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オ�
农村中学学生受地域经济文化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知识面比较窄,语言能力差,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和信心,“重理轻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激活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迫在眉睫。
一、情感陶冶,春风化雨细无声
情感陶冶,主要是指教师的情感感染力。教师的情感陶冶可以疏导学生的思想,就好像春风化雨一样,让学生可以“亲其师”,然后“信其道”。这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思想的,学生思想上与你一致了,语文学习才有了根本的动力。农村中学学生缺少必要的情感关怀和情感熏陶,教师上课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首先,教师要有激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或场合下产生的。语文课往往是靠激情获得力量的,教师的激情带动了学生的激情,学生会被你的情绪感染,对语文课的兴趣就会大增,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才会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许多人在回忆自己中小学时代的语文课时,都会提到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许多学生之所以喜欢语文课,是和喜欢这位老师分不开的,是和这位老师的激情挥洒分不开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那些流淌着激情的,拨动了你心弦的语文课。其次,教师还得有温情。一位温情的语文老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面对学生总能保持心平气和的样子。很多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
的事情时总是喜欢呵斥,自己高高在上,学生低头在下,学生表面上接受你的训斥,内心却不服,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与老师发生冲撞和摩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以温和、热情、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二、动机培养,为有源头活水来
动机产生于需要,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或愿望,它对学习起推动的作用。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地域文化的限制,对语文学习目标认识不清,不知道学习语文干什么。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情感上的需要,心理上的认同。心理学认为,目标是一种激励,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诱因功能。只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和学习意义,学生就会生发出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
如果能够设置某些课外活动或者某些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语文方面的某些欠缺,而这些欠缺已经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表达和交流,甚至会影响他们某些目标的达成和实施,他们就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不提高语文能力,交际和沟通就成问题。语文还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不仅有助于学习数学,还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辩论、演讲和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农村中学尤其要多开展此类的活动,这样才能向农村学生打开语文多彩的大门,让学生流连其中,爱上语文。
三、意志锻炼,长风破浪会有时
学习意志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自己的学习行动,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
农村中学学生情感薄弱,自尊心又很强,很多学生经受不住考验,缺少学习的意志。消极的意志品质影响了学生智力和潜力的发挥和挖掘,决定了这些学生最终不能成功,做什么事情都是浅尝辄止。而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如良好的坚持力和自制力,学生就会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排除种种困难,把学习活动坚持下去,直至取得成功。
要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坚持力,就必须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挫折和失败,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善于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取得成功。有一名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成绩明显退步,在考试后上课一幅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考得这么差,看没看自己卷子的错误?他根本就没心思去看试卷。我告诉他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让你发现自己学习上还存在的问题,如果能从试卷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才是考试最大的收获,并且鼓励他一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这才是坚强的人。第二天,他写了考试反思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上面详细列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学习计划,最后还写上了一句话:“老师,我会记住您的话: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谢谢您!”之后这个学生又像以前那样,学习更加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鼓励和赞赏比批评更有效,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要仅仅从教学方法方式上下功夫,还要多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从根源上找到问题的所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2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