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的创新

2016-12-22 20:46冉瑞栋
职业·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顶岗互联网+时代

冉瑞栋

摘要:顶岗实习是实现教育“职业化”,实现高校教育环节与社会实践环节直接对接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顶岗实习管理需要基于时代背景进行适度创新,使之更加符合高校建设发展所需。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时代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的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分析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实习战略的实施,以便为学生的就业选择和步入社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创新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越来越多的项目与行业追求自身发展与互联网产业的跨界融合。高校作为对接社会最为直接的教育机构,全方位培养适于社会、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是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与使命。而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方式,加强其与互联网思维的合作,自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与选择。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人才支持

首先,积极有效的顶岗实习必然是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者共同作用和努力的结果。因此当学生走向实习岗位以后,教师要积极与企业方面、与学生自身保持沟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包括学生对实习岗位的适应情况、对于工作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培养,意味着学生要在顶岗实习阶段不断活跃思维、依托现代化科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对新事物、新内容的了解和运用状况,以便对学校的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革。

其次,互联网思维意味着评价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的顶岗实习要面临不同角度的评价与反馈。一方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不断接受来自企业的评价,评价其工作质量以及企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还要面对学校层面基于企业反馈而做出的评价,以便不断自我调整和学习,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和实习质量的提升。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生指导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校为尚未正式毕业的学生安排的一种实习方式。由于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不对等性,所以社会企业能够为高校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不确切性。高校内部一定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为学生量身定制顶岗实习培训方案,做到为学生精准服务;同时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生指导,需要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充分掌握完备的互联网知识,主要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以现代化便捷信息服务为指向的工作流程与操作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秉承全新的思维理念与企业生产方式,对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一定要秉承与时俱进的科技原则和实践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更加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与企业生产要求。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更迭

“互联网+”时代另一突出的特征就是产品以及各种生产工具的快速更迭,各种程序的开发、传媒途径的拓展,使每一个进入顶岗实习、开始迈向社会的“准毕业生”随时要面临着新事物的诞生与旧事物的淘汰。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依托这种快速更迭的思维,加强对人才适应性以及自我调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首先,加强学生对于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包括学生对新事物的适应技巧、对工作模式的开发和固有工作完成过程的变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让身处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高校“准毕业生”有幸在实习过程中目睹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这要求学生不断提升主体意识和服务企业的观点,在工作当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处理好细节的同时不断拓展思维、形成独具一格的工作策略与模式。

其次,在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更迭的过程中,顶岗实习的具体策略也必然会发生适度的调整与改变,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实习质量。作为顶岗实习的参与者和主体评价者,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也是辅助学校对实习制度、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佐证的过程。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会不断利用自己的在校所学,与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未完成工作所采取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对比和参考,而这个对比和参考的过程,亦将对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方针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向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开放、合作与共享,将互联网思维作用于高校顶岗实习工作当中,坚持以人为本、快速指导,不断完善高校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校、企业以及实习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让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猜你喜欢
顶岗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