过程中发生违约行为,农户收不到租金,严重打击农户转出农地意愿,同时对农户生计选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假设转出户脆弱性背景对生计策略有负向影响力。

假设2(H2):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对其生计结果正向影响。endprint

现有研究表明,当前农民普遍生计资本缺乏,家庭间差异较大,且生计策略分化明显[15-16],生计策略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农户对脆弱性背景的抵抗能力和适应程度,衍化出不同类型的生计结果[9]。因此假设农地转出户生计策略对其生计结果有正向影响力。

假设3(H3):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正向影响。

生计资本是影响和反映农户基本生计状况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缓解贫困并最终消除贫困的重点[14,17]。优质高效的生计资本是农户降低生计脆弱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基础。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对其生计风险具有极其复杂的影响关系,生计风险的大小还与农户在利用生计资本基础上所选择的资本搭配及生计策略有着密切关系[18]。因此假设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有正向影响力。

假设4(H4):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结果正向影响。

当人们拥有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越多,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越多,从事稳定且具有较高工资的工作,生计后果也更美好[19]。因此假设5大资本和2大生计策略对3大生计后果有相应的影响;由此可见,可构建转出户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是探究理论、概念之间关系和结构的统计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同时模拟多因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能分析多因、多果之间的联系和潜变量间的关系,是应用广泛的多元数据分析工具[20-21]。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转出户农民的生计状况。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

2.1.1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反映潜变量与观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其方程表达式如下:

[JZ]X=Λxε+α;

[JZ]Y=Λyη+β。

式中:X为n个外生观测变量组成的n×1向量;ε为q个外生潜变量组成的q×1向量;Λx为x在ε上的n×q因子负荷矩阵;Y为m个内生观测变量组成的m×1向量;η为p个内生潜变量组成的p×1向量;Λy为y在η上的n×q因子负荷矩阵;α、β均为X、Y测量误差构成的矩阵,是潜变量不能解释的部分。

2.1.2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分析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其方程表达式如下:

[JZ]η=Aη+Bε+ε。

式中:A为内生潜变量相互之间的影响效益系数;B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效益系数;ε为η的残差向量。

2.2数据来源和观测变量

数据来源于2015年8月在安徽省宿州市、界首市、滁州市、合肥市与郎溪县实地调查,这5个县(市)分别位于皖北、皖西、皖东、皖中和皖南,对安徽省转出户生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作为获取研究数据的主要途径,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高达89%。

本研究变量分为潜变量和观测变量,潜变量通过多个观测变量来模拟,观测变量通过问卷数据获得。根据DFID模型核心思想,问卷由20个观测变量构成,模拟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观测变量个数分别为2、13、2、3(表1)。

3结果分析

3.1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3.1.1信度检验

信度指量表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本研究信度检验选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其公式如下:

[HS3][JZ]α=[SX(]kk-1[SX)][JB((]1-[SX(]∑[DD(]ki=1[DD)]si2sx2[SX)][JB))]。

式中:k为检验的题目总数;sx为测验总数的方差;si为第i题数值的方差。

经计算,本模型测量总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561(<0.6),但“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6,物质资本Cronbachs α值小于06,所以删除该测量项目,删除后本模型测量总表的Cronbachs α值升为0.602(>0.6),满足研究要求。

3.1.2效度分析

效度指問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一般可以从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2个方面分析。本研究选用因子分析的载荷值来判断各观察变量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一般而言,因子载荷大于0.5时,收敛效度越高;在共同因子下的各观测变量的共同因子载荷大于0.5时,则因子之间的区别效度越高。经计算,本研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中的各观测变量均大于0.5,表明数据效度较高,满足研究要求。[FL)]

3.2模型验证与修正

本研究选用Amos 21.0软件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在对图1模型进行拟合时发现,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不符合标准。审查输出结果发现,多个参数的C.R.值小于1.96,未通过t检验;多种整体适配拟合指标不合格,表明模型的某些影响路径不正确,需要验证和修正。对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主要是在理论可取的基础上增减潜变量、改变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或残差之间的关系。

模型修正一:通过删除一些路径提高模型拟合度。根据输出结果的参数估计值,逐步删除参数异常(残差方差为负或路径系数大于1)或效应不明显的路径(C.R.小于1.96),及未通过t检验。本假设模型中F与W3、S与D2、H与W3等路径效应不显著,均未通过t检验,因此删除上述路径。

模型修正二:通过增加一些路径提高模型拟合度。根据输出结果中的MI值,在不违背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测量误差的残差与潜变量无关),增加最大MI值的路径。本模型中e2与e7、e8与e10、e6与e9等残差之间MI值均较大,且不违背模型基本假设,因此增加它们之间的路径。充分优化模型后,形成如图2结构方程模型图,各项适配度指标基本达到临界要求,且最重要的适配度指标RMSEA值达到理想值(表2),表明模型合理适配。根据图2模型标准化估计值,整理得出生计资本、脆弱性与生计策略关系图(图3)和生计资本、脆弱性与生计策略关系图(图4)。endprint

3.3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分析

3.3.1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分析

如图3所示,模型中路径系数大小反映不同生计资本、脆弱性背景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程度。金融资本与农户转出意愿呈正相关,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本越高,就越倾向于转出农地,其金融资本每增加1个单位,转出意愿就增加0.19个单位。由图2可知,在金融资本的4个观测变量中存款、工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载荷系数均超过了0.70,说明这3个因子对农户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更大。而是否违约的脆弱性背景对农户转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即农地转出过程中农户感知流转风险过大,违约率过高,农户转出农地意愿低迷。

在生计资本中,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就业性质有影响的假设不成立,没有通过模型t检验,即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就业性质没有直接影响。但人力资本对农户就业性质有较大影响力,直接效应为0.54,即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越高,农户越愿意选择进城务工,且观测变量中

“学历”的载荷系数最大,说明人力资本中教育程度对农户就业选择影响力最大。自然资本对农户就业性质体现出负向弱作用,本研究的自然资本耕地面积说明随着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增大,农户更倾向于务农,依赖农业生产维持生计。流转过程中,能否收回土地对农户就业性质也体现出负向影响,即农户转出农地后,能随时收回农地自己耕种,农户更愿意在家务农。这一结果符合逻辑关系,如果农户不能要回农地,就会迫使其从事非农工作维持生计,但农户若能收回农地,农户会选择务农或帮其他农户务农,当农产品价格上升,农户将索回农地自己耕种。

3.3.2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对生计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计资本中社会资本对农户闲暇有影响力的假设不成立,但自然资本对其影响的总效益最大,其值为0.274 4。其中直接效应为0.27,即农户家庭所有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闲暇时间越长。调查结果显示,农户耕地面积越大,其家庭拥有的机械价值越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因此农户闲暇时间越长。说明农户拥有的自然资本越高,农业收入可以满足农户生计要求,因此农户更愿意选择空闲较多的农业工作。影响力其次是金融资本,其值为0.030 6,通过转出意愿间接影响,农户拥有的金融资本越高,减少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越向往收入更高、更稳定的非农工作,但同时降低了空闲娱乐时间;人力资本对农户闲暇时间也体现出间接影响,但总效应值很小,仅为 -0.010 8,通过就业性质间接影响。说明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没有直接影响,但其直接影响农户的转出意愿,农户转出农地选择非农工作,由于非农工作时间固定,农户自由受到约束,且闲暇时间一般低于务农,因此农户闲暇时间降低。综上所述,转出户农民的闲暇时间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与生计策略也有直接显著关系。

农民转出农地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收入的提高。对转出户年收入影响力最大的是金融资本,直接效应为0.76,转出户拥有的金融资本虽然对就业性质没有显著作用,但对农户年收入的提高有正向作用,金融资本中的4个观测变量中存款和工资的载荷系数均超过0.83,说明存款越多,工资收入越高的农户其收入提高幅度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转出户的可支配收入越多,越有精力与资本去扩展和调整自己的非农事业,进而提升年收入;影响力其次的是社会资本,直接效应为0.11,社会资本3个观测变量中城市中亲朋好友数量的载荷系数最大,说明社会网络越广泛的转出户其年收入提高幅度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经济生活与社会网络密不可分,且社会资本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会资本越高的转出户通过其广泛的朋友圈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稳定性。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转出户年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当今农民的人力资本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人均耕地极少,对农户年收入影响微乎其微。

生计资本中社会资本对转出户家庭恩格尔系数有影响力的假设不成立。在家庭恩格尔系数影响因子中金融资本的效应最大,其值为-0.29,转出户的金融资本越多,越有精力和资本去扩展精神追求、调整家庭消费结构;影响力其次的是人力资本,其值为-0.118 8,但不是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影响就业性质来间接影响。即转出戶人力资本越高,农户更愿意选择从事非农工作,从而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降低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力资本中学历载荷系数最大,说明转出户学历会影响其家庭恩格尔系数,学历越高其消费越多样化、生活质量越高;自然资本对转出户家庭恩格尔系数没有直接影响效应,但可以通过就业性质间接影响,但总效应很小,仅为0.048 4。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更倾向留存务农,没有精力和意愿去丰富家庭消费结构。

4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研究运用可持续生计SL分析框架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地转出户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分析了转出户的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结果四者之间复杂的影响机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农地流转环境的脆弱性背景对转出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而言及其重要,流转过程中违约率越高的研究区域所在农户转出意愿较低,而农地转出后若能索回农地经营权,其农户有返乡务农的倾向。因此假设H1得到验证。

(2)生计策略对部分生计结果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存在差异。其中,就业性质对农户闲暇和家庭恩格尔系数均有负向影响,即务农农户的闲暇时间较多,但其恩格尔系数较高,生活水平较低。而务工农户在获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闲暇娱乐时间,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迁后的农户生存;生计策略中的转出意愿仅影响农户的闲暇时间,对农户的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没有直接影响。因此,H2中部分假设被验证。

(3)生计资本中仅部分资本对转出户生计策略选择产生影响。转出户可持续生计中的生计资本由金融、社会、人力和自然4个部分构成,其中仅有金融资本对农户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他3大资本对农户转出意愿影响不明显;对农户就业性质有显著影响的为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即农户人力资本越高、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越小,农户更愿意选择脱离农业生产。因此,H3中部分假设被验证。endprint

(4)生计资本对生计结果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力大小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农户闲暇产生影响的有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影响力最大;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正向直接影响转出户年收入;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均通过影响生计策略间接影响家庭恩格尔系数,但方向相反,金融资本对家庭恩格尔系数影响最大。因此,假设H4部分得到验证。

基于本研究结果,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育,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农地流转法律规范,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检查、指导和协调等工作,切实做到流转前有指导、流转前中有协调、流转前后有服务,降低农地流转的违约率,消除转出户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其人力资本和就业层次。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高农户金融资本。

[HS2]参考文献:[HJ1.75mm]

[1][ZK(#]柏振忠,王红玲. “双重有限约束”下的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0(3):121-128.

[2]刘猛,袁斌,贾丽静,等.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30-36.

[3]王晟. 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对策探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3):57-62.

[4]杨云彦,赵锋.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農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9(3):58-65.

[5]汤青,徐勇,李扬. 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生计策略——基于陕西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 076户农户调查[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61-169.

[6]段伟,任艳梅,冯冀,等. 基于生计资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研究——以湖北省保护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5(8):74-82.

[7]赵雪雁.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 地理研究,2011,30(4):687-698.

[8]梁流涛,许立民. 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3):63-69.

[9]朱建军,胡继连,安康,等. 农地转出户的生计策略选择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2016(2):49-58.[ZK)]

[10][ZK(#]高更和,石磊,高歌. 农民工务工目的地分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地理,2012,32(5):127-132.

[11]李斌,李小云,左停. 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 农业技术经济,2004(4):10-16.

[1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2004—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J]. 管理世界,2005(1):17-25.

[13]郝文渊,杨东升,张杰,等. 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西藏林芝地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10):37-41.

[14]道日娜. 农牧交错区域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内蒙古东部四个旗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增刊2):274-278.

[15]杜本峰,李碧清.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计状况与发展能力分析——基于可持续性分析框架[J]. 人口研究,2014,38(4):50-62.

[16]伍艳.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7-66.

[17]苏芳,蒲欣冬,徐中民,等. 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9):119-125.

[18]许汉石,乐章. 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J]. 农业经济问题,2012(10):100-105.

[19]王政武. 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2011年人的发展经济学高端论坛专题讨论(三)[J]. 改革与战略,2012(7):10-18.

[20]曲波,郭海强,任继萍,等.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405-407.

[21]邓绍云,邱清华.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苏科技信息,2015(24):76-7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持续生计结构方程模型
贵州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功能障碍者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可持续生计策略选择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农村家庭灾后恢复研究
甘肃省独生子女户与多子女户生计能力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