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容容,徐永志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0405)
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探究
张容容,徐永志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0405)
文章着眼于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浪潮,以解决教学与就业不对称问题为研究点,将“行动导向”理念与“翻转课堂”形式相结合,引入PMBOK九大知识体系之一的项目整体管理为手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教学,构建教学模式,并以实证研究检验本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行动导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整体管理
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明晰方向——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然而,发展至今,中国传统的“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社会文化价值取向仍然深刻影响、甚至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2]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教研究之道上的根本问题。
教育研究者们不断探索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等方法,但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较忽视对学生知识掌握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 “重知识,轻技能”,一边倒向了“轻知识,重技能”。
本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知识、技能中找到一种平衡,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同时提升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
(一)关于行动导向的相关概念
“行动研究”的概念80年代引入我国,深受德国创造的Handlungsorientierung (英文为action-orientation)导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译为“行动”、“行为”、“活动”。[3][4]T.特拉姆(Tramm)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旨在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H.Gudjons(1994)指出:行动导向教学不是教学法理论,而是“一个教学原则,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化理论的)理论验证,并在不同的课堂情景中得以实现。劳尔·恩斯特(Laur Ernst)主张“行动即学习原则(Handeln als Lernprinzip)”。马庆发认为行为导向“实质上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5]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6]
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与基于科学结构的理论导向学科体系相比照而言,是基于职业情境的。[7]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每个要素中都体现“实践到理论”“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多于理论”的观念。其要求教师在行动中引导、组织教学,学生则通过任务引领来开展学习,在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展开自我管理式的学习,从而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因此行动导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可改变传统师生地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2]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课文法、互动-小组作业、演练示意图、专家访谈、教学游戏等,强调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参加全部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8-9]
本文的观点是,行动导向是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谓“行动”是以适应就业岗位为特定目标的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的手段。
(二)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颇具有争议。众所周知,翻转课堂的起源应归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且机缘巧合的由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的可汗学院推进入北美乃至全球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并受到热捧,韦斯利.贝克提出的让教师“成为身边的指导”替代以前“讲台上的圣人”,成为大学课堂翻转运动的口号,在美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范式:林地公园高中模式、可汗学院模式、河畔联合学区模式、哈佛大学模式。[10-11]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两点:(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概念阐述。如:重庆市聚奎中学的张渝江在其《翻转课堂变革》中介绍了翻转课堂早期实践及典型范式。(2)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分析。国内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认识阶段,国内学者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提出了自身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①曾贞绘制了“翻转”教学图示,此模式仅仅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体步骤和基本框架,并未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缺乏学生课前与课后的任务设计。[12]②张金磊等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能够较为全面的阐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但缺乏课后设计。[13]③钟晓流等构建出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以一种环式的结构将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此模式对于网络基础建设要求较高,未提及学习资源的构建。[14]
国内翻转课堂已经历了第一代导学案式的“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尝试,正经历着可汗学院启发下的第二代利用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尝试,而未来的翻转学习应构建在更为宽厚的学习资源基础之上,通过翻转建构学生自己的学习系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岗位就业能力。
(一)构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教学
行动导向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自主的、有教师引导的“行动”构建学习;翻转课堂作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有效教学方式,突出强调课前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课中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内化过程。二者都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教学”。本文研究的“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便建立于此理念之上,关注高职课堂的教学,强调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学习,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为目标。
(二)构建方法——导入PMBOK的项目整体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十分看重学生就业,教学如何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是职教研究的核心问题,故,学校的教学模拟企业项目实际流程来开展的方式倍受推崇,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中的项目教学法。
PMBOK是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的缩写,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15],是世界项目管理领域公认的关于涉及项目管理的知识要点的系统性集成,包括九个知识领域: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与冲突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整体管理。并确定项目管理的工作过程为五个步骤: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16]本研究综合PMBOK的项目整体管理开展课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形式,体现行动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项目整体管理是指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汇集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对所有项目计划,进行整合执行及控制,以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的全部工作和活动过程。[16]强调各个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对项目生命周期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针对高职教学,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以PMBOK的项目整体管理为主线,分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行动”学习,构建“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图示如下:
教师(PMO)(学习引导者)项目目标项目设计项目里程碑确认项目协调项目验收启动计划执行收尾项目范围确定项目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间计划项目风险规避沟通与冲突协调(项目执行者)学生项目成功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资源设计引导课堂交流把握课堂进程教学反思与研究课程总结与评价课前课中课后项目知识学习项目汇报交流总结学习与收获(学习主体)
图1 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
① 角色分配。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皆有双重角色。针对课程实现,教师是课程学习的引导者,承担学生学习脚手架的职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个人学习行动、小组学习行动、全班学习行动逐级开展学习。针对项目实践,教师转化为PMO(项目经理办公室:是在管辖范围内集中、协调地管理项目的组织单元。监视项目、大项目、或各类项目组合的管理。[15])角色,把控项目的整体进程与质量;学生是项目执行主体,以PMBOK的九大管理体系与五步骤开展项目,确保任务有效完成。
② 项目执行。课程开展以行动导向的项目为主线,实施PMBOK的项目整体管理,从制定项目目标到完成项目,经历项目生命周期的四个环节:启动、计划、执行、收尾。启动阶段,由教师以PMO的身份承接(设计)项目任务并下达给学生(项目执行者);从计划到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承担项目协调工作,保证学生项目团队工作的有效开展,解决学生项目团队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对每一个项目里程碑(项目中的重要事件,通常指一个主要可交付成果的完成[16])都要确认、审核,保证项目有质进展;项目收尾阶段,承担PMO角色的教师需对各学生项目团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做出评价。
项目执行模块中,学生是项目执行的主体。根据课程虚拟项目与实际企业项目之间的差别,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规律考虑,在导入的PMBOK项目整体管理中仅涉及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沟通与冲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六个方面,不对成本管理与采购管理做要求。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前测选拔项目经理,再由项目经理组成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完成项目周期,运用六个管理手段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③ 课程开展。课程以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展开,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与学生分别以学习引导者和学习主体介入。课前阶段,教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了解学情、分解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开展准备软硬件资源;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学习任务、开展与项目有关的知识学习。课中阶段,学生是课前学习效果展示的主体,在项目推进的每一里程完成既定的项目任务,并在课堂中研讨、交流汇报;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引导课堂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控制课堂进程。课后阶段,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做出自我与小组评价总结;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总评的同时反思课程教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为了检验“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对改进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本课题运用个案研究法,选择A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网络信息编辑实务》课程教学开展实证研究。
(一)前期分析
1.需求分析
《网络信息编辑实务》课程在A学院归口于市场营销专业,面向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高职课程特色。课程内容涉及图文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分析、原创信息编撰、专题整合及互动实现等。作为新兴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必选课,《网络信息编辑实务》课程有其综合性与跨界性:其一,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所涉及的内容与服务形式十分广泛;其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较高,既要有传统的文字图像采集、甄别、编撰能力,又需要有适用于电子平台的图文编排能力,更需要有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学生在掌握网络信息编辑的各项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传统的授课中,知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苦苦记住概念,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作业大多为碎片化的,是教师根据每一学习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设计目的往往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内容,巩固知识。学生在完成了一个个为学习知识而设计的作业后,看重的仅仅是最终本课程能否合格。很显然,传统的教学中,只实现了知识传递的过程,忽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无视企业岗位的用人要求。由此,强调行动导向,创设情境,化零星的课后作业为依照企业岗位工作而设计的整体项目实训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学生如何掌握网络信息编辑的理论知识来帮助自己实现项目工作更是教学的重点。本研究模式的创新点亦是基于此: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实现项目推进。
2.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者所在集体的氛围、教学硬件条件“软”、“硬”两个方面。本研究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立项课题,新的教学模式实验得到了学校领导及教学督导的支持。作为高职院校的师生,非常能接受行动导向的概念,但翻转课堂的实践本校中未曾有教师涉步。A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是广东省精品专业,独立于海珠校区,有专门的校区图书馆,硬件设施良好,课室中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1台教师机、65台学生机、电子白板、交换机(可由老师控制学生机是否连接因特网)。课后学生亦全部有电脑可使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优越的硬件条件,为课程教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平台保证。
3.学习者分析
本研究选择的授课班级是A学院市营13④班,市营专业13级共有4个班,仅4班为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网络信息编辑实务》是针对此方向的行业需求所开设的必选课,课程在第3学期开设,之前学生学习了《商务信息搜索与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同步学习的相关课程有《电子商务网页设计》,学生已具备收集信息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但前期课程中,没有审美与文学修养方面的课程,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与版面的审美感不强,加之生源多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且习惯于接受灌输式教育,懒于思考,以完成功课获得及格分数为目标。全班共58人,外加4名重修学生,班级人数较多,大班授课难以兼顾个性需求。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将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与项目设计
《网络信息编辑实务》课程共63学时,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网络信息编辑实务》教材。教材包括网络编辑工作、网络信息筛选与归类、网络内容编辑、网络原创内容、网络专题策划与制作、网络互动形式和网页制作七大章节,因为第七章与同时开设的《电子商务网页设计》课程内容重复,故本门课不讲此章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对应网络信息编辑的岗位工作,设计“基于XX平台的主题性网络信息整合设计”项目,此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在掌握以上六大知识模块的基础上,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平台不限,可以是与电商有关的网页、贴吧、微信公众号、APP、电子宣传册等等。项目团队根据兴趣与所选平台确定信息主题与定位,完成整体项目的信息收集、筛选、编辑、专题策划、模拟互动等环节。
2.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分三个维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网络编辑及其岗位要求;掌握网络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归类方法;掌握网络稿件修改的方法,能拟制合适的标题与关键词;能合理运用超链接整合文章;了解网络原创形式,掌握实施采访方法,能独立撰写网络稿件;掌握网络专题策划与制作的方法;了解网络互动形式,掌握网络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掌握网络论坛与博客管理方法。
② 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各类搜索引擎搜索有效信息;能熟练使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设备等采集并保存图片、视频和声音信息;能编写商务资讯信息,并能对图片、视频、声音进行文字描述,达到商业推广的目的;能根据要求选用编辑软件处理图片、音视频;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发布途径,及时发布信息,并能对发布信息进行更新、修改、删除等操作。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能顾及网络媒体、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白网络编辑的社会责任,具有意识形态、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
3.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是围绕项目工作来设计的,主要用于课前学习。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课程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关于项目管理的知识。基于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虑,课程知识点部分的教学资源,教师提供每一章节的PPT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此PPT与教材为提纲扩展知识,制作自己的PPT,并需要在全班交流;项目管理部分的教学资源由教师提供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如何确实项目范围、如何制作项目进度表、如何控制项目质量、如何规避项目风险、怎样让你的组员各尽其用、有矛盾冲突了怎么办。项目管理部分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如何更好的开展项目,并不要求掌握项目管理更深层次的理论,所以微视频设计主要围绕本课程所开展项目可能涉及的问题展开,表述也是简单明了。
4.教学流程设计
整门课程63学时分配在16周完成,每周4学时。依照研究开发的“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教学以“基于XX平台的主题性网络信息整合设计”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师通过能力与知识综合前测,选拔项目经理,再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执行任务。在项目从确定目标到实现的过程中,学生团队在教师指导下由项目经理带领完成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收尾四个环节。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往往在课前进行,在每个项目里程碑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实施项目,遇到问题由项目经理通过移动平台与PMO身份的教师沟通、获得指导。课中主要以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汇报的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以旁听的方式加入到每个项目团队的讨论中,方向性的指引,问题式的引导,具体解决方法仍然由学生提出;全班交流,是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里程碑,项目团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作品逐步展现给大家,互相质疑、评价,同时起到互相竞争、激励的作用。课后教师召开项目经理会,了解团队工作情况,评价项目质量,提出下一步的要求。
5.评价指标设计
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来自学生个体、学生团队、教师三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来自学生、教师、督导与教学单位三方面。
①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此部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课程进展过程中,随着项目的执行,项目团队在每一个里程碑都需在项目经理带领下进行互评,以控制项目进程与质量,同时,教师通过课堂讨论、汇报交流及召开项目经理会掌握各团队学习情况,对项目团队形成阶段性评价;学生课后通过撰写《实训报告》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师根据与所提交的项目终稿审阅、总评。
②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此部分评价主要是总结性评价。学生通过学校评教系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做出评价,并在《实训报告》中表达出对教师教学的肯定与否定;学校教学督导与各听课教师亦对教师教学做出评分、给出意见;教师通过撰写《课程总结》反思教学情况,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做出自评。
(三)教学实施
研究将整门课程视为一个项目,教师为课程的项目经理,把控课堂进程,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教学实施同样根据PMBOK的项目流程,以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个步骤开展。
1.课程启动
教师在开课前一学期接受教学任务书,了解学情,进行前期分析,整理教学资源。
2.课程计划
正式开课前,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为期16周的教学进度表,按照翻转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确定教学内容,设计《课前学习任务》、《课堂交流观测表》、《项目经理会议记录表》、《项目团队评价表》等教学工具。此阶段,学生已领取教材,对课程内容有了宏观了解。
3.课程执行
第一次课程,教师介绍全新的教学模式,说明教学改革的意义与期望,开展前测。前测题目为“聊聊自己的上网经历以及对网络信息编辑的认识”,要求学生以PPT演示为主线,其它表现形式不限,测试目的有二:其一选拔项目经理,其二全班综合素质摸查,测试要点为:语言文字撰写能力、图文编排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意能力。
通过前测,老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选出10人担任项目经理。开课前,老师召开项目经理会议,详细说明项目经理职责及创建项目团队要求。项目经理以演讲形式向全班同学阐述创建团队要求,展现自己的能力与决心,组建项目团队,并确定团队具体项目范围。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引导课堂交流;学生接受项目任务,开展项目学习、按里程完成项目任务、交流学习内容、汇报项目进展。具体执行如表1。
表1 课程执行表
4.课程控制
在为期16周的课程中,老师利用课前课后召开项目经理会议的方法,严格把握课堂进程:课前会议主要是明确本次课堂交流的重点,了解团队课前学习情况;课后会议重点提出每个团队项目开展的不足之处及改进要求与建议。
每个项目团队则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根据课程的进程自行制定《项目进度表》、《任务分工及质量控制表》,并在教师审核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凡是因各种原因没有按进程完成的任务,需要团队或个人另行安排时间完成任务,特殊情况可撰写《项目风险规避申请》。
5.课程收尾
第15、16周最后两次课程,学生项目团队汇报整体项目完成过程、展示项目成果;教师做课程总结,向学生汇报课程执行过程,回顾教学知识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尚存问题,提出解决方向。
课后,教师召开最后一次项目经理会,以访谈形式了解各团队成员整体执行情况,收集课程学习文件(包括项目PPT、知识点学习PPT、课程总结及分工评价表等等)。最后,教师整理教学文件按照评价设计给出总评分,并反思教学情况、开展教学研究。
(四)应用效果评价
1.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价
课程结束,学生需要在学校的评教系统对老师教学做出评价,并撰写《实训报告》。本课程,学生评教分数为89.57分。学生《实训报告》按照“我的收获,我在小组项目中所做的事情,有什么不足”三方面撰写。研究组按照《实训报告》进行编码,设计“课程任务明确”、“知识点的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关键能力提升”、“对任务完成的满意度”、“对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学习对就业的帮助”七个编码,评价情况如表二。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学生普遍反映能较好地认识课程任务;专业技能的提升幅度高于知识点的掌握;绝大部分同学在提高课本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关键能力亦有所提高,主要集中于“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与毅力”两方面;对课程与任务完成的满意均达半数以上,其中对课程的满意度高达91%;近半同学提到本课程的学习对将来的工作有挺大帮助。
表2 学生《实训报告》编码评价
2.学生成绩所反映的客观评价
按照设计的评价方法,学生成绩分为平时、实验、期末、总评四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与课前知识点学习情况;实验成绩为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成绩为课程收尾阶段,师生对各项目团队与个人做出的总结性评价。平时、实验、期末三部分成绩按10%、30%、60%的比例生成总评分,具体分数统计如表三、表四。表四的平时成绩数据反映出98%的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课前学习,保证出勤率;实验与期末成绩比对,或看出课程进程中认真完成项目的学生,最后产出的项目质量也较有保证,即行动力度与成果产出成正比;总评成绩反映出,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以上层次,这对于一门以往不受学生重视的专业选修课程而言,是不小的进步。
表3 总评成绩分析表
表4 成绩分析表与考试成绩分布图
人数302520151050考试(考查)成绩分布图80-8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0-990-100分数
3. 教学单位评价
教学单位通过教师听课汇报,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教学文件检查等诸多手段了解教师上课情况,给出总结性评价。教学单位对本课程的综合评分为90分。
4.教师自评
课程结束,任课教师回顾课程教学,总结“教”与“学”两方面,反思不足,提出改进方向,自评为88分。
(一)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对项目教学具有有效性指导
1.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具备通过自我行动掌握知识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依赖、从众心理较强,对自己的能力了解不充分。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本身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需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与鼓励。正如一颗小苗,需经历风雨才能长大,学生也需用自己的学习行动实践才能收获。
2.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关键能力的提升。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自主行动掌握知识更为有效,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能先主动思考、主动行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能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能感受到团队的同伴学习、老师的随时帮扶,学习积极性更高。除此之外,在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适应企业岗位的就业关键能力都同步提高:表现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因此自信心也随之提升。
(二)“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应用的注意点
1.对于研究能力较低的学生封闭式教学资源较开放式教学资源更有利于学习。
本课程知识点部分的资源是教师提供的PPT,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扩展补充,形成自己的汇报课件。本意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认识,同时提升其信息筛选能力。但研究实验表明,此法不太适合初次尝试“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的高职学生,原因有三:其一,此阶段学生研究能力较差、知识结构不系统,学习课件构建多是信息的拼凑,自己理解表述的内容不多,教学资源设计的初衷未充分实现;其二,鉴于学生的能力,此方法增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反应课程压力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因为面临毕业,明白“压力就是动力”,故能积极参与课程,但如果是在低年级开展,可能会出现集体放弃学习的现象;其三,在教学资源中使用更多教师制作的课件,能让学生课前学习时有更强的“课堂感”,即学生会感觉犹如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更加亲切。
2.明晰的任务传达与进程控制,有利于保证教学的顺利推进。
以往的教学,最头痛的是学生作业拖拉,教学进度很难控制,学生对课程兴趣不大时出勤率特别低,抵触情节比较大。在导入了“行动导向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的模式”之后项目被分解成若干个里程碑,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项目检验工具控制管理,每位学生都分配有具体的项目任务。如此,学生明确自己在课程中到底是在做什么,有的团队甚至与真实的项目结合,更加能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愿望也逐渐表现出来,学习不再有老师强制要求的感觉,而成为了学生的责任、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明晰的任务传达与进程控制,有效保证了整个教学都能按计划执行,并获得成效。
[1] 杨进. 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04(4):36-39.
[2] 壮国桢.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 姜大源. “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 外国教育研究, 2003(1):26-31.
[4] 姜大源.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5):37-39.
[5] 陈曦萌. “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沿革及内涵[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22):11-14.
[6]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4):5-11.
[7] 姜大源.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 教育研究, 2004(5):49-53.
[8]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组.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 职教论坛, 2002(18):5-10.
[9] 刘邦祥. 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 职教论坛, 2006(2):4-8.
[10] 何克抗.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7):5-16.
[11] 张渝江. 翻转课堂变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10):118-121.
[12] 曾贞. 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7):114-117.
[1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14]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58-64.
[15] 柳纯录.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8.
[16] 骆珣. 项目管理教程[M].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5.
(责任编辑 潘志和)
A Study on Action Oriented Method and Flipped Classroom
ZHANGRong-rong,XUYong-zhi
(Department of Art & Design,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05, Chi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this research combines the action oriented method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introduces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of 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model, it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are the center with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n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n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is teaching mode.
action oriented metho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2016-08-10
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GDJY-2014-B-b174)
张容容,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G718.5
A
1674-0408(2016)04-0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