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峰
摘 要: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 语文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44-01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笔者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可以说: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
1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走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都可成为学生们笔下创作的素材。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那树》一课后,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在本乡镇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树木的生活状况,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通过调查,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自办手抄报,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义务宣传;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绿色植物;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如《我是一棵树》……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既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又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既要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讲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有这样一个情节:
“请同学们细读几遍,然后回味一下,每次的感觉一样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待学生读完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发现诗中描绘的景色很优美。”“美在哪里呢?”——“诗中描绘的是一片田园风光。清晨,陶渊明披着星星来到田间,锄杂草,间豆苗,晚间,皓月当空,月光如缕,撒在田间小道上,照在扛着锄头,裤管挽起很高的归家的陶渊明的身上。虽然劳累一天有些疲惫,但在这恬静的夜晚,心里是那么的愉悦。怎能说不美呢?”“这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能说一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吗?”——“月夜归耕图。”“其他同学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我发现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农民。”“这个发现很新奇。你是怎么发现的呢?”——“诗中有这样两句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意是,陶渊明在南山下种了一块豆地,晨出晚归,无论怎么勤劳,地里总是蒿草茂盛,豆苗稀少,一个好农民决不会种出这样的地来,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为什么还要来种地呢?”——“这位老农其实就是作者,他厌倦官场,隐居于此,虽然不会种地,但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官场。他感觉很清净,很闲适,这是一种寄情山水、聊以自慰的表现。”——“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那种洒脱,超俗的情感,可我觉得诗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是消极的避世,有才之士应该是积极的入世。”——“我认为,诗人当时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诗人怀才不遇,只好隐居田园,寻求闲适恬静的生活。”——“我认为那是逃避。”此时的课堂气氛活跃,争论激烈。我真为学生们高兴,他们的思维多么活跃,他们的想象多么丰富。一个大问题牵出这么多的思想火花,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这么多的美好境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才使得语文课堂如一渠活水,源头不断。
3 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3.1 角色互换当“小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不妨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学生考老师”,学生把疑难问题当堂考问老师;有意注错音、写错字,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设计当“小画家”
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如教学《竹里馆》一诗,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影视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3 课堂表演。
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编演课本剧。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侍从、老大臣、官员、骗子甲、骗子乙、小孩等,在课堂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出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学生的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经典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范进中举》中胡屠户 “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未知的欲望,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