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忱[河北省承德市司法局]
“十制并施”筑平安
承德市司法局举办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
河北省承德市自2008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断创建、完善和落实“十项机制”,全面加强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和帮扶,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步入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轨道,形成了社区矫正“承德模式”。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0071人,解除矫正7240人,在册2831人,再犯罪率仅为0.19%,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改造效果,促进了“平安承德”建设。2013年,承德市司法局被河北省司法厅授予“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河北省司法厅对承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给予单独通报表扬,全国先后有180多家单位前来承德市观摩学习社区矫正工作。
推进社区矫正公正化评估机制。收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委托书后,市各县区司法局及时指导拟适用社区矫正被告人、罪犯居住地的司法所进行调查,并指派2名以上具有公职身份的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认真、规范、公正的审(裁)前调查,在10个工作日内形成调查笔录和提出调查意见,报县区司法局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书。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审(裁)前社会调查评估7012人,社会调查评估率为100%,人民法院对司法局社会调查评估采信率达96%以上,位居全省首位。
完善社区矫正多元化教育机制。承德市采取多种方式,坚持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元化教育。一是按月开展常规教育。司法所每个月对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开展集体教育、个别谈话教育、综合表现汇报各1次。二是按时开展劳动教育。全市司法所已建立“育新田”“育新园”等社区服务基地132个,多数司法所利用社区服务基地按时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劳动教育。三是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在承德监狱和上板城监狱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警示教育基地”2个,定期组织县区社区服刑人员现场聆听罪犯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四是集中开展教育培训。2015年,市司法局成立了承德市社区矫正教育培训中心,已举办集中教育培训班28期,免费教育培训社区服刑人员2290人。与上板城监狱协商制作了社区矫正警示教育片,用5名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而被执行监禁刑罚罪犯的现身演讲为参训人员“敲警钟”,案例真实,视频直观,演讲警人,效果显著。
创建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机制。承德市对符合条件的22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统一使用手机进行定位监管,手机入网率80%,应定率100%,在定位执行中,将新入矫和已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间隔时长均设定为1小时;为市、县、乡三级300多名社区服刑工作人员配备了移动式监控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监管,并坚持手机定位情况逐级日报告制度,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效果。河北省司法厅在历次抽查中,承德市的手机定位失败率在全省最低。今年5月,承德市在全省率先以司法所为单位组建社区矫正“微信管理群”,实现“定位+微信”一体化监管模式。目前,全市220个司法所实行了“微管”,覆盖面达100%。县区司法局为司法所配备了 187个“指纹+人脸”识别考勤机和172个执法记录仪,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教活动进行全程记录和考勤。
承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处处长王富忱(右)在宽城县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执法检查
落实社区矫正严格化管理机制。承德市统一完善18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特别是手机定位、微信群管理、外出请假、违规惩处等监管制度落实认真、执行有力。严格社区服刑人员“定位+微信”管理,凡是无故不定位、欠费停机超12小时、无故关机超6小时、越界、人机分离、超过30分钟不回指令的一律给予警告处理;严肃把握社区服刑人员法定请批假事由、程序和期限,对于重点人员和未实行定位的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准批假,凡是批准外出的按要求填全手机定位平台“请假登记”栏信息,并逐级报送备案;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奖惩制度,全市对具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社区服刑人员报请裁定减刑5人,占全省总数的55.56%,对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提请撤销缓刑和收监执行74人,占全省总数8.1%,给予警告1214人次,占全省总数的26.5%,有力震慑了社区服刑人员,有效减少了严重违规被收监和再犯罪问题的发生。
创立社区矫正联合化检查机制。承德市在全省率先组成由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四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定期对各县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纠正,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今年,按照承德市司法局相关工作要求,各县区司法局联合检察院组织开展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社区矫正执法自查自纠专项行动,对照《承德市深化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中“十项规范”逐所督导、逐项检查、逐条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检察机关向司法所下达4份《巡视检查意见书》,起到了以督察促执法、以执法促落实、以落实促规范之目的。
建立社区矫正常态化培训机制。承德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普遍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内容的全员社区矫正业务大培训。近几年来,承德市司法局坚持创新的培训理念和方式,由市社区矫正管理处的同志前往各县区亲自授课,把培训范围扩展到乡级政法委书记。今年6月13日至16日,承德市司法局举办了由各县区司法局局长、分管副局长、社区矫正管理股股长、1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各司法所所长280人参加的“四长+1”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3月,市司法局下发通知后,鼓励并支持全市74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与考试,上半年47人参加考试,考过37人,通过率78.7%,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创造了必要条件。
开展社区矫正宣传活动
推行社区矫正模式化管教机制。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制定矫正方案1个、建立矫正小组1个,每天进行手机定位抽查1次,每个月开展集体教育1次、个别教育1次、社区服务1次、综合表现汇报1次、日常考核1次,每半年进行评议鉴定1次,每人建立完整规范的矫正档案1个,这是承德市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十个一”教育管理的统一模式,增强其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并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教育改造积极分子。如兴隆县社区服刑人员詹某某带领农户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使全村年增收960多万元。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救洪水遇险群众6人,因此给予减刑2年,去年初还被选为村主任。
实行社区矫正广泛化帮扶机制。坚持制度化、严格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教服务,是承德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的基本方法。承德市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做到“十必访、十必谈”(社区服刑人员有抵触情绪时、思想有波动时、不按时接受集中学习教育时、不按时参加社区服务时、外出不请销假时、家庭出现变故时、生活有困难时、社会交往有异常时、发现有违法违纪苗头时、违规受到处理时必访必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其排忧解难。王某为失去右手三级伤残的社区服刑人员,父母无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双滦区双塔山镇司法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还帮助他开了一个小卖部。丰宁县大阁镇司法所所长刘福成为一名困难社区服刑人员担保贷款5万元开办一个门市。近几年来,全市协调有关部门为2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低保,为2727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责任田,指导帮助3045名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帮助24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改善了家庭关系,使他们沐浴在大墙外的“温暖阳光”下。兴隆县蘑菇峪乡社区服刑人员陈某某痛恨自己过去的违法犯罪行为,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于去年1月5日通过自愿捐献遗体的实际行动来答谢回报社会,成为河北省社区服刑人员自愿捐献遗体之首例;丰宁县大阁街道社区服刑人员罗某某,通过他成立的光灿慈善组织为家乡父老筹集款物10多万元,成为承德市社区服刑人员自愿奉献爱心、善行家乡、回报社会之首例,因此给予减刑6个月。
承德市司法局在县区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培训
健全社区矫正综合化保障机制。一是落实组织保障。2010年,经承德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承德市及其11个县区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后经编制部门批准,市、县两级在全省率先全部设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处、股),做到了机构专管、工作专人、人员专职。同时对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任务,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市司法局和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社区矫正业务经费保障的意见》,近两年,全市共落实社区矫正业务经费600多万元。三是落实舆论保障。承德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社区矫正取得的经验和效果。几年来,承德市在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关社区矫正工作方面的稿件达380多篇。四是落实监督保障。承德市检察院和司法局联合制定了《承德市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对应的同级检察机关开放本级社区矫正信息和手机定位平台的查看权限,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手机定位情况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全程动态监督。
坚持社区矫正过错化追责机制。承德市在全省率先以市委政法委的名义制定出台了《承德市社区矫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于违反《办法》规定的20种一般情形和11种从重情形之一的执法过错责任人进行追责;对于纵容、包庇、袒护违规违纪社区服刑人员而不查处的和因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弄虚作假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行为而导致社区服刑人员虚管、脱管和再犯罪的,发现一起倒查一起。目前,全市已追究执法过错责任人员25人,以此促使社区矫正工作者依法行政、依法管教和依法奖惩,敦促社区矫正工作责任落实和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