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芳
布鲁姆·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一、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2.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好的提问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3.难易适度的原则。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二、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用设问的方法,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例如在教colour(颜色)这一课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已经学过的两幅图片问学生:
What is it?It is an apple.
What colour is the apple?It is red.
What is this?It is a bus.
What colour is the bus?It is blue.
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新授内容中有关颜色的单词和问句:
Red,blue,yellow...
What colour is it?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处提问。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shape(图形,形状)这一课时,在教完本课单词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后,要过渡到基本句子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What is it?It is a circle.
What is it?It is a square.
What is it?It is a triangle.
What is it?It is a rectangle.
然后用手指着这四种图形,就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
What are they?They are shapes.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4.化解难点时提问。
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和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Book One Lesson 10在初次教学疑问句“Is this...?”时,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汉语中没有类似的语调,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引出问句:
Is this a plane?Yes,it is a plane.
Is that a bike?No,it is a motorbike.
教师指着实物提问:
Is this a plane?
学生答:Yes,it is a plane.
让学生感知问句的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学生跟说问句进行初步操练:
Is this a bus/a plane/a car/a train?
教师用升调说出替换词,学生一起说问句,如:
pencil→Is this a pencil?
这样,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和师生问答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而难度的降低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材料,学习的成功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