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及养护复壮技术

2016-12-22 16:23张歆李永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古树现状分析

张歆+李永鹏

摘 要:该文介绍了渭城区古树名木资源概况,分析了古树名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养护复壮技术措施。

关键词:古树;现状分析;养护复壮技术;渭城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075-02

渭城区位于关中构造盆地中部的渭河北岸地堑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全区海拔367~514m。土地总面积26 878.31hm2,总人口约44万人,辖10个街办。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平均温度13.1℃,降雨量为545㎜。土壤主要以黄土性土、潮土和淤土为主。森林面积2 153.3hm2,森林覆盖率35.6%,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主要种植的有皂荚树、杨树、国槐、泡桐、柳树等乡土树种,古树分布比较广泛。

1 古树资源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a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者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自然界与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我区共有古树名木18株,其中国家一级10株,国家二级3株,国家三级5株。树种以皂荚树和槐树为主,有13株皂角和5株国槐。共涉及辖区5个街办13个行政村,古树绝大部分分布在村旁或者街道两侧。

2 古树名木现状分析

2.1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古树年老病弱易受病虫害侵害,在巡查中发现皂角树有幽木虱、食心虫,国槐蚜虫、槐树尺蠖及细菌和真菌等病虫害的发生,辖区古树名木13株皂角、5株国槐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导致古树树体营养损失或树体疏导组织破坏,造成古树生长发育不良。

2.2 古树中空和树洞未能及时修补 经过巡查发现全区现有7株古树中空(周陵办崔家村国槐、渭城办坡刘村国槐、渭城办石何杨村皂角树、正阳办徐家寨村3株皂角树、正阳办咀王村国槐),造成中空的原因是因为古树树龄不断增大,生命力、抗病力都在不断减退,树体地上部分得不到充足营养;病虫害的影响;大多数由于古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受到人为创伤后没能及时进行防腐处理,在受到雨水侵蚀引起的真菌类危害久而久之形成古树中空或者树洞。

2.3 古树名木需要加固支撑 经过巡查发现,需要加固支撑的古树有5株(渭城办石何杨村1株皂角树、正阳办徐家寨村3株皂角树、咀王村1株国槐)。由于古树树体高大、树龄长、树冠偏大、树干和树枝有腐朽、缺水、中空现象,遇见极端天气容易造成古树树体或大枝有倾倒或折断的现象,为确保人树安全,对不稳固的古树树干及大枝进行支撑是保护古树的重要工作。

2.4 古树名木逐步衰老 形成树体衰弱的原因大致有:一是树体营养供应不足,生长受阻;二是树体周围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严重,通透性差;三是环境污染厉害,树体周围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现象突出;四是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五是干旱;六是树冠郁闭度高,造成通风透光不好。典型的是底张办王村的国槐,该树位于住户的门口,周围用水泥硬化了路面,由于立地条件差,加上地势坡度大,雨水不好存储,造成该古树树势衰弱。

2.5 日常管护不到位 由于古树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不到位,有些人就在树体上刻字、张贴、缠绕绳索、悬挂物品、就树盖房、折枝、堆积垃圾、倾倒污水、擅自砍伐和移植古树名木等。全区18棵古树分布比较分散,由于管护人员少,管护经费有限,造成了不能及时了解古树的生长状况,不能及时对古树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护,造成干旱、积水、病虫害危害蔓延等后果,严重影响了古树的健康生长。

3 古树名木保护技术措施

3.1 加强古树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制定科学的监测预报制度,安排专人做好记录,及时掌握古树病虫害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依据。古树名木的有害生物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其年老病弱易受病虫害侵害,具体防治的办法:一是预防。早春和晚秋应普遍喷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保护杀菌剂各一次,对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二是治疗。针对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期,虫口密度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不同浓度的适宜时机进行防治,减少用药次数。三是蛀干害虫抓住成虫裸露期防治。四是食叶害虫应抓住初孵幼虫或群集危害期。五是刺吸式害虫应抓住早起虫口密度最低时。六是杀螨剂应根据害螨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使用次数。七是杀菌剂应于病害发生初期。

3.2 堵洞修补及支撑加固 树洞中空对古树名木今后的健康生长影响十分严重,加快对树洞的修补十分必要,具体修补方法是:第一步清腐、消毒工作。对树洞进行清理,扫除尘土,除掉洞内朽木,可用小刀、钢丝刷或毛刷进行清理,刮到新鲜树干即可。并用硫酸铜水溶液进行消毒,洞壁涂抹防腐剂。第二步补洞。用木炭、聚胺脂和聚硫密封剂修补树体。第三步洞口表面处理。将凸出树洞的填充物切掉,然后将其表面刮平,最外边的可用水泥、钢丝网及新型化学材料修饰处理,来提高古树的观赏价值。通过防腐补洞,促进古树伤口愈合,改善树貌,延长古树寿命,强化古树生长。

支撑加固办法:对古树树体或大枝有倾倒或折断可能的,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加固,找准支撑位置,选用合适材料(如砖石支撑、钢管支撑、仿真树干支撑等),支撑点与树体连接处要加装橡胶,防治损伤树皮。

3.3 对长势衰弱的古树进行更新复壮 对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树木应加强复壮工作。一是去除枯枝。当树冠外围枝条衰老枯梢时,采用回缩修剪,截去枯枝进行更新;二是加强施肥浇水管理。修剪后加强肥水管理,一般开沟施入腐殖土、动物粪便、油粨饼等,增加土壤肥力,但使用肥料必须谨慎,不能造成古树生长过旺。三是进行根蘖更新。对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当树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颈处仍能萌发健壮的根蘖时,可对死亡或濒临死亡而无法抢救的古树干截除,由根蘖进行更新;四是桥接法。对树势衰弱的古树,还可采用桥接法使之恢复生机,在桥古树周围,均匀种植2~3株同种幼树,幼树生长旺盛后,将幼树枝条桥接于古树上即可;五是输液复壮。给古树弱树进行输液复壮,来补充营养和水分,对恢复古树的长势有很好的效果。

3.4 加强日常管护 一是定期巡查,做好记录;二是对树体进行整体修整。保持原貌的情况下,对枯枝、断枝、劈裂枝进行及时修剪和去除,促进更新复壮;三是清除杂物。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杂草和堆放的各种垃圾;四是加强浇水、施肥和土壤改良。春夏季浇水防旱,秋冬季浇水防冻,浇水后松土保墒增加通透性;五是加固围栏,树干涂白套红、悬挂标志牌和宣传牌。

3.5 预防自然灾害 近年来,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对古树名木危害性日益严重,在加强巡查力度的同时,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当危害发生时能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排除危害;古树一般树冠高大,如遇雷击,轻则树体烧伤、断枝、折干,重则焚毁,造成树体严重损坏;高大的古树上需要安装避雷针,避免雷电击伤树木;如果遭受雷击,应及时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对树木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有偏重现象的应在树木一定部位设立防风支架,进行保护;遇见极端天气发生时应该加大巡查力度和预报次数。

4 古树复壮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宣传古树名木文化,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及时向社会发布古树名木保护信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传活动,印发宣传资料,提高宣传成效。

4.2 强化古树管理 根据《森林法》依法依规履行保护管理职能,依法严厉打击盗砍盗伐和非法采挖、运输、移植、损害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对破坏和非法采挖倒卖古树名木等行为,从严打击。普查建档,落实管护人,加强防火、避免火灾等。

4.3 加大科技支撑 要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依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鉴定评估、养护管理、抢救复壮等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养护技术,提高保护成效。

4.4 增加资金投入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用于古树名木普查、鉴定、建档、挂牌、日常养护、复壮、抢救、保护设施建设以及科研、培训、宣传、表彰奖励等工作。

4.5 培养合格人才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组织开展管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管护水平,增强管护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朱青峰.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J].林业实用技术,2008(3):40-42.

[2]张建民.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问题探讨[J].绿化与生活,2007(6):26-29.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古树现状分析
我省6 株古树、4 个古树群入选全国“双百”古树名单
晴江岸古树群踏青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古树绿荫
百年古树东岛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