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2016-12-23 08:19曾迪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师

摘 要: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共同承担育人重任。目前,高校里这两支队伍存在沟通不佳、分工不明晰等问题,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研究合力育人实属必要。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中各有优劣势,要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加强沟通,树立合力意识是前提;拉近导师和辅导员距离,构建相关机制是保障;明确各自分工,促进彼此合作。

关键词:导师 研究生辅导员 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37-02

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高校中,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主体中的两支重要队伍,他们与研究生培养最为直接和密切,肩负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为使育人达到更好效果,不断探寻和丰富育人方法是重要途径,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正是其中之一。

1 合力育人必要性分析

1.1 共为主体,共担责任

教育部2010年颁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各高校相关研究生导师责任制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以我校西南政法大学为例,《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看出,导师与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责任重合之处。

1.2 正视现实,寻求改善

导师和辅导员服务对象具有一致性,责任规划具有重合性,那么他们的工作关系应当比较密切。可现实情况却有所不同。据华南农业大学某一课题组对全国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与交流情况做随机抽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出两点结论:(1)导师与辅导员平时交流少,有问题时交流多;(2)导师与辅导员交流意愿弱,辅导员与导师交流的意愿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研究生群体中也做过一项调查,得出“在日常管理方面,如有事由需要请假的情况,有50%的同学认为只要和导师请假就可以,还有45%同学认为和导师请假或向辅导员请假都是必要的,5%的同学觉得只需向辅导员请假。

经访谈了解我校导师与辅导员之间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模式得知,与上述高校基本相同。一是,大部分研究生重导师轻辅导员;二是,导师之间差异较大,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作用视各人而定。三是,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缺乏合力育人的保证,随意性强。

1.3 追求教育效果最大化

“合力”本是一个物理学术语,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如果与某一个力F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F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resultent force)。”寻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是为推动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效果最大化。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育人过程中,两支队伍育人工作既有交集又各有侧重,工作方式独立,未形成合力机制,没有达到对研究生培养齐抓共管的效果,使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大打折扣,这种背景下探讨推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相互沟通交流、明确双方的工作职责、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实属必要。

2 导师与辅导员在育人中的优劣势分析

2.1 导师方面

与辅导员相比,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首先,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确定师生关系是双向选择的结果,研究生对导师认可度高;其次,导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术造诣在学生中更易树立权威;再次,研究生从导师处受益更直观。主要体现在学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就业机会等等。最后,现行的教育体系下,导师对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具有重要影响。上述种种优势使得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的地位更高,研究生跟导师关系更为紧密。

当然,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比辅导员而言,也会存在劣势。比如,导师往往仅凭借个人的生活工作经历和经验给学生以指导,未接受类似于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应急事件处理等专业培训,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又如,导师除带研究生外还会参与授课、课题研究、挂职锻炼、校外兼职、出国深造等,这将导致对研究生的指导没有时间保证;另外,高校导师群体中既有共产党员、无党派人士,又有民主党派及群众,部分导师自身政治意识不坚定,从未参与过研究生党建工作,这种情况下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2.2 辅导员方面

就辅导员而言,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强有力的党组织资源是其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大优势。辅导员队伍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并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此外,各高校都很重视辅导员队伍培训,使得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规划以及学生突发事件发处理能力和技巧。不仅如此,辅导员相比导师而言更为熟悉涉及研究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研究生工作动向,能及时向研究生传达关乎其利益的最新政策。同时,丰富的学生工作历练让辅导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借助党、团、班级建设等平台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劣势在于,与导师相比,辅导员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不足。研究生中既有硕士又有博士,他们学历高、自我意识强,其中一部分人在年龄、党龄、学问、科研能力、心理成熟等方面与辅导员相当甚至超过。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显得缺乏权威,进而“言轻”。另外,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只要完成规定的事项,就可以顺利拿到学位,也就是说,研究生读书期间,不与辅导员有任何交集也不会对毕业有什么影响,使学生缺乏与辅导员联系、沟通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有优劣,各自存在互补的空间。探寻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即是利用两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合作育人,扬长补短。

3 借助优势弥补劣势,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途径

导师和辅导员在育人中各有优劣势,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两者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对研究生的教育影响重大。

3.1 加强沟通,树立合力意识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加强双方沟通,树立合力育人意识是前提。如何建立并拓展双方沟通的平台是重点。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沟通已经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是指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新媒体手段使导师和辅导员不受地域和环境限制而互动。例如,通过学校的微信订阅号推送优秀辅导员和导师事迹,特别注重其思想政治育人事迹的宣传;学院、年级建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一体的育人qq群、微信群,方便随时沟通。线下是指由学院分管领导组织,在召开学院导师会议时增加与辅导员交流环节,辅导员就近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生活动开展与导师展开交流。亦或是定期在校级层面举行导师与辅导员交流沙龙,围绕育人展开话题讨论,在学校形成导师重育人、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氛围。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必须明确界定在哪些情况下,导师需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哪些状态下,辅导员需主动与导师沟通。本文认为,这个更倾向于建立导师与辅导员的分工机制,如果分工明确再加上沟通平台的搭建,相信双方的交流会逐渐增加。

3.2 保证机制,拉近双方距离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属于两支不同队伍,双方接触少,距离远,需要通过制度的保证来拉近彼此距离。

3.2.1 统一机制

高校应加强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共同管理,建议由分管研究生教学副院长兼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便于从管理层联系两支队伍,有效整合双方资源,拉近双方距离。

3.2.2 融合机制

高校学工部门要介入导师队伍培养环节,在导师资格申报时除了对其学术成果有要求之外,还应当对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想法、规划进行考察,从导师进入门槛时就对其强调导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和重要性。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规定青年导师应兼职不低于1年的辅导员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硬性规定,为拉近今后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打下基础。

3.2.3 激励机制

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导师、辅导员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与合作。高校可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最佳导师”、“最美辅导员”等活动,并扩大宣传和活动的影响力,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导师和辅导员的育人工作表示认可。不仅如此,还应对他们的育人案例做推广,在队伍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3.2.4 考核机制

高校定期会对研究生导师进行考核,虽然考核制度上会对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出规定,但缺乏对研究生育人方面的具体指标和佐证材料,应当在考核机制上做出具体规定。例如,与学生的谈心谈话记录,为学生就业、实习等提供单位数量等等。而在对研究生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中,应增加与导师互动情况的要求,邀请导师参与研究生活动的数量、人次等规定。

3.3 明确分工,发挥最大效用

应当对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以杜绝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责不明或者推诿等现象。通过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和边界的梳理,确立导师和辅导员各自的分工,以分工促合作,发挥合力育人最大效用。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即科研能力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两个方面。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包括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师利用自身优势在学术道德、科研创新、职业发展规划、就业等领域成为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而辅导员则在政治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心理健康等领域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并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奖助等领域开展育人工作。当然,既有分工也要有协助,分工并不是独立的,导师和辅导员在分工范围内,双方都应予以对方帮助,主动与对方沟通。之所以要有分工主要是避免职责真空,树立各自的责任意识。并且,让研究生清楚两者的分工,使其在接受管理时有的放矢,以起到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5.

[2] 白勇,李伟元,孙一娜,赵和.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相互协作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

65.

[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6ZYLHcmZdL9r4vn7F--hZkDY6C9fEpVgYfTo09JDzbhLS5LkBoxIPJXktaiJDFT8zl__t-aocAyTU7Iqq6ZPqvwQMWufWYRwS8h7mN1Wua,2016年7月20日访问。

[4] 蔡茂华,李尚蒲.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47.

[5] 王震,李胜刚,姜伟.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4):192.

作者简介:曾迪(1989-)女,汉族,重庆,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感恩有你 与师同行——“72变change”人气导师评选结果出炉
V eraW an g
导师榜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导师”
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军事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