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诵读中开展家庭教育

2016-12-23 06:47:01
湖南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弟子规家教书香

在经典诵读中开展家庭教育

高娟

家庭教育日益得到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视,并派生出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系列教育产品,诸如“家长学校”“名师课堂”“育儿心语”等。这些家教产品无疑对家庭教育产生正能量,并有利于凝聚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与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积极打造系列家庭教育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也探索着更实际、更实效的家庭教育问题,思考着如何让家长付诸教育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学校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开启了学生、老师、家长的阅读激情。我们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诵读国学经典,并建立班级微信平台,引领其品析诵读章节,让家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孩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孩子,让家庭教育在经典诵读中做实。

一、诵读《弟子规》,引领家教以情商培养为实

在诵读《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字是这一经典著作的核心所在。全文从孝、弟、谨、信、爱、亲、学等7个部分共180个点面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一些日常礼仪与行为规范。这些规范要求,既是“弟子”们的行为准则,又是他们做人的标准,是家庭、社会生活的细节,更是个人情商要素之所在。我们将此经典作为一至二年级学生诵读文本,每天安排半小时左右的诵读时间。

在引领诵读中,明确了学生与家长诵读的三步曲。第一步组织诵读。一方面要求学生与家长精读与背诵,另一方面要求家长与学生逐句理解、品析。第二步引领分享。建立健全班级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围绕“情商话题知多少”“《弟子规》有何‘规’”“哪些规矩你精通”等主题,组织讨论交流,并分享诵读感受。有一家长在分享中写道:“《弟子规》开篇的一段话就是家教的规范,让我深受教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4句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弟子’成长德育品质领先、学业成绩第二的教育原则。”还有家长说:“《弟子规》不仅让孩子入口、入心、入行,还让家长收获了成熟的魅力。”第三步诵读导行。在诵读过程中,班级组织“知礼仪,讲礼仪”“学规矩,守规矩”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一日一诵,一日一评,讲述书香家庭中的故事,实现自我教育。

二、诵读《千字文》,引领家教以文化涉猎为实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是一部生动优秀的知识小百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以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的韵语叙述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我们将此经典文本纳入三年级、四年级集体诵读内容,明确了家庭诵读三点要求。一是以文化感知为要求。在完成《弟子规》诵读后,要求学生与家长每天安排1小时《千字文》文本诵读,从整体感知“文韵”。二是以文化涉猎为要求。在通读的基础上,组织班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明确了学生与家长共同扎根经典的要求。所谓扎根经典,就是不止于对每句的简单释义,而是深入其中,对所蕴涵的“文化”知识进行“解码”。如,班级开放日活动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为例进行解码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出示此句的简单释义后,提醒家长要逐字逐词去挖掘其中的文化要素。并提问:“这句话让你知道了‘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从中还可了解哪些文化知识?”此刻,家长纷纷讲述自己所感知到的“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里更多的文化含金量,不仅表述了二十四个节气知识,还说明了秋冬养生的道理,有的家长还表白了惜时的心愿。之后,又以班级网络为平台,分享家庭诵读所获,让学生和家长体验了文化涉猎的快乐与幸福。三是以学以致用为要求。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诵读,无疑是为了学生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创设“读写展示”平台,让家庭读写成果充分在学校网络教育平台展示,收获家庭教育成果展示的快乐。

三、诵读《一法通》,引领家教以哲学思维为实

《一法通·万法通》是晚清湖南学者、大教育家吴獬编著的一本学童蒙学精品。其中收集的民间俗谚,文籍典故,无不富含哲理。比之《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更能显示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博大精深。毛泽东少年时代便熟读此书,受其影响乃至一生。在书香校园创建中,我们将其作为五至六年级学生书香家庭读本,与《弟子规》《千字文》构成了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诵读经典体系。在组织家庭诵读中,我们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多读多诵多思。此文本共3卷,篇幅长,读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又无难字生词。因此,家庭诵读并不需要固定模式,在坚持多读多诵的前提之下,唯一要求就是多思。围绕“多思”的要求,班级组织专题家长开放日活动,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引领学生与家长进入多思的状态。如:组织对《卷一篇》中“一人为私,两人为公”进行解读,引发了学生与家长对私与公的辩证思维讨论。讨论中,“私为少数、公为多数”“公,就是要有见证人”“两个人办事比一个人好”等公平、公正、公开的思想认识活跃在诵读空间。

二是多诵多思多用。《一法通》可称中国逐渐形成的根源性典籍,用哲学思维方式将生活常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道”和“理”贯通。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说“道通为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与家长在诵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让文化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碰撞,进而激发求知的欲望,产生求知的冲动。

在组织学生、家长进行诵读实践中,我们感受到诵读经典增进了亲子情感,学生收获了宁静,家长收获了美好,学校与家庭收获了书香。经典的神奇力量已经在孩子身上悄然发生。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去“摇动”“推动”“唤醒”,相对来说,中国传统教育就是通过诵读“四书”“五经”及传统蒙学文本来实现。今天,我们仍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合理安排经典诵读,充分应用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将家庭教育做实。

(作者单位:岳阳市鹰山小学)

猜你喜欢
弟子规家教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学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8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0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