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温泉县博尔塔拉河南岸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秦 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温泉县博尔塔拉河南岸石墨矿位于属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Ⅰ级)伊犁—伊赛克湖微地块(Ⅱ级)赛里木地块(Ⅲ级)变质核部杂岩(Ⅳ级),区域成矿带属赛里木铅、锌、铜、石墨成矿带,矿体产于下元古界温泉群地层中,研究确定为晶质(鳞片状)石墨矿。推测成矿作用主要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构造断裂带对石墨矿化及分布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成因类型属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石墨矿。
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床成因
矿区位于新疆温泉县境内,区域成矿带属赛里木铅、锌、铜、石墨成矿带,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赛里木地块-变质核部杂岩带,矿点出露于下元古界温泉群地层中,其岩石类型主要由一套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大理岩、花岗片麻岩等组成(图1)。由于受后期的早元古代晚期岩浆岩侵蚀,使下元古界温泉群地层岩石出现片麻状构造和混合岩化现象,受动力作用,岩石破碎。
该套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发生一系列变质作用,原岩已被彻底改造成构造岩类,变形强烈,原岩层理被透入型片麻理、片理彻底置换。通过特征变质矿物的产出特征及矿物生长的时代关系,结合区域构造事件的发展演化,该套地层变质岩经历了低角闪岩相变质阶段、高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低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低绿片岩相变4个阶段。
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呈长条带状、透镜状产出,赋矿岩石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矿体的产状为165°~220°∠40°~70°,矿化多呈鳞片状、星点状、薄膜状,主要矿化蚀变有石墨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岩石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沿节理裂隙面石墨矿化较为强烈。矿体走向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带控制。圈定石墨矿体7个,分别介绍如下:
L1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北西西向展布,出露长度161.4m,真厚度4.25m,矿体倾向213°,倾角42°,矿化主要为石墨矿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产出。矿化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节理裂隙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2.84×10-2,矿化较不稳定。
L2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东西向展布,出露长度134.4m,真厚度2.18m,矿体倾向182°,倾角48°,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石墨矿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产出。矿化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节理裂隙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2.78×10-2。
L3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东西向展布,地表出露长度147.0m,真厚度4.64m,矿体倾向182°,倾角72°,矿化主要为石墨矿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产出。矿化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节理裂隙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2.83×10-2,矿化产出较不稳定。
L4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东西—北东—北西向展布,地表出露长度358.6m,真厚度4.47~9.41m,平均真厚度6.36m,矿体倾向178°,倾角51°,矿化主要为石墨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分布,另含少量黄铁矿,呈微细粒状分布于岩石节理裂隙表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3.31×10-2。该矿体在近地表主要沿岩石节理裂隙面分布,产出不稳定、不连续。
L5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北西向展布,地表出露长度187.4m,真厚度4.67m,矿体倾向188°,倾角48°,矿化主要为石墨矿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产出。矿化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节理裂隙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3.66×10-2。
图1 温泉县博尔塔拉河南岸石墨矿地质略图
L6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北东向展布,地表出露长度178.2m,真厚度3.81m,矿体倾向166°,倾角74°,矿化主要为石墨矿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产出。矿化主要分布在绢云母石英片岩的节理裂隙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2.62×10-2。
L7石墨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近东西—北东—东西向展布,地表出露长度428.6m,平均真厚度2.53m,矿体倾向178°,倾角62°,矿化主要为石墨化、褐铁矿化,呈鳞片状、星点状分布。另含少量黄铁矿,呈微细粒状分布于岩石节理裂隙表面。矿体固定碳平均品位2.69×10-2。该矿体在近地表主要沿岩石节理裂隙面分布,产出不稳定、不连续。
3.1 矿石矿物成分
石墨矿体含矿岩石主要为含石墨绢云母石英片岩,矿石物质组成以脉石矿物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金云母、白云母、方解石、透长石、钙长石、钠长石、阳起石、金红石等,含量在95%以上,矿石矿物主要以石墨矿为主,少量褐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含量在1%~5%之间。
3.2 矿石化学成分及伴生有益有害组分
矿石化学组分:矿石主要化学组分为SiO2、A12O3、Fe2O3、CaO、MgO、K2O、Na2O、TiO2、V2O5、P2O5、S、固定碳等。
有益组分:有益组分为固定碳,含量一般为(2.69~3.66)×10-2之间,平均为2.96×10-2。
有益组分:伴生有益组分为钛、铌、钽,并且自地表向深部呈现出伴生元素以钛、铌、钽富集转化的趋势。
有害组分:伴生有害组分SiO2、A12O3、Fe2O3、CaO、MgO,含量均不高。具体见表1。
表1 矿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3.3 矿石结构、构造
根据矿石矿物的粒度、结晶程度、组合形态、形成方式等进行分类,其结构类型主要为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矿石中石墨多呈鳞片状、粒状分布于节理、片理间,并且局部包有微细粒的黄铜矿,粒径一般为0.01~1.2mm;褐铁矿多分布在黄铁矿、黄铜矿晶体外缘,交代为褐铁矿,形成交代结构。
黄铁矿呈他形微细粒状结构,粒径细微,一般小于0.4mm;金属矿物多呈微粒状、浸染状充填在节理、片理微裂隙内,形成充填结构。
根据矿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空间分布、排列状态,矿石的构造主要有:片状构造、定向构造、条带状构造。
3.4 矿石自然类型
石墨矿石自然类型通常按其石墨矿体的赋矿岩石的岩性划分[1],矿区所属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片岩类型。
3.5 矿石共生组合特征
根据矿石自然类型及矿化蚀变特征,矿区矿物共生组合:石英、云母、透长石、方解石、钙长石、绿泥石、褐铁矿、黄铁矿、金红石。
矿区围岩蚀变类型主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其主要蚀变特征如下:
黄铁矿化:主要见于钻孔中,在各类片岩中均有分布,呈侵染状均匀分布于岩石中,或呈细脉状、团块状沿片理或节理裂隙分布,呈他形—半自形。
碳酸盐化:分布较为普遍,在各类岩石及构造破碎带中均可见到。表现为方解石脉细脉或钙质胶结物,脉体呈白色,斜交或顺片理分布,方解石呈他形—半自形为主。
硅化:分布较为普遍,以细脉状或小透镜状、小团块状分布于各类岩石中,顺层或斜交地层,呈烟灰色、白色,成分主要为石英。
5.1 矿体成因
石墨矿主要赋存于下元古界温泉群地层中,出露地层主要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灰—灰白色大理岩、含石墨大理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大理岩、二长变粒岩等。为一套中高温—中压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含矿岩性为绢云母石英片岩,矿层顶底板也是这些岩石,是一套典型的变质沉积岩组合的含矿建造。矿体为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状与围岩片理及区域构造线一致。
石墨呈微鳞片—鳞片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颗粒之间,沿片理面出现,可见石墨集聚成条带或条纹等原始层纹理构造,石墨矿质与地层同时沉积,矿石矿物成分简单而稳定,矿石中脉石矿物组合为方解石、斜长石、石英、云母等。原岩主要为含碳质泥质粉砂岩。
在区域变质作用中,含碳原岩建造在温度、压力、及H2O、CO2等挥发组分的变化影响下,岩石发生重结晶、重组合及变形作用,改变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在变质作用中,变质热液促进了石墨的重结晶富集。成因类型属与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2]。
在后期的区域构造作用及岩浆作用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致使石墨晶片随脉石矿物颗粒增大的过程中,亦在增大,并进一步迁移富集[3]。
5.2 碳物质来源
关于石墨碳物质来源存在着有机碳物和无机碳物的来源说[4],矿区岩石组合为一套中高温—中压角闪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变质程度较高,古生物不易保存,矿区的矿石类型以绢云母石英片岩,原岩为含碳质的碎屑岩。因此,石墨碳质来自于石墨矿紧密共生的碎屑岩,即无机碳成矿。
石墨形成后,在区域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下,使得石墨再结晶形成大片度的石墨鳞片,在区域断裂构造挤压作用下,使得在有利部位富集[5]。
综上所述,该石墨矿体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并具有后期热液叠加富集特征。因恢复原岩为含碳质的碎屑岩。可以判定,石墨碳质来自于石墨矿紧密共生的碎屑岩,即无机碳成矿。
[1]李振来.平度市景村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利用前景[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104(5):45-47.
[2]保广普,拜永山,付军,等.东昆仑地区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初探[J].青海大学学报,2013,31(2):74-78.
[3]李山坡,刘宝宏,张丽娜.河南省鲁山县背孜矿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化工矿山地质,2009,31(2)207-212.
[4]王时麒.内蒙兴和石墨矿含矿建造特征与矿床成因[J].矿床地质,1989,8(1):85-96.
[5]李彦斌.浅析福建安溪陈五阀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能源及环境,2010(1):108-113.
P619
A
1004-5716(2016)12-0113-03
2016-01-23
2016-02-01
新疆温泉县博尔塔拉河南岸石墨矿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编号T14-2-LQ16)资助。
秦彪(1984-),男(汉族),甘肃武威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矿产调查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