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2016-12-23 10:50梁永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梁永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重点,而课堂提问,尤其是有效提问是重中之重。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提问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二是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只接受期望的答案,三是候答时间过短,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必须进行有效提问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提问策略和方法。

一、在梗阻处提问,且要顾全大局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

二、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处提问

心理学家勒什兰认为:“凡是被试者(学生)认为不愉快的事,不如被他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若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觉得有趣,是他们认为愉快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例如,教学“加减法的速算法”时,开始可在黑板上写出几道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和老师同时计算这些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于是,学生纷纷动手试算,而老师却用了速算法,速度大大超过了学生,且正确无误。教师“神乎其神”的解答,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于是,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没有通过竖式计算,怎么能答得出来呢?疑问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专心听讲,情不自禁地去寻求答案。

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例如:如教学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买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单元的最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问要有层次

有效的提问应在富有层次的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深处。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一课时,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揭示主题,巧妙地设问似石投于水,引起了学生心海中涟漪阵阵,环环相扣。一开始,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位朋友想找工作,根据招聘广告提供的部分信息,学生不假思索就选择了甲公司,因为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明显比乙公司高,可当看到具体各部门的月工资表时,同学们又反悔选择了乙公司,这时老师适时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并不合适,从而相机引出了“中位数”的概念。

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有梯度、趣度,要建立解决问题的“层级”,帮助学生沿级而上,处理好“浅表”与“深表”的关系。

五、在关键点处提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结合方格图,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六、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效。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