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甘露醇对重度烧伤休克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6-12-21 09:53李小奇金汉宏吴继炎付智慧
浙江医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渗透压甘露醇休克

李小奇 金汉宏 吴继炎 付智慧

低浓度甘露醇对重度烧伤休克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小奇 金汉宏 吴继炎 付智慧

目的 观察低浓度甘露醇对重度烧伤休克动物模型氧自由基清除率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配对比较法分为4%甘露醇组和5%甘露醇组,每组8只,制作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烧伤模型。两组动物分别于伤后8h缓慢静脉滴注相应浓度甘露醇,第1个24h剂量0.6g/kg,第2、3个24h均为1.2g/kg。首次用药前和用药后1h测定血浆渗透压,24、48、72h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乳酸、IL-6、TNF-α水平及其他血生化指标。72h后处死动物,检测心、肾、空肠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两组动物血浆渗透压差均<10mOsm/L,血生化指标、血乳酸、IL-6、TNF-α水平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5%甘露醇与4%甘露醇抗休克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但5%甘露醇对患者液体入量影响较小,故可作为重度烧伤抗休克辅助治疗更好的选择。

烧伤 甘露醇 浓度 休克

甘露醇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郭振荣[1]在烧伤患者休克的防治中将20%甘露醇注射液稀释至4%,缓慢静脉滴注2~4次/d,以清除患者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甘露醇配伍禁忌较多,配制需要的液体量大,不利于其他抗休克治疗药物输注,同时限制晶胶体的输入速度等,在临床上具体操作有诸多不便。5%甘露醇渗透压(275mOsm/L)低,配制仅需5%葡萄糖注射液750~1 500ml,所需液体量少,减少了以上诸多弊端。若将甘露醇浓度提高到6%,渗透压将会超过烧伤休克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导致小分子甘露醇渗漏到组织间隙反而加重血管内液的渗出,对抗休克复苏不利。本研究制备了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烧伤动物模型,静脉滴注4%或5%甘露醇,观察两种浓度甘露醇对重度烧伤动物脏器功能的影响,为重度烧伤患者抗休克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6~20月龄清洁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重2.5~3.0kg;购于上虞市星火兔业养殖场,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浙)2008-0036。饲养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浙)2008-0016。适应性饲养2周,实验前14h禁食不禁水,实验时室温保持在24~29℃。

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速眠新注射液、戊巴比妥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杭州诚维生物公司产品)、生化和血浆渗透压检测仪器由杭州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协助提供。

1.3 方法

1.3.1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按配对比较法随机分成两组:4%甘露醇组和5%甘露醇组,每组8只。10%硫化钠脱去背毛,速眠新注射液0.2ml/kg加3%戊巴比妥钠0.5ml/kg静脉麻醉,用隔热防水材料保护外周,将脱毛的皮肤浸入沸水中19~20s,造成30%总体表面积的Ⅲ度烧伤(经病理证实)。

1.3.2 烧伤后复苏与治疗 所有动物烧伤后2h立即按如下公式进行复苏[2]:第1个24h液体入量=烧伤面积×2ml×体重(kg)+生理需要量,其中晶胶比为2:1;第2个24h液体入量晶胶减半,并补充生理需要量;第3个24h液体入量同第2个24h,但不补充胶体。常规补液过程中,于烧伤后8h两组均缓慢静脉滴注甘露醇,剂量0.6g/kg,1次/d,浓度分别为4%和5%;第2个24h剂量均为1.2g/kg,1次/d,浓度同上;第3个24h输液治疗方案同第2个24h。每次输液后单独放置笼内饲养。

1.3.3 观察指标 (1)血浆渗透压:首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和烧伤后8、9、24及48h抽取静脉血,采用冰点下降法检测血浆渗透压,评估不同浓度甘露醇的脱水作用。(2)血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烧伤后24、48、72h耳缘静脉抽血检测血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肌酸激酶(CK)、ALT、AST、ALB、乳酸、IL-6、TNF-α及氧化损伤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烧伤后72h处死动物,取心、肾、空肠组织测定脏器SOD活性和MDA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7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后血浆渗透压比较 首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和静脉滴注甘露醇后1h两组动物血浆渗透压差均<10mOsm/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烧伤后24、48h两组动物血浆渗透压比较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后血浆渗透压比较(mOsm/L)

2.2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比较 烧伤后24、48、72h,两组动物间SOD、MDA、 IL-6、TNF-α、ALT、AST、ALB、BUN、Cr、LDH、CK、乳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比较

2.3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脏器氧化损伤指标比较 烧伤后24、48、72h,两组动物心肾、空肠脏器氧化 损伤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动物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脏器氧化损伤指标比较

3 讨论

研究证实,甘露醇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3-5]。目前尿量仍是临床上指导烧伤患者液体复苏速度的最好指标[6],而溶质性利尿的弊端限制了常规浓度甘露醇的使用,低浓度甘露醇则可避免其不良反应。但静脉滴注低浓度甘露醇在临床上有诸多限制。首先甘露醇配伍禁忌较多[7],氯化纳、氯化钾、乳酸钠林格液、能量合剂、维生素B6、头孢唑林钠、氯化钙、复方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葡萄糖乳酸钠、葡萄糖酸钙等与甘露醇都存在配伍禁忌,故只能单独建立静脉通道输注甘露醇,但是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通常只保留股静脉一条静脉通道,还要满足晶胶体补液需要,临床上往往只能在晶胶体补液间歇进行甘露醇治疗,而甘露醇的静脉滴注速度间接影响了患者的补液速度。其次静脉滴注4%甘露醇2~4次/d,需液体(即甘露醇+5%葡萄糖注射液)1 250~2 500ml,仅5%葡萄糖注射液就达1 000~2 000ml,已经达到烧伤补液公式中水分的补充量,而重要电解质、能量合剂的补充及抗生素的应用将受到影响,限制了抗休克治疗。大面积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强,水分等大量丢失在组织间隙,导致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内渗透压明显降低(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30mOsm/L),甘露醇分子量小于白蛋白,也会渗入组织间隙中提高组织液渗透压。若使用6%甘露醇(渗透压330mOsm/L),渗透压高于烧伤休克患者血浆,容易加重血管内液的渗出,对抗休克复苏不利。配制5%甘露醇,仅需5%葡萄糖注射液750ml~1 500ml,渗透浓度为275mOsm/L,未超过血浆渗透压,理论上不会提高组织渗透压,奠定了5%甘露醇抗休克的理论基础。

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是缺血-再灌注时组织氧化损伤的重要环节,MDA是膜脂质在自由基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的代谢产物,含量变化可以反映组织受损的程度。体内SOD产生不足或消耗过多时,可使自由基水平明显提高,加重组织的损伤[8]。本次研究通过建立重度烧伤动物模型,检测烧伤后不同时点以及静脉滴注甘露醇前后的血浆渗透压差值,以及血浆、心肌、肾、空肠MDA和SOD变化,观察药物及治疗方式对烧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比较MDA、SOD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可见在相同剂量下,甘露醇浓度对氧化损伤指标并没有较大影响。两组之间乳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而乳酸作为评估休克的指标之一,可见提高甘露醇浓度并不会加重烧伤患者休克病情。两组间其他血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5%甘露醇不会进一步加重脏器损伤,不会促使休克恶化。而且两组动物血浆渗透压前后差值均未超过10mOsm/L[9-10],说明低浓度的甘露醇对休克复苏的不良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甘露醇对烧伤动物模型血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且与4%甘露醇相比,5%甘露醇对患者液体入量影响较小,故可作为重度烧伤抗休克辅助治疗更好的选择。

[1]郭振荣.烧伤休克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华烧伤杂志,2003,11(19): 63-65.

[2]胡骁骅,张会英,葛艳玲,等.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889-2894.

[3]王灿琴,王忠云,潘寅兵.甘露醇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血浆一氧化氮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 545-547.

[4]马建欣,马永新,赵继聪.甘露醇预处理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J].山东医药,2015,55(12):52-53.

[5]赵正维,王为忠,管文贤,等.甘露醇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3):1537-1540.

[6]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6-159.

[7]刘泽源.常用药物使用须知及配伍禁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8:101-105.

[8]杜明华,罗红敏,王欢,等.PNU282987对烧伤休克犬复苏时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组织含水率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13,14(1):15-18.

[9]丁育基.颅脑重症与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处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89-91.

[10]Nau R.Osmotherapy for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a critical reappraisal[J].Clin Pharmacokinet,2000,38(1):23-40.

Effects of low-concentration mannitol on severe burn shock in rabbits

LI Xiaoqi,JIN Hanhong,WU Jiyan,et al.Department of Burns,Hangzhou Burn Hospital,Hangzhou 31002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concentration mannitol on severe burn shock. Methods Sixteen New Zealand healthy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4%mannitol intravenous drip group(n=8)and 5%mannitol intravenous group(n=8).The 30%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grade III burn model was induced and the conventional anti shock therapy was given.The dosage of mannitol was 0.6g/kg q.d at the first 24h and 0.6g/kg q.d at the second and third 24h.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was measured at 1 h before and after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mannitol.At 24h,48h,and 72h after infusion blood SOD,MDA,lactic acid,LDH,CK,BUN,Cr,AST,ALT,albumin,IL-6 and TNF-α levels were measured.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72h,the SOD activity and MDA contents in the heart,lung,liver,kidney and jejunum of the animals were determined.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and the LSD-t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iver function,renal function,myocardial enzyme spectrum index,inflammatory mediators,SOD, MDA,albumin,lactic acid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at the corresponding time points. Conclusio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5%mannitol and 4%in anti-shock effect for severe burn injury;but 5%mannitol may be a better choice because it can promote the velocity and quality of anti-shock fluid therapy.

Burn MannitolConcentration Shock

2015-07-20)

(本文编辑:胥昀)

杭州市一般项目基金资助(201349076)

310021 杭州烧伤专科医院烧伤科

猜你喜欢
渗透压甘露醇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渗透压测定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血浆渗透压和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