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粟
2015年3月7日,荆州市沙市区荆堤路53号。
一个身穿制服的男人站在了53号大门前,将手中的最后一张封条贴在了门上。三十多年来一直进出这里的人们,对这张封条虽然有所准备,而看到它的到来,不免心生些许忧伤。
这里是曾经叱咤中国日化行业的第一品牌“活力28”的厂房。如今,残砖和荒草布满了门前的小路,白色的厂房大楼虽然还屹立在那,但早已不见往日的雄风。昔日洗涤业巨头,如今却是铁门紧锁,这样的场景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日化市场开始风云突变,各路品牌争霸天下硝烟四起。雕牌、汰渍、立白、奇强、奥妙、白猫垄断着国内超过80%的市场,而“活力28”却难觅踪影。究竟是什么让“活力”消失殆尽的呢?
“活力”的来源
1951年,年仅14岁的少年滕继新经人介绍,来到了当时的湖北省沙市油脂厂,开始了每天做学徒工的生活。勤奋聪慧的少年凭借他热情、肯吃苦又有号召力的正能量,从青工、班长一路做到了副厂长。1980年,沙市日用化工总厂成立,而滕继新被推举担任总厂厂长。
虽说是当时沙市最大的轻工企业之一,但却是外强中干。银行欠债4500万,1300多名职工工资难以按月兑现。很快,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第一次面临生存压力。
正在此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
1982年,滕继新在一年一度的广交会上结识了荷兰一家日化厂,荷方想将超浓缩洗衣粉的配方转让给中国企业,而滕继新凭借他敏锐的市场嗅觉,感到这个配方能使企业重获生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项目很快便在沙市日化厂开工了。
有了好产品,不能没有好推广。滕继新经过深思熟虑后,冒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可是问题来了,巨额的广告费从哪来?
向银行贷款做广告,对当时的沙市人来说可谓石破天惊,包括来自政府方面的各种质疑声自然也不断涌出。但此时的滕继新却拿出了他勇于开拓创新的魄力,通过不断的上下奔走、说服引导,“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终于通过央视传到了千家万户。
或许滕继新和沙市政府领导都没有料到,“活力28”的春天很快到来。“那个时候来公司要货的人越来越多,鼎盛时期,提前一个月打款的客户还不一定能拿到货。排队提货的大卡车,延绵数里排好长的队,直到荆江大堤上。”曾经的老员工提起“活力28”当年勇时,脸上总挂着傲娇的神情。
高达76%的市场占有率使得“活力28”迅速跃居洗衣粉行业霸主地位,其创造的辉煌奇迹和国内市场的诸多第一,至今仍令业界感叹: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洗衣粉广告的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第一个赞助春节晚会的企业;第一个进入全国500强的日化企业;第一个产销超过9万吨的洗衣粉企业……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让无数人跌破眼镜。
表面风光,内里“虚胖”
人在辉煌的时候最容易得意忘形。滕继新也不例外,他和决策层们规划着,要打造一个“活力28”王国,让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借助“活力28”的品牌取得成功。此外,“活力28”还屈从当地政府意志,兼并重组了不同行业的一大批本地僵尸企业。于是,洗发水、香皂、卫生巾、杀虫剂,甚至矿泉水等产品很快进入了“活力28”的大家族,形成了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达12亿元。
表面风光,内里“虚胖”。盲目扩张为它后来的衰败埋下了巨大隐患。1995年,“活力28”呆账死账达两亿多元,拳头产品洗衣粉也销量递减。无奈之下,滕继新不得不一边考虑上市,一边考虑利用“合资”来吸收资金血液,而合资的最终结果却是让滕继新从此一蹶不振。
德国美洁时公司早已觊觎“活力28”的高市场占有率,1994年,他们主动找到“活力28”。很快,双方拉开了台资的序幕,或者说“活力28”从此落入了合资的陷阱。本以为用“活力28”之名,借外资之势可以捞个满盆金,不料合资后的美洁时公司每年拿出的只是一张亏损的报表。自1996年底合资公司正式投产开始,除了集团开董事会外,中德两方根本不闻不问。从此两家公司就一直在合同的纠纷中搅个不停。
就在“活力28”与德国美洁时成立合资公司的三个月后,“活力28”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可让滕继新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地政府在企业一上市就劝其退休,理由是他已60岁。尽管对“活力28”充满感情,却不得不无奈地悄然谢幕。
合资、上市,看似“双喜临门”的大好事,可事实却非如此。“活力28”在上市申报过程中,向证券监管部门瞒报了合资这一重大事实,且还虚增利润1667.7万元。
1996年公司发行股票上市后,募集资金15亿元,大致相当于全年洗衣粉销售额,等于是再造了一个“活力28”。这本应该是企业起死回生的绝好契机,可惜当时企业募集的资金不够填补越来越大的窟窿。1997年底,公司实施配股,再次募资1.4亿元,这些钱当然也是丢进无底洞。
1999年8月31日,“活力28”公布中报,亏损2亿元。如果说,以前的“活力28”以它的辉煌被人们刮目相看的话,那么这次的巨额亏损,则让市场又一次震惊。因为“活力28”在上市申报过程中及上市后的3年间,多次发生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2000年,证监会经调查,对其作出处罚决定。“活力28”被勒令资产重组。
2000年5月19日,还在为重组忙碌的“活力28”领导班子接到市政府通知:从即日起,由本市天发集团与“活力28”重组。此后,“活力28”上市公司更名为天颐科技。这场日后被媒体称之为“政府行为”的重组着实让“活力28”难以接受,但作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命令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天发接手后,“活力28”的经营每况愈下,年产销量仅5000吨,还不到企业鼎盛时期一个月的销量。终于在2006年,公司宣布停产。
虽然在2007年底,湖北稻花香集团从天发手中租赁“活力28”的品牌、厂房、设备30年,似乎“活力28”又出现转机,但也仅仅在2012年迎来了短暂的昙花一现,此后便香消玉殒。公司股东于2015年2月12日决定解散公司并清算。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活力28”的失败,原因也是多样的。
鼎盛时期的“活力28”,滕继新的扩张规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长远看,单一的产品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避免风险,多业并举可以给企业加大抗风险的砝码。更何况滕继新选择的都是日后成长性很强的行业,像洗发水,纯净水、香皂等。但这些前瞻性的产品没有像洗衣粉那样再辟先河,却只留下悲怆的足音。
大肆盲目地扩张、经营管理的混乱、账款难以回收等问题,是导致当时“活力28”病入膏肓的重要因素。
公司上市后,企业高管曾选择“弃旧图新”,在“活力28”的基础上,陆续推出波尔系列产品。但其结果却是在强手如林的洗涤剂市场竞争中,不仅波尔系列难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反而使原有的“活力28”品牌名落孙山。这种狗熊掰玉米——顾此失彼的新产品开发方法,意在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态,但实际上使多年积累起来的“活力28”品牌效应、无形资产大部丧失了。
此外,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常使用的招数就是换人,如同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被逼宫一样,滕继新的突然下课以及此后几番折腾,企业元气大伤,还如何再现当年辉煌。
“花白飘零水自流”,一朵昔日的活力之花,就这样颓然凋零,一个本该优质的上市公司,也如逝去的流水般了无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