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致富才是最大的荣耀和幸福

2016-12-22 20:02阿宝
时代风采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云龙县利民云龙

阿宝

世人皆知长白山天池之大名,其实在云南山水间,散落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珍珠一般的池子到处都是。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就有一个。

天池之下有个天池村,大片的山坡上全是梨树。每年3月20日前后,梨花开了,铺天盖地的洁白,这是天池村最为惊艳的美景。

而现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天池村的麦地湾梨成熟了,杨利民和他的种植户迎来了一年一度最幸福的时光。

激情花果山

从云龙县城往西,汽车在山间爬行6公里以后,蓦然回首,你将会看到一幅绝妙的自然景观,那就是云龙的太极图。

从云龙境内自北而南流过的沘江,是澜沧江一条支流,它在流过云龙县城北郊时,依山势绕出了一个“S”型的大湾子,仿佛玉带缠绕,远远看去就是一幅道家“太极图”的地貌奇观。“S”型的湾子中,江水、农家、田园、云雾和谐共生,并且随着季节和天气的不同,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和景观。

而在更高的山巅,还有两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大浪坝的云南松,高大而标直,山间的草甸,就像铺在彩云之下的地毯。有马儿头都不抬地吃草,也有游人叹为观止的沉醉。

镶嵌在山间的一池碧水,就是天池。天池四周绿树成荫,青山环绕。清澈干净的池水成为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

天池下边有个天池村,海拔2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 . 5度,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发展林果业。7月中旬,记者前去采访时,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全是碗口粗细的梨树,树上结出的果子目不暇接,十分喜人。

这里就是杨利民的天池林果场基地,从1993年承包集体荒山2000多亩开始,杨利民发展了以地方特色品种麦地湾梨、核桃和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果,一家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将承包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年近60岁的杨利民黑红脸膛,头上虽有白发却仍旧浓密。谈起他的花果山,他总是激情满怀滔滔不绝。说到动情处,这位白族男人汉语混合白族话一起嘣出来,显得尤为亲切。

事实上,每一次丰收的背后,都少不了技术的支撑。在杨利民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份份荣誉证书。1994年,他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工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称号;同年又获得共青团大理州委授予的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8年获大理州人事局、农业局授予的“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称号;2009年被评为云龙县首届劳动模范;2013年获大理白族自治州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当然,杨利民最大的荣耀和幸福,就是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就在天池林果场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照片:梨花正开的时候,前来采蜜的蜜蜂在花枝间嗡嗡飞舞,一群种植户将杨利民围在中间,聚精会神地聆听他讲解麦地湾梨的剪枝和管理技术。

他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如今,天池林果场现有固定职工4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20人,季节性用工200多人。拥有总资产2174万元。并且成功注册了“麦地湾”商标,2008年被列入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云贵川各地市场,2013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和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这片花果山上,杨利民和他的天池林果场建立起公司协会基地带农户连市场的生产经营体系,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果生产技术,走“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产业发展路子,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6000多农户发展麦地湾梨种植,解决了12000多农村劳动力长期就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农民的增收,那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实打实的。如今在天池村,年均收入超百万的有一户,10万元以上的有8户,每年五六万元的收入,那是家常便饭,每年只有二三万元收入的,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劳模创新工作室

云南各级工会开展的“一活动一工程”是提高职工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理州总工会围绕“四争四促”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总体目标,以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为此开展的各项技能竞赛和活动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和认可。

为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杨利民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花果山上成立了。

在天池林果场的发展过程中,杨利民一直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他以技术起步,又有常年亲自劳动的实践,由此总结出一套种植管理、人员管理的经验,可以说,技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在自有的1200亩基地上,既要给梨树除草,还要追肥和灌水,其中虽有大量体力活,但不讲究技术含量那是万万不行的。为了减轻人工的劳累,提高工作效率,杨利民在基地上实现了水、电、路三通,林间管网配套,办公、通信网络设施齐全。他先后购入耕整机3台,微型电动喷雾器11台,柴油动力高压喷雾打药机3台;配置交通车5辆,其中生产车3辆;为解决劳动力问题以及跟上现代农业的步伐,杨利民先后购入小型挖掘机3台,用于果园内生产道路的开挖、梯田化的改造、果园的深翻改土施肥以及新植园的开发。如今,1200亩的基地施肥,30多个人通过水肥一体化一天就完成了。

为了提高经营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杨利民还修建了20000多方蓄水池,安装了1068亩滴水灌溉,50亩喷灌;2013年新建了国内最先进的7个气调冷库,可容纳1500多吨的鲜果存储。

而在整个云龙,经天池林果场的示范带动,全县麦地湾梨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5000多亩,“麦地湾”梨已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专家评审,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地湾”梨的发展壮大,可制成果脯、饮料、果酒等,农产品的深加工将带来更高的价值,这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杨利民创新的动力。

前景广阔的林下经济

有了那么好的梨园,还能做点什么?杨利民在思考。

就在天池村的对面,经杨利民的带动,目前已发展了一万亩的核桃。未来,在这片大山上,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当是一幅让人向往的乡村美景。

而树下仍有一定的空地没有充分利用。

林下经济就是最佳选择。

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怒江、沘江峡谷光热和水分条件适宜,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土地面积多,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县360万亩集体林地已确权到户,为广大山区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创造了条件;而且县境内的立体气候,为多种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选择余地;同时,发展中药材既可消化剩余劳动力,又能开辟新的致富门路。

在此基础上,云龙县委政府将以药材为重点的林下产业开发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从资金上予以扶持。中药材的种植已逐步成为富有云龙地方特色、具有市场竞争潜力和广阔发展前途的富民产业、朝阳产业。

目前,云龙中药材种植面积动态保有量超过10万亩,成立中药材合作社35个,建立了重楼、秦艽等8个中药材育苗基地,种植金银花、重楼、白芨、灯盏花、龙胆草等20余种中药材,2014年全县中药材产值已突破6000万元。

为了解决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县委政府主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与山东、深圳、哈药集团等地区和企业签订金银花等中药材的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书,

从2015年开始,杨利民就在自家的梨园里试种中药材,并且取得了成功,随后,他将在1000多亩麦地湾梨园里全部套种上药材。

在天池林果场的一张组织机构图上,杨利民是场长、总经理,经营副总是杨江波,技术副总则是杨海波。江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父子三人撑起了一个企业,也撑起了一片山,更是撑起了天池村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希望。

猜你喜欢
云龙县利民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云南白族古盐村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基于大理州云龙县顺荡村的田野调查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苏云龙作品
周云龙教授
云龙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盐城利民的黄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