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清竹雕艺术探微

2016-12-23 23:04李刚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烙画徐海刀法

【摘要】湖北新洲竹雕艺术家徐海清,其竹雕艺术风格总体上继承了明清时期“嘉定派”的深刀刻法;同时,“金陵派”竹雕的浅刻、简刻特征,“浙派”竹雕的“留青”手法,“徽派”竹雕的文玩书画金石意味在其作品中均有体现。“艺以载道”,让每件作品对得起竹子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徐海清苦苦追求的竹雕之道。

【关键词】徐海清;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竹雕以竹为材料,经过防虫、防裂、防潮、防干等处理后,再雕刻成各类既具观赏性又兼顾实用的雕刻作品,如摆件、把玩件、笔筒、香筒、臂搁、笔架等;所涉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民间传统故事等;雕刻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圆雕、透雕、浮雕、阴刻、线刻以及拼接式等。竹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及收藏爱好者青睐的工艺美术品类。

湖北竹类资源丰富,崇阳建成了“华中雷竹第一县”;赤壁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2003年,咸宁成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使“咸宁竹乡”扬名全国,走向世界。丰富的竹资源为竹雕艺术提供了就近取材的便利。

湖北竹雕大师徐海清以大别山南麓优质毛竹为原材料,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在方寸之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浅雕、浮雕、圆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厚。代表作有《硕鼠》、《九凤朝阳》、《邻里和谐》、《十八罗汉》、《一百罗汉》、《村口》等。

一、历史沿革

徐海清(1969—),武汉市新洲区三店人,其祖上五代均为木工手艺人。耳濡目染,少时便对画画、雕刻产生浓厚兴趣。12岁时因家庭贫困,跟随新洲皮影世家郭亚飞唱皮影戏。八年学徒期间,徐海清练就画、雕、打、唱、提等绝活,同时积累的人文知识为以后的雕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7岁那年,基于对绘画的痴迷和求学深造的强烈内在驱动,进入洪湖文化馆绘画培训班学习绘画。师从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白统绪、查世铭、戴怀江等名师。在洪湖的两个月集中学习,徐海清在绘画的造型、色彩技法上有了质的飞跃,美术基本功得到进一步夯实。此后,徐海清凭借过硬的绘画基本功,涉足油画、烙画,一是爱好,也为生计。新洲电视台《轻松周末》栏目也曾多次报道其创作烙画的突出成绩。

20世纪90年代,徐海清开始涉足竹雕。在饱览竹雕历史及大师名作的同时,凭借过硬的美术功底和雕刻兴趣,苦苦钻研,练就一身精湛的竹雕技艺。徐海清竹雕以透雕、镂空见长,作品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同时,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后,推出大量创新之作。近些年,徐海清着眼当下民生,表现和谐社会。用他自己的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终究还要回归生活”。“艺以载道”,让每件作品对得起竹子承载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正是徐海清苦苦追求的竹雕之道。

2010年徐海清受邀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展演活动;后又参加文化部组织的“荆楚文化走澳洲”系列展演活动;并参加湖北省第三届绝技绝活大赛,荣获金奖;竹雕《邻里和谐》斩获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徐海清现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

二、文化艺术特征

徐海清善于学习传统,其竹雕艺术风格总体上继承了明清时期“嘉定派”的深刀刻法,即以“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为主要特征,作品能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同时,博采众长,“金陵派”竹雕的浅刻、简刻特征,“浙派”竹雕的“留青”手法,“徽派”竹雕的文玩书画金石意味在其作品中均有体现。

徐海清竹雕作品以文房用具为主,笔筒、臂搁最为常见。题材不仅有传统文人喜爱的人物、山水、花鸟、民间传统故事,同时还推出大量着眼现实的题材创新之作。传统题材作品《竹林七贤》中,高士形象生动传神,竹林、人物穿插布局,镂空多达5层,竹节、竹叶、藤蔓花草刻画写实、细腻,刀法娴熟,整个笔筒闲散意境跃然而出,不仅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隐士生活的神往,也传递了当下城市人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精品荷花》采用高浮雕手法,立体感强,虚实相见,层次分明,荷塘野趣历历在目。《刘海戏金蟾》巧妙利用竹节的自身结构划分出不同的层次空间,人物形象细腻写实,神态可掬。“留青”手法的运用,使得竹皮与竹肌产生天然色差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在色彩上更具层次感。

题材创新之作《和谐邻里》集透雕、浮雕、线雕于一身,疏密有序,繁简得当,细节之处一丝不苟,方寸之间布局精妙,趣味横生。画面展现了竹林边的村民,或打着麻将、或看牌观战、或手拿农具出门干活……一派和谐景象勾画出千万人心中的乡村梦。《硕鼠》则是徐海清苦心孤诣,“巧思”所得之精品。采用拟形仿生设计,整段竹筒雕刻成麻袋的造型,生硬的竹身化成柔软的编织物,几只老鼠上蹿下跳,毫毛清晰,贼眉鼠眼,活灵活现。作品毫无掩饰地传达了作者对贪腐现象的憎恶。

三、特色技艺

徐海清竹雕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选料、优化、锯坯、画线稿、雕刻、打磨、保养等步骤。

原材料选自大别山南麓生长四至五年的优质毛竹,此类竹子嫩老适中,水分少,不易缩水、不易裂。采集后根据需要锯段,再通过煮或浸泡的方式(加入自制药剂)进行防裂、防腐、防虫等处理。煮的时间一般控制在0.5—1小时,浸泡则需7—15天,以彻底去除糖分为宜。在竹子结构充分稳定之后,开始进入雕刻环节。先是在竹子上画线稿,类似玉雕、石雕,经营位置,巧妙构图,雕一层,再画一层,确保最初的构图不会发生偏差。所用工具多为自制,根据不同的表现需要,各种样式及功能的工具多达100余件,有大小平口刀、斜刀、三棱刀、圆口刀等。

在长期的竹雕实践中,徐海清不仅在内容、题材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还在竹雕表现技法及技巧上创新了线刻法、冲刀法、切刀法、铲刀法、挑刀法、叠刀法等特色技艺。多种方法及技巧的运用,使得竹雕艺术语言更为丰富,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序、张弛有度、繁简得当,呈现出多姿多彩、耐人寻味的艺术特质。如《十八罗汉》,人物面部刻画细腻写实,背景却用铲刀法劈出大写意的块面组合,深浅浓淡,虚实相见。整部作品工写结合,动静有序,在不同刀法的组合下凸显出浑厚豪放的艺术神韵。

竹雕最后的工序就是打磨、保养。通常用细砂纸抛光后,用核桃油、橄榄油等温和植物油涂抹保养,以免干裂。

四、结语

在徐海清的家里,陈列着徐海清二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200余件,这些作品在线条的深浅、浓淡处理上恰到好处,其镂空、编织等手法的运用,让作品更加写实、细腻、生动。徐海清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家,除竹雕外,油画、国画、烙画、书法无一不精,尤其以烙画见长。1996年,他接触烙画后就像着了魔,在木板、宣纸、棉布、丝绢、葫芦等多种材料上烙。经不断摸索,他娴熟地掌握了烙画技巧。前年,他还把鸭蛋凿个小孔,把蛋黄、蛋清倒出风干后,成功完成蛋壳烙画。他创作的葫芦烙画《一百罗汉》,花费3月,每个罗汉表情各异,十分生动,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给人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 海  冰. “杂家”徐海清:爱一行痴一行[N]. 湖北日报, 2014-08-30.

[2] 柯文翔. 徐海清在竹雕与烙画的星空中守望[J]. 湖北画报, 2015(10).

[3] 蔡先进. 孜孜矻矻闯艺林——民间艺术家徐海清印象记[J]. 社区文化, 2012(6).

【作者简介】

李刚(1978—),男,汉族,湖北广水人,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与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烙画徐海刀法
烙画映照时代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刀法
火笔生花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张守福:潜心弘扬千年烙画
中美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武师授徒
用劲刻
徐海星:毫不费劲减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