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龙
摘 要: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
关键词:化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诚如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一)探究性。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广泛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3.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的预测。
4.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5.以房间装修为课题,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室内有害装修材料的措施,建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要有科学的实施过程
(一)收集事实资料。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得到的数据资料。包括谈话录音、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观察记录等等。
(二)整理事实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三)分析处理事实资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则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从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完成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四)得出结论。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原则、原理。结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证明性
四、研究性学习是以一定载体为形式的规范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形成成果阶段,是以一定的载体为形式的规范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订有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测量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也可以是计算机软件、应用模型等。二是确定研究成果的结构。研究成果一般由六个部分组成:题目、署名、引论、主论、结论、引文注释和参考资料。三是撰写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撰写通常有四个步骤:确定题目、拟定提纲、成果写作、推敲修改。
比如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探究基础,可以选取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养成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