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李红琼
【摘要】饮雄黄酒、挂艾叶等药理习俗、食粽等生育繁衍理念体现出传统端午习俗的生活与生命教育意义;女儿归宁、赛龙舟等习俗则时刻彰显着着社会凝聚力的强大;此外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着手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来更好地研究传统端午节日文化,更好的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端午节日文化;生活与生命教育;社会凝聚力;屈原爱国精神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传统节日的学者大有人在,可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研究的人却寥寥无几,要想更好的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从个人生活与生命教育、社会凝聚力、爱国之情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传统端午节日文化,能够更加全面的挖掘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
一、端午节俗文化对生活与生命教育的贡献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命教育则试图通过关爱生命、培养生命的社会属性和引导生命意义的追寻,培养出身心健全、全面发展、富含创造力的新人。
1、屈原的牺牲不是放弃生命而是追求生命的价值
不管是屈原的为国牺牲,还是女性为家庭为世俗所迫所屈服的牺牲,亦或是子女为家族利益而自我牺牲的精神都是古时候的世俗封建者所推崇的,这种落后的思想推动着人们像机器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着。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到了人们的心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是带着羁绊而生活。当代的青少年们,必须得从旧习惯势力中挣脱,为实现个体价值而活,勇敢的追求生命的价值与真谛。
2、饮雄黄酒、挂艾叶等药理习俗促进卫生健康理念的传承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正值仲夏时期,是容易发生疫病流行的季节,往往这个时候各种毒蛇虫蚁都会纷纷出来活动,古人把它看成毒月恶日。因此,就出现了饮雄黄酒、悬挂艾叶和菖蒲、还有采药等卫生防疫习俗,端午也成为了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变化的卫生防疫节日。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已得到大大的提升,许多的端午卫生习俗都已发生一些变化,但是端午时节驱毒辟邪的理念还普遍存在广大中国人们的心中。在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都会在自家的大门上插上艾叶,认为这样可以驱灾辟邪。端午节的这些传统药理习俗体现着民间百姓顺应自然节律变化,讲究卫生,追求身体健康的观念,有利于卫生健康理念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3、食粽、头戴石榴花等习俗体现了生育繁衍的传统家庭理念
在我的家乡汨罗,每逢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吃。传说,是因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的老百姓为了不让江里面的鱼虾吃屈大夫的尸体,在每年的端午都会包粽子投入江内,后面逐渐演变成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现在端午节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端午食粽也成为火热的话题。今天,粽子算是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了,也正是因为它的大众化使得粽子本身包含着的文化和意义已基本被日常食用的价值取代。粽子最初是作为节令食物出现的,有着避邪趋吉、保健养生的功效,后人又取“种子”的谐音,来表示对生育繁衍后代的美好希望,对中国传统家庭理念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端午节俗文化对社会凝聚力的贡献
凝聚力是维系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力量,有着凝聚力、团结和谐的社会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端午节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凝聚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女儿归宁习俗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美满和谐
已嫁妇女归宁之俗起源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社日。社日源于先秦,盛于唐宋。在唐代每到了社日,妇女们即可休息一天,不用劳作;到了宋代时期,节日被分成春社与秋社两种,出嫁的女儿可在这两天回娘家省亲,不过社日这一习俗只延续到元代,到明清时期已鲜为人知。但是已嫁之女归宁的习俗却被沿袭下来,融入到端午节的节俗当中。也正是由于归宁习俗的注入,所以端午节又有女儿节这一别称。建立在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社会,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和自给自足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女人以‘家为主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状态。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背景下,女人不管是在地位还是性别上都处于劣势状态下,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赞成尽一切可能减少女人在外抛头露面的机会,直到“女儿节”的出现,才有所好转,每到节日时期,妇女可大大方方的与丈夫一同出门回娘家探亲,而未出嫁的女孩们也可梳洗打扮小小娱乐一番。女儿归宁的习俗显示了女性地位相比之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家庭秩序促进家庭关系的美满与和谐。
2、赛龙舟有利于更好的发扬团结精神
中国古籍中关于龙舟的记载有很多,“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书中载有“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由于地域原因,龙舟竞渡习俗一般盛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赛龙舟是集团结性群体性竞技性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端午民俗活动,其中团队意识又是赛龙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进行龙舟比赛时,如果想要赢得比赛,同一龙舟上的每个成员必须相互配合,有着超强的团队意识。但凡有一人只顾自己,那龙舟竞技就会失去意义结果可想而知只能以失败告终。龙舟运动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集体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有利于传递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人的情感和习惯,往往隐藏在普通的生活过程中。过去的端午节,孩子们脖子上手上戴着红、黄、蓝、绿、紫五色的花线绳,家家门前挂着艾叶,蒿子,用来避凶取吉保全家庭幸福和睦,还有邻居亲戚送来的粽叶裹着的形状味道各不一的香甜的粽子,这些都体现出了人们互相传递领悟着缕缕暖意,绵绵情谊。新时代的端午节生活意义正在悄悄地发生变迁,人们大多通过微信和短信来表达祝福与关爱,但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永不会变。
三、屈原的爱国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
屈原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渊源。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誉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思想并不是空泛的,而是与其社会生活密切相联的。
1、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之情
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屈原常常将自己灵魂深处的爱国情感毫不隐晦地表达在诗歌当中。在《离骚》中,屈原抒写了自己的身世遭遇、美好追求,揭露了楚王昏庸多变、善恶不分、忠奸不辨,抨击了酒醉族们的结党营私、谄媚贪婪;《九章》诸篇中描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生活和放逐生活遭遇,每篇写一事抒一情,是爱国忧民的血泪之作;《九歌》虽然不是直接袒露自己的灵魂来抒发感情,却间接地表露了他的灵魂,同样真诚和坦率;而“抽思”本意就是抒写故国的情思,整篇文章都表明了屈原对楚都的思念和对君主的一片赤诚。不管是在《离骚》、《九章》、《九歌》还是《抽思》中都将他真诚而又直率的爱国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这些意义深远地佳作能更好地培养人们的爱国之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追求与坚持崇高人生理想的价值
屈原一生中,自由与美政是他的终身追求,其中美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德政统一中国,重民利民,二是法制治国;三是举贤授能。这是屈原的最完美的政治理想。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经历了艰辛与波折,但是屈原并未屈服与妥协,始终执着于自己的道路。在今天这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整体的精神(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物质利益至上,人们的欲望无限扩大,许多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在面对未知的将来时应该始终有一颗纯洁之心,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学习屈原死而不悔、坚持不懈地精神,勇敢去追求毕生所求。
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战乱纷争一直都是战国时期的常态,这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和谐社会明显背道而驰,而屈原倡导战争中的人道主义,提倡仁义的有德者通过和平的方式一统天下,这也是早期和谐社会出现的征兆,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屈原的一些不朽的文学名作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正是因为这些诗歌中无与伦比的美丽都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类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古往今来屈原的精神力量大多被用于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却忽视了个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性。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发展,就得改变传统陈旧的观念,多去关注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想法,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切问题。
四、结束语
不管是屈原的爱国精神力量、端午习俗对家庭凝聚力的贡献,还是端午节节俗文化对生活与生命教育的贡献对思政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存在意义。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来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 杨.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13.
[2] 张 慧. 端午民俗活动与女性[J]. 文史杂志, 2013(03): 50-52.
[3] [晋]干宝. 搜神记(卷五)丛书集成初编[M]. 中华书局, 1991: 33.
[4] 徐永峰, 张 丽. 龙舟竞渡的文化源流及其现代演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92-96.
[5] 刘 春, 芜 眠. 立于文化之巅的巨人——屈原[M]. 北京: 昆仑出版社, 2007: 189-191, 195.
【作者简介】
周娟(1992—),女,湖南汨罗人,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