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平
摘 要:通过具体事例对在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赏识教育,从而阐述了幼儿赏识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如何正确运用。
关键词:幼儿;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喜欢得到成人赞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受到成人赞赏后的幼儿心里乐滋滋的。由于“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表现是外露的、坦率的、真挚的、毫不修饰的”①因此,幼儿受到赞赏后便喜形于色,与成人关系更加亲密,并且乐意按成人的要求作得更好,以期再次得到赞赏。赞扬使幼儿注意到自己的某些良好言行,并明白这样做是大家欢迎的。受赞扬时的愉快情绪使幼儿对被赞扬的美好言行产生美好印象,从而乐意重复这些良好的言行。在集体中受到大家赞扬的儿童会更加兴奋、自豪,往往把受到赞扬的事迫不及待的告诉父母、长辈,让他们和他一道分享受赞扬的快乐。
一些儿童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当孩子在活动中有进步时,就受到父母、老师的鼓励,长大后,不但其智力发展状况将比未获得过鼓励的孩子好,而且,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及对挫折的忍受力、做事的耐性也较大;反之,一个缺乏亲情,在有进步时也未受到适当鼓励的孩子,不但其性格易产生消极、冷漠的倾向,而且其智力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也受影响。所以,适时赞赏幼儿的进步,不但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对今后形成健全的个性和良好智力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正面教育,立足于儿童喜好赞赏的特征。幼儿赏识教育是针对幼儿正确言行的正强化,能使儿童因获得心理满足而进一步巩固被赞赏的行为。幼儿园教育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孩子发展差异大,教师要适时、适度、客观、有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这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它将激励幼儿正确的言行,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尊重,让幼儿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造就幼儿的积极行为意识。
但是,幼儿赏识教育也和其他教育形式一样,只有正确应用才能获得积极的教育效果。
一、幼儿赏识教育要立足于对儿童的热爱和尊重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社会的一员,应该受到尊重;而且儿童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自然人,是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三岁左右的孩子自尊心开始发展,得到满足时手舞足蹈,受到责骂时会愤怒、哭闹。所以,对孩子要和蔼可亲、热情帮助、积极鼓励,不能把儿童视为玩物或一无所知的“小家伙”,更不能打骂、讽刺,挖苦儿童和当众数落他的“罪状”,否则将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有了对幼儿的热爱,就容易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赞扬幼儿的进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我们班的浩浩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每次上美术课都乱抹乱画,有一次,我发现他画的太阳很有创意,就当众夸他有进步、画得好,从此上美术课他能静下心来画好后再交给老师,我也根据他的进步给予不同程度的表扬,以此激励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既要培养幼儿的自赏能力,又要努力营造群体赏识的情境
具有自信心是心理平衡的重要标志之一。悦纳自我、赏识自我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和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培养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所应用的方法很多。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答对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并号召全班幼儿表扬他、向他学习,这样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而且,在老师营造的集体赏识情境中,发挥了幼儿集体的力量使赏识教育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幼儿,还有个性发育比较缓慢的幼儿,仅靠老师和家长个人的赞赏并不一定起作用,而在群体赏识的情境中由衷地赞扬他(她)们,鉴于幼儿年龄相近、心理和思维共性较大的特点,发挥幼儿“群策群力”的作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班就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的音乐会、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大胆演唱、朗诵诗词、讲述故事,让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表演,并在表演之后号召全体小朋友集体鼓励道:“嗨,嗨,你(你们)真棒”,让能力弱的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在集体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乐于参于集体活动。
三、要做到家园互通,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幼儿离开父母,逐步融入社会集体的第一阶段。在这期间,家庭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都非常重要,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园可通过家园互动,举行家长讲座、设立家园信箱、个别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家长了解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让教师在园内教学外、家长在家庭外也能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了解幼儿、尊重幼儿、赏识幼儿、理解幼儿的目的,增强幼儿教育的能力。如:涵涵是一个活跃型的小女孩,父母反映该幼儿在家里坐不住、做事没耐心、总想着与邻居家的孩子出去玩,对于父母的话听不进去,批评了好多次都没效果,越批评反而越差。后来,家长与老师沟通后,老师建议幼儿父母改变教育方法,发现孩子的优点、赏识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的进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给予该幼儿更多的关注,鼓励该幼儿进步,让涵涵感受到教师与父母的爱,经过大家的努力,半学期后,涵涵变了,她能静下心来完成父母或老师布置的任务,有活动的热情,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四、要注意赏识的限度。赏识教育固然好,但不能滥用
对幼儿的言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给予赞赏,往往事与愿违。奖赏一定要适度,对幼儿的良好言行,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奖赏不够,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作用;而过度的奖赏,容易使幼儿产生虚荣心,甚至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结果适得其反。此外,奖赏的方式也应引起注意。三岁以前的幼儿由于对精神奖励缺乏认知和体验,所以他们更看重物质奖励,对他们可多应用物质奖励,但并非不搞精神奖励;至于大于三岁的幼儿,则要逐渐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直至达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程度。
最后,要适当应用批评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批评是一种负强化。赏识教育并非只讲表扬儿童,而是在儿童言行明显错误时,也要适当应用批评手段来帮助儿童改正错误。和表扬要有限度一样,批评也要有合适的尺度。批评太轻,无异于护短;批评太重,孩子受不了,甚至产生悲观和抗拒的逆反心理。批评使幼儿不愉快,所以批评要尽量少用,还要注意语气温和,态度亲切,更要注意分辨是非。例如撒谎,有时并非孩子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幼儿记忆的精确性差,常常记错或记漏事物的主要部分,也常常把想象和现实混为一谈,所以说出来的话与事实不符合。再如,幼儿把幼儿园或其他儿童的玩具拿回家时,若家长或老师就骂孩子是小偷,甚至拳脚相加,则将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带走不属于自己的玩具,并非是偷,而是幼儿还分不清“你的”、“我的”,更不知道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应该的,这时就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并要求他及时把东西送回去。在表扬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应用批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我们班的方方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上课坐不住、破坏玩具、午睡爬起来乱跑,鉴于“幼儿高级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尚不平衡,兴奋强于抑制,孩子容易激动,好动不好静,……”。②我对方方的好动不斥责,而是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幼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安排他当值日生,当老师的小助手,为全班同学服务,服务认真时就夸奖他,上课认真时也夸奖他,仅对他破坏玩具和不遵守午睡纪律进行和风细雨的批评。从此,方方上课和午睡都安静下来了,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表现好了。
总之,立足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赏识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只要我们在赏识为主、批评为辅的和谐环境中,从爱孩子出发,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儿童的教育将事半功倍。
注释:
①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昆明市妇女联合会.实用家庭教育向导[M].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第11版。
②叶恭绍,等.家庭育儿百科全书[M].北京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育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