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这一现状,从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了原因追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师资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元素。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当前各地方高校正着力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观念转变、制度变革及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1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
1.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够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扩招,学生规模得以扩大,但教师队伍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为避免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能合班授课的课程,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合班的形式授课。2012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相关要求,许多高校将“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直接相关的招就处、学工处等行政部门教职工及辅导员等为主体的兼职教师授课。由于多为兼职教师,教师本身已有一定的行政事务或教学任务,合班授课成为首选。“创业基础”合班授课,可能对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可能没有多大影响,即并不一定影响学生对创业的基本内涵、创业活动的特殊性、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等方面的认知,但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上明显不够。这从当前校园中学生关于创业的认知可以看出,即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非常深刻,如创业不容易、创业机会很难把握等,但仍旧缺少开展创业活动的勇气;想创业的多,付诸行动的少。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更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只是一项基本工作,关乎个人发展的科研更需要其投入时间与精力。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使得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计划不得不精心安排。课程教学任务增加后,已经影响到教师投入到科研上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无心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其他实践创新活动,往往是在学校领导多次动员后才应付一下。这妨碍了创新创业竞赛类等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1.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高校鼓励、提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多年,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讲授法仍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明确指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类课程,其教学方法也无明显转变。上课班级规模在100人左右,课堂全程表现为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动记笔记。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很大,看似很充实,但这仅仅是固化了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学习、掌握知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创新思维与能力,甚至有可能泯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是发现价值,创业则是实现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机会、学会寻求资源,能开展创业活动,最终实现潜在的价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疑问,或者说没有机会表达疑问,久而久之,也会养成不思考、不质疑的思维定势,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近期就有学者质疑,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表现在学生几乎没有提问题的欲望,越来越不提问题,不会提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创新意识来自问题意识,来自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创意才有可能;有了创意,创业才能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第一要务。当前课堂教学上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单一的讲授法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通常表现为鼓励、支持学生开一家店,没有体现大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层次不高,甚至引起了大众质疑。国外不少高校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其中就有被证明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犹太人的体验式教学以及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如果高校教师能熟练掌握上述教学方法的运行基础与路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将大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1.3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创业机会,开展创业活动,在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历练,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敏锐地感知本学科前沿动态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与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等。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很成功,其经验之一就是建设了一支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在斯坦福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在职教授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所有教授可以申请两年的“创业假期”,在这两年中,教授们可以离开校园办公司或去企业就职,毫无后顾之忧地过一把“创新创业的瘾”;教授们的创业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紧跟实际、发现问题。
反观我国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术型、研究性人才,没有创业经验,不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创业意识淡薄,对指导学生创业没什么信心,甚至有可能在内心排斥创业教育。其创业知识多是通过书本自学获得的,在讲授“创业基础”等相关创业课程时,自然很难选取到恰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教学过程中缺乏渲染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指导了。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措施不当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虽不是新生事物,但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得以蓬勃发展。由于此前也并没有一个培养创新创业师资的学校或机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只能是高校自身培育,但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
2.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分散管理
在大多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由招就处或某一部门牵头,组织辅导员等与就业创业工作直接相关的兼职教师面向学生讲授“创业基础”课程;二是由教务处牵头,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指导老师,开展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三是由团委牵头,选派一定专业背景的教师为指导老师,组织开展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及组织学生科技类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四是由招就处牵头,在校内相关部门的合作下,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选聘、组建由一定数量教师组成的评选委员,每年推选一定数量的、具有操作性的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学校多个部门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分散在各二级学院或系部。在日常活动中,各教师均归属自己所在学院或部门的管理,主要参加与自身专业教学相关的研讨活动,很少或是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热情与责任感,在认真学习有关精神与相关部门要求的基础上来进行。很少有学校搭建一个平台方便创新创业教师交流。即使有的高校设立了诸如创新创业教研室之类的机构,但因教师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也很难统一时间集中开展教研活动。创新创业教师分散活动,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这样一个想法,即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只是自己的业余活动。这妨碍了创新创业教师的发展,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2.2教师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不少地方高校的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帮助新入职教师获得上岗资格;二是针对教师学历、科研水平提高的培训,表现为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等学位;三是开展青年教师专题培训,学校相关部门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专家为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吸纳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四是部分学校推行教师社会践习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强化教师对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与职业实践能力。
上述培训内容似乎为教师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但很明显,明确指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多。且从教师参与情况来看,教师大多热衷于追求学历、学位提升,而对岗前培训、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甚少关注。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在参与或组织相关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时,大多数青年教师会认为这些培训活动并未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不能立即让自己得到实际利益,根本就没有主动吸纳相关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的意愿,甚至会认为相关培训耽误了其备课或写论文的时间。至于教师社会践习制度,虽然践习时间、践习地点、践习岗位多由教师个人结合教学任务自主确定,也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学校并没有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很少有教师愿意付诸行动。如在某个实践教学基地最适合或最需要教师前往践习的时间,教师却因为有其他教学活动不能如期前往。在类似的冲突上,学校并没有给予相关的有力支持,以致部分教师在内心对此多少有些排斥。
2.3教师评价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高校的教师评价由相关部门按照业务归口分别开展,如教务处考核教学工作情况,科研处考核教师科研工作情况,人事处对师德师风、工作态度及工作总体成绩等进行全面考察,学工处考察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主要集中在教学(辅导员工作能力)、科研两方面,并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与评价办法。教学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效果上,科研方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发表论文、申报课题、举办学术报告等方面。
这种评价机制一方面不能对某一个教师进行总体、全方位的考核,也不能对教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不利于从个体角度发现问题、为教师发展提供指引;另一方面,相关考核并未充分体现教师活动特点。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开设相关创业课程,更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当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在评价教学工作时大多没有将教师指导的创新创业活动纳入教学工作量,科研评价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来促进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等。这严重挫伤了教师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路径
3.1明确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目标与选拔标准
创新创业师资严重匮乏是当前各高校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什么样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师或创新创业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目前没有定论。但这却是进行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的基础。虽然教育部对加强高校创业师资培养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但对高校如何选择创业教师、创业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样的创业教师才能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规范文件。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师资的选拔标准,有赖于高校在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的基础上制定。
创业是一种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历练,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积累。培养创新创业教师,其建设目标应包括多学科知识、创业实践经验与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综合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能科学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等。作为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选拔标准可以概括为:综合素质高、认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愿意为大学创业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等。
3.2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3.2.1组建创新创业专职教师队伍
除了加大引进力度,吸引经济学、法学、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外,更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批热爱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理论与案例研究、专门从创新创业教育。
3.2.2组建创新创业兼职教师队伍
校内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即使通过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但在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方面仍有不足,应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教学任务,或为学生开设创业沙龙、讲座等。如能挖掘到校友资源,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为其讲述自身的创业过程,将别具意义。
3.2.3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
为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优势,可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划分为理论研究、课程设计、主讲教师、实践指导、项目评估等若干团队,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3.3充实教师培训内容
(1)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项目开发与孵化、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专题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聘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创业体验、前沿动态、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2)鼓励并帮助教师寻找明确指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机会,选派有潜质且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参加KAB、SYB项目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3)合理安排,轮流组织有关教师到企业单位践习、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方面的作用。在教师践习过程中,一方面引导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4)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创业教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特别是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加入,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取长补短,提升综合优势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兼职教师通过这一平台,表达其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看法,对教师的建议给予及时回应,激发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大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
3.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创新创业教师要求教师在实践领域真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计算时,除课堂教学外,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也纳入计算范围。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丰富评价办法。除采取指标评价外,还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情况,适时组织包含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在内的教学评价。
(2)改革科研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研究,一方面注重引导教师主动瞄准制造、管理、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面向企业、社会寻找课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引入科研内容来改造和设计实验项目,推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
(3)建立教学激励制度。设立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对于积极主动探索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其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促进其教学方法的推广;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 (2015JD2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芳(1979-),女,汉族,百色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搜狐教育.本科教学陷尴尬?中国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EB/OL],2016-2-22.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222/n438113657.shtml.
[2] 李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26.
[3] 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3(9):88
[4] 李肖鸣,等.大学生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5] 薛成龙,等.“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