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

2016-12-20 16:31
地理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径流荒漠化河流

一、核心考点(表1)

二、知能构建(表2)

三、图表剖析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生物(植被)五大要素构成。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如图1)。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协调性)。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例,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得河流径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大;地表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发育了酸性贫瘠的红壤;红壤适合茶树生长,以上自然地理特征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如图2)。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动性)。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与全球变暖为例,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如图3)。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另一个区域产生影响(区域性)。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对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为例,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条件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过程相对缓慢,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加剧,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灾害频发(如图4)。

四、技巧点拨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问题的分析思路

(1)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如结合地理位置判断该区域的气温、降水特征及相对应的自然景观。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如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变化对其它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结合某一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进而对其它地区产生的影响。

(4)分析如何协调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引起的其它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首先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其次要注意区域现状和变化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典型案例(如表3)。

五、典题精练

(2016年江苏卷)图5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植被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以及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 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故第(1)题选择D。火灾后第1年和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量条件下,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因为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故第(2)题选择B。

猜你喜欢
径流荒漠化河流
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
河流的走向
河流
西南岔河径流特性实例分析
西安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当河流遇见海
闽东北鹫峰山不同迹地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径流的影响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教学案例
静静的河流