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有效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6-12-23 08:41郑学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活动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是永恒的职业追求。现实生活中制约教师课堂效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方式等等,这其中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则是影响课堂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江苏洋思中学的课堂改革实践、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就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以看出,转变并采取科学规范的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捷径。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不是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叙森教授认为: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了更加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孙传远教授认为:有效的课堂应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的教学。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就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小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弊端,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体验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有所得。

新课程理念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主导”关系处理好。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做的应是给予点拨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欲望和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和否定。”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使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而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改变强调死记硬背的教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品质得到发展,达到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定基础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对此,巴班斯基曾指出:“现代课堂教学的鲜明特色乃是有意识地选择某一课题的主要教学方法,所选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决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而“如果不理解各门学科的现代教学法,就不可能有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所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

语文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传统的“一味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取代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学生的“写”的能力,其他的语文学习能力变得非常薄弱,“哑巴语文”也就应运而生。从教育心理学可以知道:学习依靠的根基是课堂环境,要想教学更易实施,则应营造一个生机活泼的课堂。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就是课堂中的导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素养:第一,老师应该充满精神,保持仪表端正,上课的时候风趣生动,富于激情,应该保持微笑;第二,老师应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如此可以使学生充满上进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具有很大帮助。只有教师真正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从而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真情与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关注个体差异,增强教学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向的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并优化资源,既能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又可以合理地调整教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个班级,学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人,他们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关注个体差异,利用差异更好地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注重个体差异,要求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部分。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

教师要有知人之明,要善于把握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主动将差异的复杂性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切入点。分层教学,除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分层以外,还要采用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我们要针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改革,真正创设一个“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郑学宝,教师,现居山东章丘。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活动效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跟踪导练(一)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