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如国,李玉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设计
范如国,李玉龙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企业低碳减排中的低碳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属于私有信息时,政府需要甄别其碳减排的真实能力并对其减排努力实施有效的激励。针对上述问题,运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且企业低碳技术为连续类型下的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契约;对比分析了只存在道德风险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期望收益减少,企业的减排努力程度降低而收益增加;政府应针对不同技术类型的企业设计差异化的契约激励模式,不但可以起到自我选择的甄别作用,还能诱导企业提高低碳努力程度。
单一信息不对称;双重信息不对称;激励契约;低碳发展
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这样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就对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契约问题展开了很多研究。Kreps[1]认为通过提供一系列的契约供代理方选择可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为实现对代理方的信息甄别提供了参考。 Sheriff[2]认为信息不对称限制了政府对收入再分配和污染控制的能力,建立线性反补贴激励机制,提出了促进企业低碳减排的有效激励模式。这些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对单一信息不对称以及双重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展开讨论,解决了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机制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提高代理方的努力程度,实现信息甄别等,对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国内关于此类的研究也较多,如刘克宁等[3]研究了在创新产品研发外包服务过程中,如何在众多未透露真实信息的研发接包方中进行逆向选择的问题,为甄别接包方的真实信息,取得满意的外包服务效果提供了参考。侯玉梅等[4]研究了对称和非对称信息下政府如何设计有效的低碳激励机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不足之处在于只考虑了契约签订之后企业的努力程度这种道德风险问题,而忽略了对逆向选择的研究。朱天菊等[5]研究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契约问题,认为引入动态声誉激励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系统的绩效,为政府制定企业减少碳排放的激励契约提供了一种思路。邹伟进等[6]通过构建信息不对称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政府应如何制定优化契约以促进企业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对政府促进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王立平等[7]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认为政府在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活动中应该考虑企业的风险偏好、外在环境等问题,针对企业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激励。杜建国等[8]分别研究了企业类型为离散时的混同契约和分离契约,结果表明政府倾向于采用分离契约,而企业则倾向于混同契约,但是没有对企业类型为连续时更进一步的讨论。这些研究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运用激励理论设计了不同的激励机制,侧重于分析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企业的激励,以及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忽略了企业类型为连续这一客观存在的情况,而且此时政府还要面临对企业的逆向选择问题。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本文在政府激励企业低碳发展方面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考虑了契约签订前后的双重信息不对称情况,而且考虑到减排中存在不同类型企业这一情况,将企业低碳减排技术水平假设为连续类型,这样与实际更加相符。
考虑政府作为委托方和具有不同低碳减排技术的企业作为代理方而组成的激励双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向企业提供激励契约,以此促进企业低碳发展,而企业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契约,这就涉及契约设计的问题,由于本文假设企业的低碳减排技术是处于一个最低水平与最高水平之间的连续类型,因此在双重信息不对称下政府需要设计既能对不同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起到甄别作用,又能对企业低碳减排的努力水平起到激励作用的契约,利用激励相容原则[9],力求经济与环境双赢。参考文献[10]的研究,本文对相关主体做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政府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风险中性,企业风险规避。对企业来说,其效用函数是风险规避型,即uE=-e-ρω,其中ρ是风险规避程度的度量,ρ越大表明企业的风险规避程度越强,ω是企业的实际货币收入。
假设3:企业的低碳减排量q(e(k),k)与其低碳技术水平和努力程度均相关,函数关系表示式为q(e(k),k)=ke(k)+ε,其中ε为外部随机因素,它随机不确定地对企业低碳减排量产生影响,且ε~N(0,σ2)。
假设5:政府具有双重信息不对称:一是契约签订之前对企业低碳减排能力不了解;二是契约签订之后对企业低碳减排努力程度无法观察。所以政府只能通过观测到的企业低碳减排量q(e(k),k)提供给企业线性激励支付:s(k)=α(k)+β(k)[q(e(k),k)-q0][11],其中α(k)≥0为企业低碳减排量q(e(k),k)≥q0时,政府的固定激励支付,可以视为政府对企业进行低碳发展的补贴,衡量的是政府对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q0是政府为企业设定的最低低碳标准;β(k)≥0为激励系数,衡量的是政府对企业低碳发展的激励强度。
(1)
因为企业为风险规避型,所以根据确定性等值法(参考文献[12])可求解企业期望收益如下:
(2)
综上可知,企业的决策问题就是在激励契约(α,β)中,选择最优努力程度e来最大化其期望效用,而政府要让企业接受契约,需要使企业的期望收益不小于企业的保留收益,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政府根据企业低碳减排量支付企业一定的费用,并实现自身期望利润最大化。为了体现信息的价值,下面分别讨论单一信息不对称和双重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契约设计问题,并将二者进行比较,以期得到有益的结论,对政府进行低碳激励契约设计给予理论和实践指导。
3.1 单一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契约
根据文献[13]的研究,当企业的努力程度不能被政府所观测时,企业就有可能做出不利于政府期望的行为,比如企业会为了自身利益降低减排努力水平,于是低碳减排量会相应的减少,从而给环境造成损失,企业则完全可以将这种损失归咎于外部随机因素ε的影响,政府也无从考证企业是否在努力进行低碳减排,这是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此时,政府无法直接根据企业的低碳减排努力程度进行激励,鉴于此,政府只需将所有类型企业视为同质的,设计混合型激励契约[14],通过单一类型的激励契约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激励。忽略式(1)中企业之间低碳减排技术水平的差异,同时无论任何技术类型企业都将获得相同的固定激励支付,企业之间的激励提成比例也一样,即混同激励,此时的激励模型为:
此模型中,IC为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IR为企业的参与约束,当企业的期望收益小于其保留收益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会立即结束。求解规划模型P1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1:混同激励模型P1的最优参数配置如下所示:
(3)
(4)
企业的次优努力水平为:
(5)
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6)
(7)
由命题1可知,单一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企业低碳减排量的最优期望值为:
(8)
分析式(5)可得:碳减排努力程度e*是政府激励系数β的增函数,表明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激励契约参数对企业低碳减排进行有效的激励。但是,这种激励机制并没有考虑到逆向选择,对企业低碳减排技术水平也没有加以区别对待,现实中,企业之间的低碳技术水平是有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同时考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则就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
3.2 双重信息不对称下的激励契约
目前有关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忽略了合约签订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且这类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把所有代理方的能力、技术水平等看成是同质的,只提供唯一的激励机制,代理人无法进行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尽管也有文献同时关注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代理方的能力、技术水平等也进行了区别对待,但是均假设其为离散形式的,这与实际情况并不十分吻合。因此,本文中假设企业低碳减排技术水平为连续型,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政府具有双重信息不对称是指,合约签订之前的逆向选择以及合约签订之后的道德风险。单从低碳减排量的期望值来看,Eq(e(k),k)=ke(k),在相同的期望减排量下,低碳减排技术水平k较高的企业需要付出的努力的程度e(k)就相对较低,消耗的努力成本较小,获得的收益较大,因此那些低碳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有隐瞒自己的低碳能力,伪装成低水平类型的动机,这违背了政府激励企业进行低碳减排的初衷。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一方面要保证企业在签订合约之前根据自己的低碳技术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激励契约,另一方面要保证签订合约之后企业付出自身最大努力进行低碳减排,从而实现技术能力信息甄别和低碳努力激励双重目标。
针对上述激励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解决思路:根据“显示原理”[15],针对企业低碳能力的不同设计差异化的激励契约可以诱导企业讲真话。政府在面临不同类型企业时,如果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供企业进行选择,使得企业愿意选择的合约就是政府为其量身打造的合约,这样企业就不会伪装自己,“显示”自己的真实信息,从而实现对企业低碳技术水平信息的甄别。
(9)
(10)
企业的次优努力程度为:
(11)
企业的期望收益为:
(12)
政府的期望收益为:
(13)
由命题2可知,双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企业低碳减排的最优期望值为:
(14)
(15)
4.1 两种情形下激励契约的差异性效果
由命题1和命题2可得:
由此得到结论1和结论2:
结论1:单一信息不对称时政府的激励强度和企业的低碳减排努力程度相比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都要高,而且企业低碳减排量的期望值也比双重信息不对称时高。该结论表明,双重信息不对称时,系统绩效降低,这是由于企业此时有更多的私有信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更多;政府了解的信息越少,企业低碳减排的努力就越少,而且政府在掌握的信息少的情况下,对企业的激励强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小。因此,政府在契约拟定前应该尽可能多的掌握有用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励企业进行低碳减排,达到政企双赢的局面。
结论2:无论是单一信息不对称还是双重信息不对称,政府的激励强度β(k)都随着边际收益τ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在企业层面,随着努力成本系数c、风险规避程度ρ、外部随机因素σ2以及边际收益μ的增加,β(k)则相应减小。该结论表明,在激励企业进行低碳减排的时候,政府自身收益增长的速度直接影响了其激励的动力,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从企业角度来看,在进行低碳减排过程中,当企业足够努力、收益稳步增长、风险较小、外部随机因素影响变大时,政府就没必要向企业支付更多,激励强度自然就会减小。这完全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契约双方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4.2 企业收益分析
结论4:ΔπE与企业的边际收益μ、政府的激励系数β是正相关的,随着μ和β的增加,ΔπE呈平方增加的趋势,而与企业的努力成本系数负相关。该结论表明,随着企业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获得的信息租金也会越来越多,这样就保证了具有较高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不会去伪装,谎称自己水平较低而给政府造成损失,而且也避免出现了博弈结束时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反而比水平较高者获得更多收益的现象。
4.3 政府收益分析
在对激励契约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设定激励契约中相关参数的具体数值来做仿真研究,进一步检验上述结论的合理性,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激励契约参数及其数值
由仿真结果可得结论6和7:
结论6:β*和β**都是k的递增函数,当且仅当k=1.5时两者才相等,其余各点均满β*>β**。同时,α*,α**与企业低碳技术水平k并没有很明显的比例关系。因此,无论是在单一信息不对称还是在双重信息不对称下,固定支付都由政府自身决定,与企业的低碳水平没有很大关系,而激励强度则是随着k的增加而增加,政府在面对不同低碳技术水平的企业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减排的努力程度,而且可以增加双方的收益,充分实现了政府设置激励契约的目的。
图1 k对契约参数的影响
图2 k对博弈方期望收益的影响
图3 k对企业努力程度的影响
图4 k对企业低碳减排量最优期望值的影响
图5 k对信息租金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双重信息不对称下,政府如何促进企业提高减排努力程度,并甄别其真实低碳能力的双重信息不对称下企业低碳激励契约设计问题,同时与单一信息不对称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信息不对称维度的增加,系统绩效降低,政府收益减少,企业因为拥有更多私有信息而可以选择降低减排努力程度而获取更多收益。所以政府在设计激励契约时应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鼓励企业低碳发展。
[1]KREPS D.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2]SHERIFF G.Optim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politically influential sector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8,55(1):72-89.
[3]刘克宁,宋华明.不对称信息下创新产品研发外包的甄别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14,22(10):52-58.
[4]侯玉梅,朱俊娟.非对称信息下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激励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1):97-102.
[5]朱天菊,姚平.非对称信息下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49-51.
[6]邹伟进,裴宏伟.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企业环境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境,2014,24(3):51-54.
[7]王立平,丁辉.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3-80.
[8]杜建国,崔乾坤,张靖泉.双重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污染减排激励契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12),87-93.
[9]BROUHLE K,GRIFFITHS C,Wolveron A.Evaluating the Role of EPA Policy Levers:An Examination of a Voluntary Program and Regulatory Threat in the Metal-finishing Indust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9,57:166-181.
[10]田厚平,刘长贤.双重信息不对称下销售渠道双目标混合激励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3):34-47.
[11]曹柬,杨春节,李平,等.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分成制契约设计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2):19-30.
[1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2000.
[13]HOLMSTROM B,MILGROM P.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 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1987,55(2):303-328.
[14]因内思·马可·斯达德勒,大卫·佩雷斯·卡斯特里罗.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5]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第一卷):委托-代理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刘传忠)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for Enterprise’s Low-Carbon Development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an Ruguo,Li Yul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Regarding the situation that low-carbon technology and effort level are both enterprise’s private information,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dentify the true capability of those enterpris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incentives to make them work hard on low-carbon emission.To solve it,an incentive model considering both moral hazard and adverse selection i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game theory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theor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enterprise’s low-carbon technology is continuous.Then the model is solved an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only with moral hazard,which is verified by numeral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dual situation,the expected revenue of government decreases,enterprise’s effort level reduces but revenue increases.Government should design different contract menus for the enterprises who possess different low-carbon technology to choose.The menus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self-selection screening,but also can induce th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effort level.
Single information asymmetry;Dual information asymmetry;Incentive contract;Low-carbon developmen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异质性主体行为的产业集群低碳演化模型及其仿真研究”(71271159),国家社科重大基金“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社会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研究”(14ZDA06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态创新机理及其生态创新政策研究”(2014CJY002)。
2016-02-22
范如国(1965-),男,湖北潜江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管理、能源经济和博弈论。
F224;X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